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美女教授:我们不妨做个普通人,但重要的是…
Jul.
2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诚挚地祝愿每一位同学,无须忧惧此去山高水长,有恒心、守本心、给耐心,时间终将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也将一日一日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光华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
周淳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各位领导、校友、同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学院的信任,很荣幸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典礼上,代表我的同事们,向大家送上临行的祝福。我其实很惶恐,三十多年的人生中,除了头四年,其余时间我都在学校度过,可以说按部就班、乏善可陈。与在座的各位同事比,无论谈阅历还是学识,我都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员。但我想,我或许因此具有了一些代表性,因为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普通人更多,而且,谁还不是从普通人做起呢?
这几天在票圈围观大家的毕业照,我看到有学生说,换上学士服,感觉自己从小孩变成了大人。在学校里,无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大体只需要做好一件事。但出得山门,进到那滚滚红尘中,你们得要卸下浙大人和好学生的光环,可能需要同时做好许多事,要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履行对社会的义务,做儿女、做伴侣、做父母、做员工、做公民,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点体会,我们年轻人不妨做一个普通人,但重要的是,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普通人。
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耐心的普通人。过去几年里,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你们的竞争,本科刷课、硕士走读,似乎只有满满的实习经历和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学分绩点,才能产生安全感。大家似乎很着急证明自己,却很少真正地了解和发现自己。或许只有暂时放下对一时一地得失的计量,跳出无益的同类比较,用更长线的思维,耐心地寻找属于我们个体的独特之处,才能缓解这种无处安放的焦虑。
对自己的耐心,建立在对我们自己作为独立的人的尊重上;对他人的耐心,建立在对他人生命与人格的尊重上。数字时代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激化了个人的冲动,却弱化了人与人的尊重。在互联网的裹挟下,我们很容易愤怒,却很难得平和;很容易批判,却很难得自制。放慢脚步、更包容地倾听自己与他人,许是我们普通人必经的一课。
其次,我们应当做一个有恒心的普通人。这几日紫金港校区图书馆有竺可桢校长手稿展,第一幅展板就深深打动了我。原来竺校长少时起,就以“醒来即起”为座右铭。竺校长掌校十三年,于最艰难的时期带领师生完好地保全了浙大、并使浙大崛起为中国最著名的几所大学之一,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心志,或许就源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醒来即起。我们都很熟悉的王泽鉴先生,此前在山上讲学时也谈到,做学问不难,无非是几十年来每日早起写作,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在座的各位同学,在过去三年中想必也克服了不少困难,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对有志者,这些考验不过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已。
最后,我们应当做一个守本心的普通人。大学和研究生的教育,使各位增长了不少智识、习得了立业的技能,但我想更根本的是,建立和锻造了我们完整的人格。同学们,离开之江的红楼碧潭,你们将自己负责守卫自己的本心。我们浙大人,以求是为毕生的精神指引。我们都知道,求是校训由竺校长确立,竺校长将其注解为,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不武断、不蛮横,虚怀若谷、专心一致。但诸位可知道,竺校长是在何背景下立此校训?正是在前面胡院长提到的第三个故事后,在 浙大一年中自杭州经建德迁江西泰和,又西迁广西宜山,“艰苦流离,衣食住行一无是处”的1938年底。我想,竺校长是在告诫我们,越是处在困境,越不可忘却个人的道德修养;越是处在逆境,越不可抛弃求是和奋发的精神。
同学们,有人说,毕业典礼的导师致辞,就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讲给学生听。惭愧的是,以上三点,我也并没做到,所以请大家,常常用你们的好消息来鞭策老师、也希望大家常回来看看,来砥砺老师,毕竟,在人生的迢迢路途上,我们就是同行者了。
在最后的最后,我想再发挥一点我的小私心,占用大家的时间,说几句体己话、题外话。我是一位女教员,也是一个母亲,恰好有一个女儿。我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小“洗脑”,美丽当然很好,但勇敢更重要;成功当然很好,但努力更重要。同你们一起,我们也探问过,为何我们的课堂上女生占多数,但十年二十年后的杰出法律人里,女性反而似乎成了少数?我们山上的姑娘,每一位都富有灵性,作为年长你们十几岁的老师,我发自内心地赞美你们的活泼与聪慧,更希望你们都独立、坚强,不轻易地为任何人、任何事放弃理想,祝你们在未来发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光。我也诚挚地祝愿在座每一位同学,无须忧惧此去山高水长,有恒心、守本心、给耐心,时间终将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也将一日一日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