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稻菽千重金浪起 伊犁大地收获忙——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

颗颗西梅“美”生活


时值金秋。9月18日,记者在新源县新源镇恰普河阿吾孜村的果和果园里看到,西梅枝条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一串串紫红色的西梅挂满枝头,饱满丰盈,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紫水晶,十分惹人喜爱。眼下,这里的西梅进入成熟采摘季,经过采摘、分拣、包装后,全部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近年来,恰普河阿吾孜村依托独特的气候、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进各种果品,发展特色林果业。桃子、李子、杏子、西梅等水果,颇受外地客户的喜爱。不少果园的果品已被预订一空。

在西梅园里,西梅散发出诱人的果香,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恰普河阿吾孜村结合市场需求,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实施生态发展、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实现订单种植,让更多果农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每亩能产1至2吨,每公斤12元左右,品相好的每公斤18元,种西梅的果农收益可观。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达到百亩。”恰普河阿吾孜村果和果园负责人张峰说。

张峰的西梅园吸纳了当地2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我主要采摘西梅,工资按天算,一天能挣100多元,减轻了家里的生活负担。”村民王佳说。

看着一颗颗西梅成为增收致富的“小金果”,张峰打算继续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明年,我要加大对果园的管理力度,提高果品品质,这需要更多务工人员。”张峰说。

恰普河阿吾孜村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董庆理介绍,恰普河阿吾孜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村民调整林果业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产品。下一步,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继续引导村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从而实现增收致富。(记者 韩莎莎)

阿克达拉镇:朵朵香菇铺成致富路


9月20日,记者在昭苏县阿克达拉镇了解到,该镇做大做强香菇特色产业,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阿克达拉镇雪岭生态园香菇种植基地迎来盛产期,大棚内的菌棒整齐排列,菌包上的香菇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入库,一派丰收景象。
雪岭生态园是集餐饮、林下养殖、观光于一体的农林科技示范园,先后投入自治区扶贫项目资金470余万元。去年,该园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自治州党委政研室驻阿克达拉镇塔勒德萨依二村“访惠聚”工作队牵线搭桥,前往河谷其他县市参观学习香菇种植技术。随后,生态园投资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20余户农牧民参与香菇种植,同时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
“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特别好。”塔勒德萨依二村村民杨春兰边分拣香菇边说。
雪岭生态园负责人杨春云说,通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香菇种植基地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每天有1吨多的香菇销往疆内外。下一步,生态园会把重点放在初级产品的加工和林间蘑菇的种植上,形成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条龙的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带动周边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利民说,驻村工作队通过寻找并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种植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将因地制宜探索出更多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路径,让村民充分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记者 李亚锋)

喀拉苏村:芍药种植带来好“钱”景


9月17日,记者在新源县别斯托别乡喀拉苏村芍药种植基地看到,万亩芍药进入了收获期,挖药机在田间忙着采挖,工人用耙子将带着泥土的芍药集成行,装车工再将它们码上车,拆分员将枝丫和药材拆分开来。

“芍药浑身是宝,芍药根经济价值高,芍药花、芍药种苗也能卖到不错的价钱。以4年一个生长周期计算,每亩能生产赤芍鲜品3吨左右,收入15000元左右。我这百亩芍药花田收入150万元左右不成问题。”新源县超前特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玉秋说。

张玉秋是喀拉苏村村民,芍药的种植技术就是她带来的。在张玉秋的带领下,村民还成立了合作社。

2016年,她带着59名社员种植芍药,经过催芽、定植、施肥、培育管理,今年迎来了芍药收获期,种出了芍药这朵“致富花”。

“我们根据喀拉苏村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结构,不断尝试种植方式和种植不同品种的芍药,试种成功后再推广到大田地里,实现大面积种植。”张玉秋告诉记者,她多次前往芍药产地洛阳、济南等地学习,了解到芍药的植株可用于城市绿化,花瓣可制作花茶和香料,种子可用来榨油,根茎可以入药,市场对于芍药的需求量很大,这坚定了她在喀拉苏村种植芍药的信心。

“白芍现在正是收获旺季,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分拣白芍都是当地农牧民,有50多人,工资日结,每人每天150元。工厂还有20多名工人,月工资7000多元,技术员每月工资10000多元。”张玉秋说。

魏云波是别斯托别乡阿合西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每年农闲时,就来这里干活。

记者来到新源县小微工业园中的新源县可峰药材加工厂,工人正在对芍药根进行蒸煮、脱皮、晾晒。初步加工成干货后,销售到中药材集散地安徽省亳州市。

来自亳州市中药材收购商徐方博说,他到新源县采购白芍已经4年了,这里的白芍品质好。

新源县中药材加工厂将引进中药材切片技术,届时,芍药的收益会更可观。目前,合作社带动新源县100余户农民种植芍药,面积近万亩。

近年来,新源县大力实施以农带旅、以旅兴农的农旅结合战略,以花为媒、以景带旅,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上赏花、下卖药、中间还有农家乐的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实施。(记者 韩莎莎 通讯员 肯加泰 张文庭)


串串葡萄串起好日子


9月19日,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片区的“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抖音直播又开始了。直播中,一串串晶莹剔透、色泽明艳的葡萄夺人眼球,乡亲们忙着采摘、装箱,黝黑的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莫乎尔片区赛克山屋依社区居民李侃的15亩地葡萄大获丰收。他告诉记者,今年受倒春寒的影响,葡萄产量降低,但价格高。8月,他家的葡萄被广东、上海等地的客商抢订,其中很多客商是通过关注直播间知道的。

“进入9月,合作社收到了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50吨订单。”霍尔果斯市西域龙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振方表示,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如今莫乎尔片区实现葡萄种植管理精细化,提高了品质、打开了销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当前,一级果品达到了80%。

“依靠特色林果业,我们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今年人均增收2.1万元。”莫乎尔片区副厂长、赛克山屋依社区党支部书记克昀梦说,“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我们还带动周边县市1000余人次的劳动力就业。”

莫乎尔片区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林果业占70%以上,红地球葡萄以及新引进的夏黑、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等共计6000亩地。近年来,该片区致力于改善葡萄品质,引进新品种、建保鲜库、引进果品深加工企业等,提高了葡萄产业的附加值。

“自从我们抱团取暖后,再也没有出现果农贱卖,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了。”李侃说,他种了20多年葡萄,曾经出现过葡萄收购商压级压价的现象,有一年,不到半个月,葡萄价格从每公斤2.5元卖到0.8元,严重伤害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莫乎尔片区葡萄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转变。截至目前,莫乎尔片区水果经纪人达60人,建成每日处理能力13吨的果品烘干房、容纳1万吨葡萄的保鲜库,引进300余辆冷链运输车。今年投资223万元兴建西域龙珠果品深加工企业,实现果品年加工100吨的规模。

“这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落地,实现了我们产出的葡萄没有废品,市场不好时,储藏起来等价格好了再销售,次等葡萄可以加工成果脯、果酱等销售。”刘振方说,为了推动收益更高的新品种落地,今年新建了50亩阳光玫瑰、70亩克瑞生、250亩红提示范基地,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有200户果农加入合作社,涉及土地3000亩。(记者 孟霞 通讯员 翟秋萍)


南瓜金灿灿 农民笑盈盈

 “南瓜村”迎来丰收季


秋天到,南瓜俏。9月22日,记者在伊宁市托格拉克乡萨依托格拉克村了解到,预计总产量达1162.5吨的465亩南瓜迎来丰收,金灿灿的南瓜正成为村民的“致富”瓜。

记者走进萨依托格拉克村的一片南瓜种植地,看到南瓜掩藏在叶片下,掀开叶子,肉厚结实的金黄色南瓜映入眼帘,甚是招人喜爱。

村民亚力买买提·胡地亚尔一家人在南瓜地里分工协作,有的采摘南瓜、有的转运、有的装车,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亚力买买提说,他家种了9.5亩南瓜。“大概可以采摘20余吨。”他说。

萨依托格拉克村一半以上农户种植南瓜,许多农户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成堆的南瓜。该村有“南瓜村”的美誉。

“今年种了9亩南瓜,已挣了4万余元,还有6吨左右的南瓜待售。”村民阿布都拉·居玛洪边称瓜边说,今年价格好,产量高,挣的钱也多。

近年来,萨依托格拉克村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南瓜产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小户融入产业链条,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不仅要‘种得下’,关键是‘卖得出’‘有钱赚’,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萨依托格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姜昱炜说,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发展南瓜产业,驻村工作队正利用线上销售,为全村南瓜代言,进一步提升“南瓜村”的知名度,使村民增收更有奔头。(记者 李亚锋)




编辑点评


勤劳是丰收的底色

金色铺陈大地,喜悦溢满脸庞。又一个秋收开始了,这是春天播种的结果,这是整个夏季忙碌的回报。

脱贫攻坚决胜,不仅让农牧民的腰包鼓了,而且让他们有了致富的技能,心中有了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疾行。

这个春天和夏季,在伊犁的大地上,一些曾经只在外地种植的农作物落地生长;一些本地的农作物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得以诞生;特色农作物连片种植规模更大、数量更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互联网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和销售中,让伊犁农产品飞到疆外甚至国外的餐桌上。 

丰收的金色,缘于农牧民的勤劳,还缘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的强力支持。

农业技术员在田间地头、在农民家的炕头,成为这个春夏的一道暖人风景,他们不但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答疑解惑,还将最先进的种植方式传递给了农民。

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的新闻屡见报端。雪中送炭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后顾之忧,扫清了丰收路上的障碍。

一个个农业项目落地伊犁,新技术服务农业,新产品助农增收,让农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伊犁的秋天,是大自然的秋天,也是伊犁人的秋天。

伊犁的秋天,是农民的秋天,也是所有支持、关心农业的人的秋天。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累积经验的季节。明年,伊犁的秋天会更美。(编辑 李建苹)


大家都在看


丰收了!伊犁河南岸水稻开镰收割
察布查尔水产品喜获丰收养殖户信心足

来源:伊犁日报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宋   伟           顾新勇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