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答辩导师团豪华到令人害怕
May.
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胡宁说:“他是我在中国培养最好的学生,不需要去美国读研!”
作者 | 青阳
来源 | 学术鸽(lunwenxiezuoke)
他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获得001号博士学位证书
我国博士研究生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
——马中骐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1981年
我国也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
1982年2月6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
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博士论文答辩
参与答辩的老师阵容非常强大
几乎云集了当时科研界的顶尖人物
答辩委员会主席是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
答辩委员是胡宁院士
朱洪元院士
戴元本院士
谷超豪院士
侯伯宇教授
李华锺教授
1982年3月
经七位答辩委员会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
一致通过了一篇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签发了中国第一张博士学位证书
博士证书编号为“10001”
也被称为中国001号博士
中国科学院授予马中骐博士学位
1983年5月27日
一年时间里18名博士
陆续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中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大会
中国第一位博士马中骐
代表中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发言
他的导师曾说: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最优秀学生,
无须留学美国!”
那么马中骐
究竟何许人也?
1940年,马中骐出生于中国上海。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取名为“马中骐”,意为良马中的千里马,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才华有本事的人!
果然,马中骐没负父母所望,少年时就头角峥嵘,在学习中有着惊人天赋,基本上都是“一看就会”,深得老师的喜欢。
1951年至1956年,马中骐就读上海市市东中学时,成绩一直非常的优异,而在这个时期,他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16岁那一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发展大西北的政策,兰州大学到上海挑选学生,成绩优异的马中骐被选中。由于他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高考的第一志愿就填了物理系,并且成功考入了兰州大学的物理系。
兰州大学地处西北,那时的条件非常地艰苦,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马中骐来说,可谓是一个挑战!
来源:网络
1956年至1961年,马中骐在兰州大学,克服了环境困难,并且学习非常地刻苦,在这段时间里,他打下了深厚的物理学基础,并顺利毕业。
毕业后,他并没离开这个条件艰苦的地方,而是选择留了下来,在兰州大学一边任教,一边学习研究物理学专业知识。
3年后,也就是在1964年,国家动员在职干部考研究生。对物理学有着深入研究和浓厚兴趣的马中骐,一鸣惊人,在全国各地的才子中脱引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而且,他还十分幸运地师从了“两弹一星”重要参与者胡宁先生名下,从事物理学研究。
(注:胡宁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是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
马中骐对物理学知识有着深入的研究,加上他天资聪明,学习又刻苦,还师从名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小有名气,得到了包括胡宁等相关领域名师的赞誉。
02
时局动荡下的马中骐
但是,事不遂人愿,只读了一年的研究生,便遇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他被迫停止了读研。
继续深造无望的他,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了兰州大学。但是,这时兰州大学的物理系已经解散,他只能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
在这段时间内,但凡能想到的脏活累活他都干过,像扫厕所掏大粪,抡大锤等。许多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都被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的消磨殆尽了意志。
但马中骐,却始终没有放弃,每天干完活,挤出一定的时间继续学习,偷偷搞科研。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希望。
03
差点失之交臂的二次考研
1977年,那场运动终于进入了尾声,国家教育部决定召回部分1964年和1965年入学的大学生,重新回校学习。
1978年1月,马中骐在回京探望老师胡宁时,得知恢复研究生招生的消息,他喜出望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不过里面的一项规定,使他赤热的心,顿时凉了下来。
因为,恢复招生规定中,有一项年龄限制的规定,只招35岁以下的,而他时年38岁,超限了!
难道就这样错过了吗?
正在他心灰意冷,觉得无望时,同年3月份的一则消息,仿佛一束亮光直接照进了他的心里,扫除了阴霾,迎来了春天的明媚。
招生年龄放宽了,放宽到40岁了!
条件,他已满足!
同年,马中骐以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再次师从胡宁教授,成为其学生,距离上次读研,已过去了14年!
在这里很有必要说一下马中骐的妻子!正是有了他妻子的支持,他才顺利再次报考研究生。
马中骐的妻子也是一名兰州大学物理系的教师,在兰州两人结识成婚,并育有一女。
当时马中骐再次报考研究生时,两人的女儿还不到十岁。
如果马中骐选择深造考研究生,就意味着,要留下妻子和女儿,两地分居。在当时那个年代,一旦分开,想要再见面,是何其的难啊!
在马中骐犯难之际,他的妻子却忍下亲情分离之痛,毅然坚决的支持他继续去深造,支持他追求自己梦想!妻子的勇气与理解,使马中骐终于下了决心,孤身一人去了北京。
再次读研,马中骐十分珍惜这样机会,跟随名师胡宁专心稿科研,并成为胡宁的得意弟子。在读研期间,马中骐曾遇到了一个到美国深造留学的机会,但他的导师胡宁却反对他去。
胡宁说:“他是我在中国培养最好的学生,不需要去美国读研!”
就这样,马中骐留在了国内。但从他导师胡宁的话中,可以看出,胡宁对马中骐这个得意弟子的才华是多么的看好和认可!
04
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博士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学位制度,确定我国设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并率先在中科院各研究所等院校进行设立博士学位试点。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马中骐,被导师胡宁报了名,成为了试点博士之一。1981年8月,马中骐开始准备博士论文,12月份完成交稿。1982年2月6日,马中骐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第一个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人!
此次答辩委员会阵容很豪华,其中就有“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
没有意外!马中骐的博士论文答辩很顺利,答辩期间没有丝毫的紧张,用了大约1个小时,随后经过答辩委员会的讨论,最终全票通过!
马中骐的这篇答辩博士论文水平是非常高,是由李政道和杨振宁这两位大佬把关的!
同年,3月4日,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为马中骐签发了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因此他也成为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博士!
05
个人成就
马中骐获得了新中国的一个博士学位后,非常激动,但他此后并未因此而骄傲,而是更加的努力,并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告诉自己:“我是国家选拔出来的第一批博士,我绝不能给国家丢脸!”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马中骐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达19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Levinson定理的证明与推广、量子群的研究等。
曾获得过四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和2004-2005年度的王淦昌奖。
1990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导师。2005年退休。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评价马中骐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以此鼓舞广大青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成功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坚持与付出巨大的努力,马中骐生活的年代,比之现在的环境可是相差甚远,艰苦的多,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