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发展特色产业,这个村有话说......


巴哈拜村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

走进巩留县塔斯托别乡巴哈拜村,宽阔、干净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一座座房屋整齐排列,各类景观树茁壮成长,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处处显现……


4月16日,记者在巴哈拜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看到,大型机械正在地里来回穿梭,1724亩防风正在采收,浓烈的药香味在田野飘荡。

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用工高峰期时每天用工40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收入120—150元不等。

2016年,巴哈拜村党支部牵头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新模式,发动16名党员带头成立创意农业种植合作社,示范引领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17年初,积极争取张家港援疆项目,引进种植中药材富芍2500亩,亩产值达1万元。目前已辐射带动全村498户7153亩土地实现流转,并与企业签订协议,按订单农业模式发展产业,种植白术、黄芪、芍药、板蓝根等中药材,每年解决本村村民就近就业300人,引导村民走上产业发展之路。

该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观光旅游等,实现了土地流转赚租金、二次分红赚股金、劳务输出赚佣金,一份土地多份收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村从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多元发展、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入手,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平整渠道、副林带、机耕道,为村集体增加土地500亩。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

说到特色产业,巴哈拜村第一书记努尔赛巴提·吾曼哈里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我们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主要发展传统种植和养殖业,难以发家致富。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坚持产业带动,在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功夫,让百姓吃上了‘产业饭’‘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

土地流转不仅助推产业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村民就业。“一亩地流转费700元,年底还有二次分红,收入能达到1000元。我将12亩地流转给村里,一年下来就有1.2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年4月初到11月初,我就在种植基地务工,月收入7000元左右。”巴哈拜村村民阿克木江·热木扎说。

该村在做好特色种植的前提下,以花为媒,积极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延伸产业链,推动全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每到5月,巴哈拜村的2500亩芍药花竞相绽放,娇艳的花朵在田间铺展开,每年不但吸引本县群众前来赏花,周边县市的群众也纷纷前往观赏,提振了旅游经济,成为该村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名片。

依托花海,当地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还赶着旅游马车供游客观赏体验,在家门口稳稳吃上了“旅游饭”,让口袋鼓了起来。村民阿尔帕提·阿巴白克力在生态农业观光园卖烤肉、小吃等,有时一天有300多元的收入。

记者来到巴哈拜村的“网红”西林太木冰淇淋加工店,见到村民阿孜古丽·亚生和丈夫亚力麦麦提·吐拉洪正在忙着熬鲜牛奶。“土地流转后,我和丈夫专心制作冰淇淋,现在一天能卖200多公斤。每到夏天,在观光园里,我家的冰淇淋供不应求,一年有10万元的收入。”

“现在村里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兴旺,村民就业有保障、收入持续增长,大家实实在在地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尝到了甜头,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走出一条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努尔赛巴提说。(记者 黄焱)



大家都在看


伊犁州:及时拨付资金 全力支持春耕生产
省钱省力!喀克村农户尝到智能技术甜头

来源:伊犁日报监制丨景德明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   编辑丨张   瑛   魏红梅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