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犁州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文化润疆铸魂 团结奋斗筑梦
——伊犁州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近年来,伊犁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从州直机关,到各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干部、居民、农牧民、青少年学生为主角的各类演出、比赛、主题活动、娱乐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激发这热闹场面的,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2018年4月,伊犁州党委、政府正式启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伊犁州直11个县市同建同创,共同发力。创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努力把伊犁州打造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构建起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具有伊犁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1年7月,自治州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伊犁州党委、政府将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全州公共文化建设“一号工程”,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召开部署动员会、专题培训会、联席会、推进会各类会议20余次,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伊犁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重点向基层倾斜,每个村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经费超过3.5万元,文化事业经费高于全疆平均水平。2018年以来,总支出超过13亿元,伊犁大剧院、伊犁州图书馆、伊犁州文化馆等州直“四馆一站”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成,各县市图书馆、文化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伊犁州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2017—2020年)》,印发了《自治州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十余个文件,明确了四级创建目标任务和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关键。自治州大力打造业务专干、文化带头人和文化志愿者三支人才队伍,982个村(社区)均有文化管理员,举办各类培训580场次,受训人数达4.68万人次,培养民间艺人1937名、文化能人924名,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328支、志愿者7041人。

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贾娜尔·阿汗告诉笔者:“伊犁州创建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措施,建成了具有伊犁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样板。”

公共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伊犁州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从保障设施、设备、人才入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130个乡镇综合文化馆、98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七个一”标准打造,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完善设施提档升级,50%以上的村(社区)建有党史馆、民俗馆、村史馆、文化巷道等文化教育阵地,实现村(社区)农家书屋、室外健身场地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持续推进文化艺术下乡活动,以“一面文化墙、一间文化室、一场小演出、一次小品汇、一场服饰展、一幅农民画、一场婚礼秀、一次小培训”等“八个一”活动为载体,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百日文体活动”为基础,壮大基层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让群众自己写、写自己,自己唱、唱自己,自己演、演自己,共同畅想美好生活。2018年以来,共送演出下乡4000场次,放映电影2.24万场次,为704个农家书屋免费配送图书13万册,惠及394.7万农牧民;打造文化大院1391个,其中8个县市的17个文化大院列入自治区文化大院建设试点。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建147支文化巡回服务队、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天天有娱乐、周周有节日、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场面。2018年以来州直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5万场次,惠及群众过百万人次。伊犁州图书馆被国家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伊宁市文化馆获得第8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村农家书屋入选第9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伊犁故事

伊犁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挖掘伊犁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

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三年多来,投入近1.2亿元,保护利用文物点2595处,实施格登碑等55个文物保护工程;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投入9500多万元完成伊犁州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项目;投入2200多万元实施林则徐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林则徐精神馆;举办各类文博展览1137场次,参观人员达275万人次。林则徐纪念馆入选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活动单位。中苏民航飞行员培训教导总队旧址、独库公路烈士陵园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传统文化传承持续增进。持续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及“我们共同的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年俗展”、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游大会、西迁节等特色品牌活动。三年多来,州直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哈萨克族谚语、锡伯族射箭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哈萨克族服饰、锡伯族刺绣等2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玛纳斯、马上竞技、木刻板画等8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被国家文旅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锡伯族贝伦舞)被自治区文旅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强化艺术精品创作。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打造了大型舞剧《天山魂》、音乐话剧《春风》、歌舞剧《解忧公主》、舞剧《四季伊犁》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出了《让爱传递,我们在一起》等抗疫作品,受到群众好评。

奎屯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白云告诉笔者:“近年来,奎屯市各类文艺精品创造项目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州级以上各类文化奖项40余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设施以及文艺精品为各族群众带来了高端的文化享受。”

深化文旅融合。持续举办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游大会、西迁节、杏花节、薰衣草节等文旅品牌节庆活动。投资27.65亿元重点推进12个文旅融合项目,开发建设了惠远古城、琼库什台、八卦城·离街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推出“贺局长说伊犁”抖音平台,打造了伊宁市丝路之光旅游小镇等3个民俗风情演艺基地。2018年伊犁林则徐纪念馆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名录。2019年9月,昭苏县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2月,那拉提被国家文旅部公布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填补了新疆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白。4A级景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国门文化展示馆、3A级景区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馆、3A级景区伊犁林则徐纪念馆,2021年被列入自治区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伊犁州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五个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

发挥“访惠聚”工作队作用。在每个村(社区)成立文艺队、体育队、志愿者服务队等3支队伍,目前共有文化队1129支、体育队998支、志愿者服务队1217支,开展文化活动3.36万场次,受益群众369.8万人次。

发挥“草根宣讲员”作用。将宣讲与阿肯阿依特斯、歌舞、讲故事等方式结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三年多来开展各类宣讲44.69万场次,受教育群众638.35万人次。

发挥“农牧民夜校”作用。建立“生产+学习+活动”模式,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唱红歌等主题实践活动,群众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发挥民族团结创建作用。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展演、文体竞赛系列活动,充分拓展延伸了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为伊犁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提供文化支持。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年多来,依托伊犁将军府、林则徐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宣讲1000余场次,覆盖群众20万余人次;持续开展流动博物馆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等“九进”活动,参加人员达263万人次,各文博场馆举办流动展览220场,到疆外省市举办交流展20余场次。

发挥对口援疆作用。积极争取援疆支持,统筹资金在公共文化设施、文艺产品创作、推介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安排专项资金完成州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林则徐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绿化美化以及文物征集等工作。实施《解忧公主》歌舞剧创作,分别在江苏和伊犁完成演出6场,反响热烈。支持奎屯市帝锚城市旅游商业综合体、伊宁市旅游集散中心、汉家公主纪念馆提档升级、六星街音乐庭院、乔尔玛红色旅游服务区等文旅项目建设。在巩留县蝶湖景区建设的石榴籽书屋是全国首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深受群众喜爱。在伊犁州博物馆设立苏伊文化交流中心,多渠道推介伊犁文旅资源,深入开展苏伊交流一家亲等系列活动,促进了两地交往交流。

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州博物馆馆长胡江杰告诉笔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州直博物馆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青少年了解新疆历史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伊犁州坚持守正创新,整合资源,创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激发供给活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伊犁州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及路径。制定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目录,促进公共文化机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健全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100%免费开放,服务时间均达规定标准。

加快文化服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调度中心,实现大数据统计分析。11个县市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接入自治区“石榴云”融媒体平台,探索尝试“新闻+政务+服务”的运营模式,组织开展系列直播带货活动。伊宁市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媒体+”模式,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全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样板。

创新服务模式。完成州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理事会,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模式,实现基层文化资源联动共享。建成图书馆总馆10个、分馆105个;文化馆总馆10个、分馆119个。巩留县共打造石榴籽书屋102个,做到一个村(社区)一座书屋、一个党支部一个红色主阵地。奎屯市曙光里社区“途游驿站”设置党建阅读区、交流分享区、活动互动区、文化展示台,打造了一处集休闲歇脚读书、学习红色文化、旅游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伊宁市文化馆、王蒙书屋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拓展社会服务。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基本形成了“一村一文化特色、一村一文艺队伍”的文化队伍网络。发挥“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每年推荐27名文化志愿者定期赴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学生开展艺术培训和辅导,每年选派30名文化工作者为村(社区)、学校、特殊群体等开展舞蹈、戏曲、声乐、绘画、书法、写作、非遗传承项目等艺术培训课程,以及送演出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特克斯县沈建佳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称号。

稳步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积极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建设,增强阵地核心力。霍尔果斯市卡拉苏社区打造集组织、宣传、服务、电商、社会治理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创新发展让文化成果人人共享

风正帆满再起航,砥砺奋进正当时。“十四五”期间,伊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巩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五工程一发展”。实施凝心聚魂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效能提升工程,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实施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实施共建共享工程,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强大合力;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大家都在看


2021,伊犁时刻
伊犁州直:发展养殖业铺就农牧民增收路

来源:伊犁日报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宋   伟  张   瑛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