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里┃天台县建置沿革

黎明的旗手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所用资料源自《天台读本丛书》等

祥云(摄影:许明扬)

记忆里:

天台县建置沿革



天台县地处浙东,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

县名“天台”,盖因天台山而得名。

“天台山”始见于《内经山记》。

《真诰》称“(山)当牛女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辰,故名天台。”认为此山正当太微垣的“牛(牵)”、“女(须女或婺女)”星宿的分野,与三台星宿相对应,因而命名为“天台山”。

但以“天台”为县名,最早出现于五代吴越国天宝元年(908年)。

“台”,音胎,阴平声(tāi),不读台湾的“台”,阳平声(tái)。

台湾的“台”本作“臺”,简化为“台”后,与天台的“台”相同。

距今1亿年前后,天台陆地与沼泽错杂,适合恐龙生存。恐龙于整个中生代极繁盛,后来随着气候、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到中生代末期白垩纪灭绝。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天台博物馆)


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的“燕山运动”使天台成为封闭式三角形断陷盆地,决定了天台山的山脉分布、溪流走向、土壤性质等。

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层发生褶皱、抬升,形成了天台目前的地貌轮廓。

从大量出土地的灰陶片、石斧、石锛、石矛看,在新石器时代,天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石矛(天台博物馆)

这些文物与浙南其他县市保持一致,由此推断,浙南早就有一个人类共同体的存在。同宁绍平原的虞越一样,浙南的先民也有沿着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递进的历史进程。

“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对内和对外都不得不紧密地团结起来。亲属部落的联盟,到处都成为必要了;不久,各亲属部落的融合,从而各个部落领土融合为一个民族(VOLK)的共同领土,也成为必要的了。”

不容置疑,这些浙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后来瓯越的祖先。方格纹陶罐的出土,证明至少在战国时代,天台的文明已经比较先进。

战国·米格纹印纹硬陶罐(天台博物馆)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灭楚后继续南下,“降越君,置会稽郡”。随着,在浙南与福建之瓯越地区设置闽中郡,标志着中央王朝对瓯越地区进入正式开拓时期。

汉朝建立后,因佐汉有功,闽越人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瓯越人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辖地包括今温州、台州和丽水。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闽越王发兵围攻东瓯后,武帝同意东瓯王所请,允其率民四万多人迁移到江淮之间的庐江郡聚居,东瓯故地实处于闽越控制之下。东瓯内徙虽然迁走了一部分贵族及其臣民,但广大越人仍逃居山林险阻之处,复相群聚。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有“逃遁山谷者复出”,西汉政权为了更好地控制,便在东瓯故地设置了回浦县,属会稽郡,从此开始,西汉对浙东南地区设置地方政权。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改回浦为章安。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平定会稽郡,随后,继续向浙东山区越族聚居的深山老林推进,并在这些新开辟的地方设置郡县,实行屯田,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据学者考证,大致就在这一年的九、十月间,孙策分章安置始平县(又称南始平),初名“始平”,就是指平定了天台山区内的越族大部落,这是天台建县之始,也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辖境包括今之天台、仙居两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县境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县)。从此,除了同磐安、宁海接壤的小块地方有所变动外,天台的疆域已趋定型。

晋代后,天台县名曾经有“始丰”、“唐兴”、“天台”、“台兴”等,直到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再次改为“天台县”,从此沿用至今。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雍州亦有始平县(北始平),遂更名为始丰县。

章安令孙绰(341-371)作《游天台山赋》,从此天台山闻名遐尔。

南朝宋沿袭晋为始丰县,属临海郡。齐、梁改为始平县,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属赤城郡。陈复为始丰县,仍属临海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始丰并入临海县,属处州(括州)。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吴李子通,分临海县置始丰,属海州,寻属台州。八年(公元625年)又废始丰。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再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名唐兴,属台州。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台州属焉。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以境内天台山而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唐同光(公元923-926)初,复名唐兴。至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改名为台兴县。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定名为天台县。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天台随台州归宋。终两宋三百余年,均属台州。

元改台州为台州路,天台属之。

明代,改路为府,天台属台州府。

清沿袭明制,天台县仍属台州府,分三十七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月下旬,太平军攻占天台,建政权,设乡官。次年二月,复为清统治。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存道,天台改属会稽道。1927年取消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天台直属浙江省。1940年,在临海设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称浙江第七区,管辖原台州六县(后增新折的三门县),天台属之。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浙东行署,主管浙东旧八府各县,驻节天台街头。

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


摄影:蒋冰之


县境的范围,据康熙《天台县志》记载:清初东西广229里,南北袤72里。其四正四隅分别为:

东至宁海县界46里,以筋竹岭为界。

南至临海县界25里,以杜潭岭中分为界。

西至金华府东阳县界183里,以大盆山为界。

北至新昌县界50里,以石垒岭为界。

东南至临海县界40里,以黄振岭为界。

西南至仙居县界100里,以紫箨山为界。

西北至新昌县界50里,以关岭为界。

东北至宁海县界70里,以深坑夸为界。

此分界延续至民国初未变。

此后,1939年划焦坑、隐士岭等以西约125平方公里给磐安县,1951年划澄深村归宁海县,1956年磐安县划尚湖乡一村、十一村归天台新中乡,1973年东阳县划方前公社田芯大队归天台。

至此,天台属境南北宽33.5公里,东西长54.7公里,总面积1420.7平方公里。


延伸阅读:

太微垣:

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燕山运动:

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从2亿1千万年左右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在地史上主要属于侏罗纪末到古近纪初这段时期。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1927年翁文灏在《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中,将中国东部造山运动分为4期:秦岭期(古生代末)、燕山期(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南岭期(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和陇山期(第三纪后半期)。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被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于1945年称之为“喜马拉雅运动”(Himalayaorogeny)。这一造山运动因首先在喜马拉雅山区确定而得名。这一概念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天台山百景图》

金如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