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犁州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尽显非遗魅力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伊犁州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尽显非遗魅力

歌舞颂党恩,非遗展魅力。6月10日晚,伊犁州“永远跟党走”群众文化活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九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在伊宁市丝路之光旅游小镇开幕,这次活动也是州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今年的“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州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了文艺表演、非遗购物节、非遗体验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流动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呈现自治州非遗的文化精髓,展示自治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演出中,州文化馆选送的舞蹈《百花报春》、州歌舞剧院民族小乐队演奏的乐曲《阿塔托勒浩》、州文化馆阳光女子模特队表演的歌舞秀《不忘初心》等节目颂党恩、唱幸福,展现了各族人民心向党、走向美好生活的情景。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和伊宁市文化馆选送的维吾尔族萨玛瓦尔舞、哈萨克族民歌、俄罗斯族巴扬艺术等非遗项目,在非遗传承人的精彩演绎下,美轮美奂,让观众大饱眼福。

在非遗购物节展区和非遗体验区,18个展位展示了传统制皂、刺绣、玛格孜木、皮具、传统香、植物矿物印染、剪纸、葫芦雕刻、卡瓦斯、烤馕、乳制品加工等14个非遗项目制作技艺和相关产品体验。现场观众走走逛逛,每个展区都有感兴趣的人停下脚步,问询、品尝、体验或拍照,领略着这些非遗项目在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中释放的魅力。

在葫芦雕刻展示区,手艺人杨小燕和马贵元雕刻、绘制的葫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从学习到喜欢,我们的葫芦生意做了有10年了,随着技艺的纯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们制作的葫芦,不管是书法、彩绘还是烙画,人们喜欢葫芦上所呈现的美好寓意和艺术价值。”杨小燕说,希望能把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汉服展示区,几位小姑娘在绣娘的传授下,一针一线绣起了团扇。由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带来的美丽汉服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该公司以“锡姑娘”为品牌设计出了100多种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及家居生活用品,近3年来免费培训妇女2486人,辐射带动就业2237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脱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活动现场还设有文物和非遗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台,伊犁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对“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流动展进行精彩的讲解。
多年来,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观念,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目前,州直现有文物点1357处,古墓葬5万余座。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自治州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11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特克斯县和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座(霍城县惠远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处(伊宁市前进街),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座,馆藏文物8934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000件。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自治区级项目62个、州级项目127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人、自治区级传承人44人、州级传承人178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2个、新疆传统工艺传承基地3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7个。
目前,自治州文旅部门正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旅游发展,推动“非遗+文创”的融合创新,科学、合理、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非遗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实现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记者 王志华)

大家都在看


伊犁州妇联打造妇女创业基地 助力家庭妇女撑起半边天
2021年天山环保行执法检查组一行来伊检查

来源:伊犁日报 伊犁零距离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魏红梅           张   瑛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