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张文宏这样解答

8月3日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针对公众关心的
接种新冠疫苗后仍被感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回应称
没有“突破病例”的疫苗是不存在的


他说
大家熟知的乙型肝炎疫苗
水痘疫苗、麻疹疫苗无一例外
新冠疫苗接种之后
一定会有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的感染
这是必然的
这才会有所谓的
疫苗保护力这一说法


那么

新冠病毒“突破感染”是怎么回事?

该怎么应对?


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近期随着新冠高传染性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在全球加速传播,一些国家报告新冠疫苗接种者“突破感染”病例呈增加趋势。何为“突破感染”?会对疫苗保护效力产生哪些影响?


多国报告病例

“突破感染”指病原体突破了疫苗的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可介绍,这是因为所有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100%,保护效力越低,“突破感染”发生率越高。即便是保护效力最好的疫苗,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在免疫反应较低的个体上发生“突破感染”。


近期,一些疫苗接种率较高国家报告了多例“突破感染”病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美国累计报告6587例接种疫苗后住院或病亡的“突破感染”病例,其中74%为65岁及以上患者,共有1263例病亡。


“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者仍然是‘突破感染’后发展为重症乃至死亡的高危群体。”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介绍。


以色列卫生部7月24日报告,该国累计发现5770例接种疫苗后“突破感染”病例,其中495例正接受住院治疗,123例病亡。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刊登的研究显示,在1497名完全接种了美国辉瑞疫苗的以色列医护人员中,39人发生“突破感染”。

挑战疫苗效果

徐可指出,很多病毒突变快,对现有疫苗产生逃逸,也会造成“突破感染”。在全球疫苗历史上,“突破感染”情况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就是病毒突变造成的流感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突破感染”事件。


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新冠变异毒株正在挑战疫苗保护效力。张军说,德尔塔毒株导致的“突破感染”更为多见,虽然尚不能确定是由疫苗对该毒株的保护效力较原型株减弱,还是由该毒株本身感染力和传播效率更高所致,但目前已上市的各种疫苗的免疫后血清抗体对某些毒株的中和活性确实有所减弱。


以色列卫生部7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德尔塔毒株影响,辉瑞新冠疫苗在以色列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39%。


不过,“突破感染”并不意味着疫苗完全失效。张军说,在数据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报告中,各种疫苗预防死亡和重症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预防轻症或感染的有效率,但“突破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发生。

防疫如何应对

面对新冠病毒持续变异、“突破感染”病例增加的趋势,多国采取了建立“突破感染”病例数据库、开展加强针接种等方式予以应对。


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建立了疫苗“突破感染”数据库,涵盖病人人口统计学信息、地理位置、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感染病毒序列等详细信息。各地方疾控机构可上报、查询数据库中记录的“突破感染”病例信息。


“突破感染”病例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状况。“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把病毒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传染病和微生物学专家保罗·格里芬说。他认为,应对“突破感染”,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接种覆盖率,一方面也应延续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高检测率等措施。


一些专家还建议,为应对“突破感染”,可采取加快研发保护效力更高的疫苗剂型、适当增加疫苗免疫剂次即注射加强针、采用新的免疫增强技术等方式。


张军说,从增加疫苗免疫动员全面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大规模使用的肌肉注射新冠疫苗主要动员全身免疫应答,而没有呼吸道局部免疫动员的效果,因此可以加强具有动员呼吸道免疫疫苗的研究以及与肌肉注射疫苗联合使用的探索。


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继续阅读


密接者概念为何要变?

高温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

专家这样说


为何过去的新冠肺炎患者密接者概念已经不适用?密接者概念的改变,对疫情防控措施有何影响?高温高湿的夏天,能否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呢?记者近日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密接者概念需要改变

这段时间,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在近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说,目前传播的主要是德尔塔(Delta)变异株,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对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战。


今年5月的广州疫情,是我国与德尔塔变异株的首次“正面交锋”。


“我们发现疫情传播得特别快,在早期,10天内发生了5代的传播,传播指数达4.04—5.0。按照这样的指数,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根据模型预测,同一时期广州大概会有730万人被感染。”7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出席一个峰会活动时说,“由于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具有载量高、传染性强、感染者呼出来的病毒浓度大等特点,过去的密接者概念已经不适用了。”


“过去的密接概念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1米之内同吃饭、开会的人,均属于密切接触者。而针对德尔塔变异株,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曾经相处的,都是密接者。因为概念的改变,我们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钟南山介绍说,“根据概念的改变,密接者从原来的378人增加到5992人,通过筛查,找到了一些感染者,迅速锁定了感染源,切断了传染链。”


经过多次调整防控方案,6月19日以来,广州社区没有新发感染。从疫情开始到实现连续“零新增”,不到1个月。



新冠病毒能在各种气候下传播

高温高湿的夏天,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克星呢?毕竟,和新冠病毒同一家族的SARS,当年就是在酷暑到来前悄然离场的。然而,这个法则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好像有点不太适用。


早在去年5月,著名期刊《科学》刊发了一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的论文指出,北半球已临夏季,升高的气温却不太可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在《欧洲呼吸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从在中国城市的传播情况来看,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种疫情模式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似,当气温超过45摄氏度时,MERS病例数仍在增长。


从全球新冠病毒的发生地区来看,已证明新冠病毒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传播的能力,包括南北半球同时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也曾表示,从迄今获得的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区传播,包括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无论气候条件如何,如果人们居住在或前往已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完全相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指出,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比较容易受气温影响,因此流感一般高发于冬春季,夏季较少见;但新冠病毒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受气温的影响较小。


他同时指出,气温并不是决定新冠病毒流行程度高低的关键,病毒流行跟所在国家、地区的防控强度有关。


“虽然德尔塔传播力强,但其传播途径并没有太大变化,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接触传播为次要途径。”蔡卫平强调,戴好口罩、接种疫苗是应对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人体通过疫苗产生抗体后,就算感染病毒,也能大大降低转为重症和危重症的概率。


大家都在看


新冠病毒“突破感染”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应对?
转扩!最新防疫守则,请收好!

来源:天山网综合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汪   涓           宋   伟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