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变的守护情!方舱一线谱写暖心故事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紧急打响,与新冠病毒的赛跑争分夺秒,自治区、各地州纷纷派出医疗队支援伊犁,以无私无畏的行动投身战斗,默默坚守在疫情一线,用仁心大爱书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故事,成为这场战“疫”中最令人感动的力量。

问到方舱医院护士吴娜的电话号码是8月27日23时,拨通电话,她正在参加上级要求的线上培训,预计零点过后能结束。零点刚过,吴娜准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吴娜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月10日接到紧急支援伊犁的通知,11日凌晨,该院2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赶赴伊犁,在伊宁市得景方舱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进来后,吴娜的第一感受是大、好多床位。“后面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都会很大,是一场硬仗。”吴娜说,进舱6小时一轮班,需要采集核酸、分发药物、查房巡视、基础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在这些日常工作中,大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靠的是爱心、耐心和坚强决心。

碰到突发情况毫无怨言地面对,认真践行“白衣天使”的职责与使命;碰到小朋友患者,化身“知心姐姐”,教他们画画做游戏;碰到情绪低落的患者,尽量拉家常、安慰……点点滴滴的大小事,吴娜讲述得很平静。

“来的时候想过多少天能结束吗?”我问。“没想过,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就什么时候撤离。”她答。

时针不知不觉指向0时39分。

“你明天几点上班?”

“凌晨5点要进舱采核酸,4点多就要起来。”

我赶紧结束采访,让吴娜早点休息,心里默默祝愿,哪怕能让她多睡一分钟也是好的。

图为傅松年在询问患者情况。(受访者提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三科主任傅松年介绍,他来到这个方舱医院时,几乎是从零开始,从规划到建舱收治患者仅用了一天多时间,现有医护工作者95人,分舱内和舱外两个部分闭环管理。目前出舱和入舱的患者平均每天在八九十人,最高峰时有一天百余人出舱,工作强度非常大。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医生,傅松年承担着日常的心理疏导工作。“很多患者刚进来时会有恐惧、焦虑、失眠等现象,需要为他们做一些心理干预治疗。此外,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有些还不是呼吸科、传染病专业的,第一次接触也会有担心和害怕,对他们,我也要给予帮助和安慰,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在方舱医院中最难做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患者的情绪问题。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患者充分地交流,获得患者们的信任。傅松年提到,有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来了很长时间,看到别的患者有转阴出舱的,他就情绪激动,甚至和工作人员发生拉扯。“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首先要尽量安抚,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时耐心解释相关规定,让患者充分了解出入舱的流程,安下心来配合治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患者们总会理解的。”傅松年说。

援伊工作中,最让傅松年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妻子也在一线参加防控工作,女儿该上高二了,一个人独自在家,他时常担心,每天都要电话或视频问一问情况。“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各种情况或困难,但是为了抗疫能尽早取得胜利,大家都能克服。”

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付出,患者们都能感受到。采访中,一位患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医院配餐挺好的,各种营养搭配得当。医护人员很辛苦,还时常带大家运动,及时关注每个人的情绪,我挺感谢他们的。”(伊犁日报 记者 王志华)


大家都在看


致战斗在伊宁市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的一封信
加油!穿着大白的“小白”们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汪   涓   张  瑛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