查看原文
其他

从面包师到滑雪冠军,这个27岁北京小伙一个人的奥运路,谷爱凌都自叹不如!

我是王耳朵 灼见 2022-03-21

Feb.

14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有些人赢得了金牌,有些人打破了纪录,而有人则像鹰一样飞翔。”


来源 | 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两个多月前,2021年11月19日。

距离北京冬奥,还有77天。

荷兰东南部小镇上,一座室内滑雪场里。

穹顶之下,一个来自中国的26岁男孩,正在从雪坡上冲刺,起飞。

这是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欧洲杯的现场。

来这儿的,全是世界上的一流选手,人人放松从容。唯有男孩不一样。

他被分到小组最后一个出场的位置。

准备阶段,他就无比紧张,几次试滑,状况频出。看着前面的选手一个个完整顺畅地完成动作,他忐忑得坐立难安。

直到正式站在起滑的雪面上,男孩深吸一口气,跃起,旋转。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只剩一身红色的滑雪服,在白茫茫的雪面上,鲜艳夺目。


男孩的名字,叫张嘉豪,这是他开始滑雪的第9个年头。

也是他只身一人,备战北京冬奥的第255天。


10年前,张嘉豪还是个面包师。

偶然爱上滑雪后,他一人一板,挑战了国内外大大小小赛事,夺得名次。

2015年,当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的消息传来,张嘉豪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不是国家队运动员的自己,也能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和世界选手,同台竞技。

这个梦也许并不遥远。

冬奥会的东道主国家,有一个“特权”名额。

但这,是唯有拿到过50分国际雪联积分、并参加过一场世界杯比赛的运动员,才能拥有的资格。

而这也是张嘉豪唯一的机会。

到达荷兰之前,他已经辗转过4个国家,天南地北,拼命比赛,攒下了39.95的积分。

这场比赛,只要他能完美落地,就能继续前往美国参加世界杯,继而获得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那个梦,近在咫尺。

男孩从跳台飞身,内旋720度。

身下的雪坡很短,短到只需几秒,这场比赛就有了答案。

但他身后,那条来时的路却那么长,长到他走了足足9年。


01

2012年,张嘉豪17岁,职高毕业。

因父亲是糕点师的缘故,他接受安排,进了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面包房工作。

在后厨,他上夜班,打面、醒面、捏团,一整夜做上千个面包。

新鲜出炉的糕点,被考究的盘子托着送至餐厅,成为高档酒店客人的早餐。

但那样的光鲜,是离张嘉豪无比遥远的世界。


17岁的张嘉豪是个闲不住的小伙子。

下了班,一天无趣的工作结束,他经常去轮滑,结识了一帮玩极限运动的朋友。

一次偶然,他在朋友圈看见一个好友的动态。

那是一条玩滑雪的视频。

屏幕里,有人踩着单板高高飞起,在空中旋转,又稳稳落地。

张嘉豪心里某个地方瞬间被点燃:“我也要学这个!”

那年冬天,张嘉豪第一次去了南山滑雪场。

在无数次摔倒爬起的尝试里,他不可收拾地爱上在一望无际的雪域中滑行的速度和快感。

像一片无拘的落叶,迎着风的方向。


滑雪是项烧钱的游戏,而他,并不富裕。

面包师的实习工资,每月1200元,可一月8天周末的雪票,就得花800元。

为了省钱,他只在家吃饭。

早上下了夜班,他从四环上地铁,到了顺义再转公交。

到室内滑雪场滑上一整个白天,又坐2个小时地铁回家眯一会儿,晚上再赶夜班。

两年,从不间断,大年初一也不闲着。


滑了一年的雪,张嘉豪才买了自己的第一块雪板:2500元,还是打了半折后的价格。

积蓄,全贡献给了滑雪;生活,也几乎围着滑雪转。

有女孩约他看电影,他也生怕占用滑雪时间而拒绝;长期睡眠不足,他有次甚至直接晕倒在了工位上。

可张嘉豪来不及为自己心疼,他只觉得兴奋。

兴奋自己的技术一天天成熟,可以完成空中翻转、飞跳台了。

兴奋自己不算精彩的人生里,终于有了心之所向的热爱。


2014年的一天,张嘉豪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他告诉父亲,自己已经辞去面包师的工作,他要走一条听起来异想天开的路:

当一个职业单板滑雪运动员。

02

滑雪运动里,几乎没有“大器晚成”这一说。

职业选手,从3-4岁开始入门、培养,十几岁已经开始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是普遍现象。

17岁的谷爱凌,早已在世锦赛拿了两枚金牌;

17岁的苏翊鸣,也已是世界杯冠军;

可17岁的张嘉豪,才第一次摸到滑雪板;19岁,才正式把滑雪当作事业去拼。

年纪没优势,天赋谈不上。

他能做的,唯有比别人更努力。


这条路谈不上容易。

没钱,张嘉豪便省吃俭用攒钱,去健身房锻炼体能。

没教练,就自己琢磨网上的视频,分解动作,连走路都在比划。

要么,就逮住滑雪场的“前辈”请教,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付出真的有回报。

2014年,张嘉豪参加国际赛事,成功拿到名次。那张300美元的奖金支票,被他欣喜地在家中挂了很长时间。

2015年1月,第13届南山公开赛国内组,张嘉豪得了亚军,奖金,8000元。

也是在那一年,他听闻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

少年心里的一团火,开始燃烧:

站在北京冬奥的出发台上,和全世界的顶尖高手并肩,这不就是自己梦想的顶点吗?


他更拼命地参加比赛,积累经验。

一次公开赛,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他在决赛前一天临时决定做一个从未尝试过的动作:

后空翻两周。

结果,他狠狠摔了下来。

双手桡骨骨折,石膏从手臂一直打到指尖,一度生活不能自理。

可刚在病床上躺了10天,张嘉豪就带上装备去了雪场,抻着打了石膏的手,继续练习。

半年后,他成功在雪上做出后空翻两周,成为国内第一个在雪上完成这个动作的人。


而这种受伤,是他的家常便饭。

肺摔破过2次,脑震荡有过3次,嘴唇里缝过10针。

还有数不清的小伤。

有次训练摔落,一只脚骨折,医生千叮万嘱两个半月拆石膏、半年后再运动。

可他第5天,就把石膏拆了,3个月后直接站上了跳台。

也许,一只鹰曾振臂飞翔过,就再也无法忍受被束缚双翅。


那几年,张嘉豪大大小小参加了几十场比赛,名次一次比一次拿得高。

世界滑雪锦标赛第16名;

全国锦标赛季军;

全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冠军……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的日子,越来越近。

张嘉豪心里的那团火,越燃越旺。

他的征战,开始了。

03

我们印象里,出战奥运的选手,基本都是国家选拔、组织。

教练指导,工作人员陪同,运动员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打好每一场比赛。

可张嘉豪没有这个条件。

他的年纪早已不适合进入国家队,唯一能为之一搏的机会,就是抓住那个额外的名额。

他详细地给自己做了计划。

从2020年初开始,两年之内,参加世界各地的比赛攒够积分,最后冲击洲际杯、世界杯,直至拿下冬奥参赛资格。


说起来似乎简单。

但这一个人的冬奥征程,机票、酒店都得张嘉豪自己掏钱。

语言不通,就随身携带个翻译机;英文不好,可赛程安排、签证信息也得自己摸索着搞定……

而且但那段时间,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时折腾半天飞到国外,主办方却因疫情临时取消了比赛。

直到2021年3月,情况有了好转。

张嘉豪再也按耐不住。

他带着满箱的滑雪装备,还有一面五星红旗,开始了只身一人奔赴世界各地参赛的道路。


那几个月,他辗转了瑞典、加拿大、智利、瑞士。

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做医护,一个人做后勤。


在国外,他住在山上便宜的房间里。

吃饭,往往是随便做点对付几口,多打个鸡蛋,算是对自己最大的犒劳。


体能训练,没有场地,没有器械,就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卖力地练。


有时因为航班有限,行程太紧,需要连坐十几个小时飞机。

落地连时差都来不及倒,就要参加比赛。


疫情原因,很多国家落地需要隔离。

隔离结束,比赛临近开始,他甚至来不及安置行李,就要马不停蹄去看场地。

10月份的智利,能练习的雪场全都关门,他便早上8点出门,花5个小时登上雪山,只为一片足以练习的雪域。


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只有拼命。

从3月到11月,200多个日夜,张嘉豪就这样向当初的目标一点点挪动着。

训练,比赛,孤独,压力……这些词充斥着他的日子。

始终在担忧这一站的比赛,又始终在计划下一步的行程。

可他不知疲倦。

“每当我受伤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只要回头看我滑雪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或者快乐的画面,我又拥有了无穷的力量。

它们在一直推着我往前。”


到去年9月,张嘉豪的冬奥冲刺几乎完成了一大半。

积分39.95,在智利还获得了一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在大跳台和坡面障碍项目上,他排在中国男子运动员积分的第3名。


荷兰一役,是成败与否的关键。

张嘉豪独自走过了漫漫长路,远天,曙光已现。

04

荷兰欧洲杯现场。

记者早已候于场边,摄像机都已架好。

无数人注视着张嘉豪从跳台起身、翻转,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奇迹。

但,他失误了。

向内旋转720度后,落地的一刻,他没有站稳,重重摔倒。


按照计划,张嘉豪需要拿到第6名才有进入世界杯、冬奥会的机会。可两天两场比赛,他都出现相似的失误,止步预赛。

奇迹没有出现。

他的冬奥会,结束了。


那天晚上,汽车载着他驶离荷兰小镇。

罕见地,他没再提关于比赛的话题,而是靠在副驾驶座上,安静地看着窗外的漆黑。

之后,他发了条视频:

“很遗憾,一个人的冬奥梦,走到这里不得不暂停。

我不后悔出发,也不后悔做那些白日梦,我依然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依然会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依然是那个即使最终结果99%都是失败,还是会为了1%的可能付出100%努力的人。”


几天前,冬奥会在北京如约举行。

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27岁的男孩,为了站上这场盛会的比赛台,曾跋涉过那么长的路。

他的结局没有反转,却是这届冬奥会上,最让我敬佩的故事。

我们关注冠军,关注成功,但那些聚光灯没有照到的部分,何尝不同样值得歌颂?

或许,张嘉豪才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的人生。

比起谷爱凌们,他缺少天赋,没有优势,没有光环,但却有执着纯粹的热爱,有想要放手一搏去争取的事情,有遥远却不舍放弃的目标。

只是现实粗粝残酷,将很多东西打磨成了平凡的样子。

可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心里都曾有过一团火,哪怕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一段人生的热血,不在于世俗上的成败与否,而在于我们曾那么坚定地努力过。


34年前,加拿大冬奥会上,奥委会主席曾致辞道:

“有些人赢得了金牌,有些人打破了纪录,而有人则像鹰一样飞翔。”

这句话,是张嘉豪冬奥梦的注脚,也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素材来源:

抖音:@张嘉豪

流落南方:张嘉豪:孤身闯冬奥,一个人能走多远?

极昼工作室:一个面包师决定参加冬奥会

新周刊:最励志的冬奥逆袭,他一个人完成了

中国青年报:95后面包师的一场冰雪“白日梦”

谷雨实验室:一个人的冬奥会结束了


— THE END —

☀本文选自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作者:王耳朵先生,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长津湖2》爆火,吴京拿下250亿后,却遭网友怒怼:爱国人设崩塌了?

◐◑8天确诊249例,这座没上热搜的城市,扛下了所有委屈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张艺谋

◐◑错失奖牌,全网为他抱憾!27岁的羽生结弦,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

◐◑谷爱凌36天拿6个冠军: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