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议收藏!董宇辉访谈古尔纳总结(文字版)

点击关注☞ 灼见
2024-08-22

Mar.

1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文学阅读的首要就是乐趣,其次才是知识,最终可能是一种熟悉感。

访谈古尔纳先生这一次,董宇辉老师一如既往地做了总结,没听懂的朋友们来补补课吧。


董宇辉老师总结部分


1、古尔纳先生回忆到他的故乡,可能是破败的房子,也可能是海边熟悉的味道。


总之这些,就让他对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他在描述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美化故乡,但是也没有把故乡写的很糟糕,他只是平静的凝视着故乡。


在凝视故乡的过程中,可能一个人就更加看清了自己。


其实这本书是关于移民的故事,是关于后殖民时代里,这些移民在新国家里,他们内心的创伤,他们生活的困难。


可能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没有这个经历啊,谢天谢地,我们的祖国没有让我们受这些苦。


但是我们也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小村庄到大城市的故事。


你感觉自己走不到新城市,也回不到旧的乡村,所以故事里很多的乡愁,是大家能够理解的。



2、沉默就是力量,有的时候选择不说话就是自己的选择。


不愿意去为不正确的东西,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去维护,本身就是你的选择。


3、古尔纳先生提到了他当年去英国的时候,家人的愿望是想让他学一些技术。


当一个牙医,当一个律师,学一些有用的东西,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但他之后学了文学。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想起来,我们小时候在书里学的一个故事。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我们不知道学文学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作品绝对能够唤醒更多人内心的一份共鸣。


这个共鸣不一定非要有实际作用,但他给当下人内心一个回应。


这个回应可能有时候比一次健康的牙齿检查或者一次法律诉讼更加来的重要。



4、想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从来不容易。


古尔纳先生,他去英国生活多年了,但他仍然感觉无法适应。


即使他的作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欢迎,已经成为了知名的大作家,但他无法适应。


我们以为他们后面一代就会适应,但他刚才也提到,其实后面一代人也无法适应。


刚才提到Sweden的一个足球运动员,他仍然无法适应。


我们不知道这种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现象会到什么时候得以一个妥善的解决。


但那些离开故乡又无法融入新城市的人,就像漂流在太空里的碎石块一样。


他们其实挺孤独的,而且那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那是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人。


只不过这数百万千的人在过去可能是沉默的,是没有人注意到的。



5、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


我相信这个点刚才给大家提到,在新年之后,很多人会再回到故乡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明显。


故乡是很好,但是你确实没有办法在那长待,因为你有生活的真实需求。


远方也很好,但你在那始终无法静心,你去了远方就睡不着,没有胃口,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当你回到故乡,又感觉内心焦躁,觉得生活还有未解之痛。


所以,这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移民的一个故事,也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背井离乡人的一个真实感受,所以一定程度上是有共鸣的。


我们像脱离轨道的行星一般孤独的漂流在太空之中,可能你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即使你找到一个新的恒星,围绕它去旋转的时候,你依然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6、我们不必严肃的审视或者深度的拷问文学。


刚才古尔纳先生提到,文学阅读的首要就是乐趣,其次才是知识,最终可能是一种熟悉感。



7、这本书的最后这一块儿,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


写作不仅仅着眼于战斗和论证,无论那样做是多么的振奋人心,给人慰藉。但写作只着眼于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这个问题或者那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写作关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它或迟或早,残酷、爱与软弱,都会成为主题。


其实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突然有了一个更大的感受时刻。


他说:“残酷,爱与软弱会成为主题。”


我前两天还在想:一个作者,他最大的优点应该是什么?可能就是悲悯之心。


他还写说:“我相信写作还必须揭示些什么。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冷酷专横的眼睛所看不见的?


什么让看似无足轻重的人能够不顾他人的鄙夷而保持自信?


我认为这些同样有书写的必要,而且要忠实的书写。


那样丑陋和美德才能显露真容,人类才能冲破简化和刻板的印象,现出真身,做到了这一点,从中便产生出某种美来。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