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犁州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不是终点 奋斗谱写新篇——伊犁州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个贫困县、14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4万户1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道路通畅率和通客车率从2014年的60%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100%、1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20年人均纯收入11042.53元,比建档立卡时人均纯收入增加了8597.99元……翻开伊犁州脱贫攻坚的一页页成绩单,不断变化着的数字,记录着伊犁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脱贫不是终点,奋斗谱写新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伊犁州在抓好产业扶贫、稳岗就业的同时,狠抓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综合保障兜底等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激发脱贫愿望 催生发展“新动能”在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伊犁能源伊犁一矿,42岁的面点师古丽洪夏木·艾赛尔丁正在职工食堂和同事一起忙着炸油饼、蒸包子……来自琼博拉镇琼博拉村的古丽洪夏木·艾赛尔丁曾是一名贫困户,2015年,她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免费面点培训班,结业后,她在村干部的推荐下,在伊犁能源伊犁一矿应聘上了面点师岗位,从一名家庭主妇变成了“上班族”。由于丈夫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古丽洪夏木·艾赛尔丁每月3500元的工资除去生活开支,全部用来买牛。通过发展庭院养殖,每年增收5万元。转移就业是实现脱贫增收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之一。转移就业一人,就能脱贫一家。近年来,伊犁州充分激发出贫困户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本领。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

伊宁县是人口大县,为实现更加充分稳定的就业,县委、政府抓住内地产业转移机遇,依托南通援疆的纺织服装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强县富民的轻纺产业区。
2017年8月15日,首批1805名农牧民进入园区变为产业工人。经过几年发展,入驻伊宁县轻纺产业区的企业共15家,吸纳当地员工4000多人。41岁的米娜瓦尔·艾斯兰白克是伊宁县萨木于孜镇上萨木于孜村村民。2017年,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她与村里的姐妹一起走出家门,成为服装企业的缝纫女工。从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到如今已成长为小组长,管理着20名缝纫工。第一次发工资,米娜瓦尔·艾斯兰白克给丈夫买了一件T恤。“结婚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挣的钱给丈夫买礼物。”她喜滋滋地说,2019年,她给自己添了一对金耳环,这是她买过的最贵重的物品。“从家庭妇女变为产业工人,不仅有能力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她说。馕产业是一项造福于民、促进发展的富民产业、民生工程。在新源县馕产业园生产加工区,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宽敞明亮,不锈钢操作台干净整洁。头戴白帽、身着白色工装的师傅正在按照工序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和面、揉面、制剂、印花、烤制,一个个馕坯在工人手中飞舞,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一字排开的环保智能电馕坑专用配电箱上显示着馕坑的实时温度,馕饼香气溢满了整个车间。阿拉依·瓦提别克以前在县城打工,无法照顾家里的孩子。如今,她在馕产业园上班时间固定,能照顾到家里,工资比以前高,她高兴地说:“在这里上班,我学会了电烤馕技术,工作环境也很好,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近年来,伊犁州围绕一、二、三产业发展和企业(园区)用工需求,分类摸底、深入分析、强化联动,开发与贫困劳动力素质能力、就业意愿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累计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6.67万人次,工资性收入占贫困户总收入55%以上。打牢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加速度”2020年7月12日,在位于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的三文鱼养殖基地,新疆鱼水情农业有限公司为持有公司股份的609户贫困户发放了参股以来的第3笔股份红利,共计182.7万元。

2014年年初,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喀拉苏乡,依托喀什河流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工产业。2016年年底,公司收获第一批商品鱼后,主动提出,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由喀拉苏乡2017年未脱贫的609户贫困户,每户通过无息贷款入股,成立全赢合作社。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承接扶贫企业,与全赢合作社共同成立新疆鱼水情农业有限公司,组织贫困户开展劳务分包、渔家乐、农产品购销等经营活动,为这609户带来劳动报酬和股权收益。
为保障贫困户持续获得投资入股的分红收益,公司采用“3+2”模式。前三年,60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拿到分红3000元,共计9000元。后两年,贫困户每年按全部实缴出资15%的股权享受固定分红收益,实现了企业获利、贫困户受益双赢模式。近日,来自克什喀拉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努尔达吾列提·木喀衣领到了3000元分红。除了是合作社的入股人,他还是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的一名工人。此前,因为家里人口多,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现在,有了稳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改变。“以前,家里只有2头牛,在公司上班后,大部分工资和分红都用来买了牛羊,现在家里已经有5头牛、20只羊。今年的分红款,我准备再买上几只羊。等养殖业发展起来,一年又能增加几万元收入。”他说。盛夏,走进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紫色花海一望无际。

四宫村曾因砂石遍地、土地贫瘠而被称为“石头滩”,全村735户村民,有贫困户75户。
为了改变贫困村貌,2010年,四宫村党支部尝试引导村民种植薰衣草。当时,靠种玉米维持三口之家生计的侯毛毛,成为村里第一批种植薰衣草的村民。“很多人不愿意种薰衣草,担心收入不高。但是年底每亩收入达到了600元,比种玉米、小麦高出100元。”在满地石头的耕地,让第一次种植耐旱薰衣草的侯毛毛尝到了甜头。薰衣草花开收益年年高。2013年,薰衣草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村民种植薰衣草热情随之高涨。到2019年,四宫村薰衣草种植面积1.2万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5%。2016年,侯毛毛也通过种植薰衣草实现脱贫。种植薰衣草富起来的四宫村,将目光投向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改善人居环境,村道宽阔笔直,村居错落有致,花海成为新的风景。在察布查尔县,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加大对林果业的支持力度,全县在林果促增收、转就业的社会拉动效益也显得尤为明显。截至目前,全县林果种植面积8.8万亩,挂果面积4.3万亩,主栽品种有苹果、树上干杏、西梅等,年产量在3.77万吨,平均年吸收就业6800人次。同时,察布查尔县积极探索特色林果业与脱贫攻坚深度结合,县委、政府于2016年成立了察布查尔县生态扶贫公司,通过学习借鉴“闽宁模式”的经验和做法,规划建设30万亩生态扶贫产业项目。目前,已完成林果种植3万亩,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解决稳定就业60人、享受分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30户。每名贫困户管理50亩林地,前5年无收益时,从扶贫资金中给予每户每月1000元补助,年户均补助12000元,5年挂果后给贫困户再分配林果收益的30%。为提升脱贫质量,伊犁州立足绿色发展,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全域旅游经济带,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142.67亿元,大力实施粮食稳产高产田创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林果业提质增效、乡村旅游业发展等,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501家(其中,州级以上149家),辐射带动27686户71419名贫困劳动力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86个,合作社成员达4.94万人,带动农户7万余户。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67个,各县市均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2016年以来旅游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4万余人。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伊犁州将深入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融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行动中。(记者 卢钟 马承璐)


大家都在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镌刻在新疆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伊宁市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来源:伊犁日报 伊犁零距离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张   瑛           牟仲清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3520226018@qq.com。“访惠聚”信息投稿邮箱ylzsmb@163.com,请按要求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