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犁这十年 | 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伊犁州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10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伊犁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工夫、见实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



特色农业助增收


种了20年冬瓜,唐和平是伊宁市有名的“冬瓜大王”,对全国各地冬瓜上市时间和供应情况了如指掌。

在种冬瓜前,唐和平并没种过菜。1995年他从四川来到新疆时,带着一帮兄弟到处承包建筑工程。2002年,他转行开始种菜和卖菜。
第一年,唐和平种了10亩冬瓜,因为不懂种植技术赔了本;第二年因为品种选择不当又赔了本;直到第三年,他种冬瓜才做到盈亏平衡。
摸索了3年,唐和平最终选择种黑皮冬瓜,因为这个品种的冬瓜耐储存。
2010年,思想活络的唐和平牵头成立伊宁市达达木图镇和平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采购化肥、种子等,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增强对外销售时定价的话语权。
为扩大冬瓜销路,唐和平还将信息发到网上。2012年,他首次将冬瓜卖到北京,此后几年又陆续卖到郑州、上海等城市。
这几年,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社员达到135户,流转土地达3000余亩。合作社除了种冬瓜外,还种大白菜、土豆等。合作社还为冬瓜申请注册了“伊达”牌商标,随着名气越来越响亮,他们种的冬瓜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合作社社员户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布局,伊犁州直各地把“产业兴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引导农牧民大力种植特色高效作物,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9月,伊宁市喀尔墩乡吉里格朗村种植的6500亩高粱陆续成熟,收割、脱粒、扎扫把……村民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吉里格朗村加工扫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多年以来,都是村民零星加工,规模小,收益低。为做大做强扫把产业,2018年,伊宁市委宣传部驻吉里格朗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扶持种植大户阿不都外力·艾力注册成立了红穗扫把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村民自愿入社,筹集股金300万元。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扩大高粱种植规模,建立种植基地,同时申请项目资金100万元,配套建设了灌溉渠、高粱晒场、扫把民生坊,并注册了“红穗”扫把商标。
近几年,吉里格朗村因地制宜推广红高粱种植,大力发展扫把加工产业,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还将小扫把做成了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大产业。扫把扎制成了村民除农业之外最大的经济收入,年产扫把100余万把,主要销售到周边县市、南疆四地州。扫把村仅种高粱、扎扫把一项,人均年收入就有4500元。


三产融合谋新篇


霍城县与薰衣草原产地大致处在同一个纬度,气候、土壤、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薰衣草生长。20世纪60年代初,县域内的农四师65团引进、培育、种植薰衣草取得成功,是全国最早种植薰衣草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末,霍城也开始引种、发展薰衣草产业,到2019年春季,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薰衣草之乡”。
为进一步发展薰衣草产业,霍城县专门制定了薰衣草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把薰衣草产业做成推动霍城县快速发展的强势产业,形成了上游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牧民收入逐渐增加,中游薰衣草系列产品日益多样、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下游薰衣草主题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三产活跃发展,书写出“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近年来,伊犁州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用全产业链开发的思维,对特色农业产业、畜牧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化仓储物流业等统筹布局、协同发展,打造符合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巩留县有着丰富的畜牧资源优势,当地依托优势积极培育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延伸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巩留天福润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从肉牛出栏一直延伸至加工生产出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每年能带动全县260户肉牛养殖户和12个合作社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周边513户农民增加收益。2020年末,公司还以“互联网+牧业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高标准新建了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增加了产品种类,有效提升了畜产品价值链。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据了解,到“十三五”末,伊犁州直粮油产业链、肉制品加工产业链、芳香产业链、特色林果业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链逐步形成,伊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伊犁苹果、尼勒克三文鱼、霍尔果斯葡萄等9项产品已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察布查尔大米、特克斯山花蜜、霍城薰衣草等3项产品进入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这些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打造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兴旺,让农牧民收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智慧农业天地宽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位于霍尔果斯市南部的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100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350亩,分为A、B、C三个区,总投资3.5亿元,于2020年5月动工建设。今年1月,A区双层充气薄膜智能温室共定植普罗旺斯、串收红果、串收黄果、串收巧克力等共8个品种的西红柿苗16万株。
4月8日,记者来到被一层白色薄膜包裹的A区智能温室。
在A区智能温室外,有一块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显示屏,智能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这些数据的监测,由智能温室的感应探头完成。A区智能温室共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两个感应探头,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智能温室外,还安装了一个气象雷达,可实时向温室反馈外界的风速、光照、日照强度等气象数据。通过智能精准控制系统,可根据外界温度、风速、降雨量等,精准调控通风天窗、节能幕及加热降温系统,西红柿采摘期长达9个月,亩产量为30至40吨,亩产值高达40万至60万元。而普通的大田西红柿,亩产仅5吨左右。”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技术员李江龙说。
由于植保无人机精准撒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如今,它已成为新源县田间地头的“新宠”,助力该县“智慧农业”高效发展。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新源县苇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去年已购6台植保无人机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购置10台,目前已预定5台。“无人机操作比较简单,省工省力,在水稻播种方面能做到均匀无死角,去年种植户试用后反响不错,亩产量有所增加。所以,今年大家的购买热情更高了。”合作社理事长罗青华介绍,肖尔布拉克镇喀克村有水稻种植面积2万余亩。2020年,在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了水稻合作社,目前有社员63人。合作社成立后,统一生产销售、技术管理等,推广植保无人机,真正实现了水稻种植节本、增效、提质。
新源县现有耕地92万亩,年玉米种植面积50余万亩,是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年来,卫星导航农机自动驾驶、植保无人机、保护性耕作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提升生产质量、助推全县“智慧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 走在河谷广袤田野里,卫星定位导航的智能播种机、大马力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批现代化农机大显身手,“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记者从伊犁州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州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稳步提升,州直8个农业县全部创建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自治州被认定为全疆首个“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体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6%。2021年,北斗导航、无人机植保机分别达333台、214台,作业面积分别为142.43万亩、312.78万亩。建立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4700亩,建设水肥调控、病虫害自动监测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800亩,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稳步提升。


村美民富产业兴


走进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村,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宽敞的街道、浓郁的文化手绘墙,扮靓了美丽乡村。从小生活在昭苏镇吐格勒勤村的凌富江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他抓住红色旅游这一机遇,于2021年建成了一家以知青生活为主题的民宿,随着新疆旅游的火热,民宿每天都是客满的状态。
昭苏县昭苏镇依托灯塔知青馆景区,深挖红色元素,实施“印象灯塔·红色小镇”旅游发展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吐格勒勤村呈现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新农村景象。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2022年吐格勒勤村依托红色旅游,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民宿产业等多种形式,通过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合作社经营’,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村里的村民人人有事干、人人有钱赚。”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登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红色旅游文化,进一步让农牧民增收致富。
察布查尔县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这些年,村里通过改造提升,解决了人畜共居脏乱差、农机占道无序停靠等问题,牲畜由新建的养殖小区统一托管。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每户庭院都有花、有树、有菜园。村党支部书记阿俊说:“这些民宿打造之后会吸引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收入。”
2020年,乌宗布拉克村村委会参股成立了阿克巴斯陶旅游公司,陆续建成了哈萨克族特色餐饮、特禽动物投食观赏、七彩花海观光游览和幸福夜市,设计了一条贯穿村庄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赏花游、周边游、一日游和近郊游等近程旅游的追捧打卡地。
风劲弓角鸣,沙场秋点兵。如今,新征程的号角已全面吹响,站在新的起点上,伊犁州将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伊犁日报 记者 卢钟)

大家都在看


伊犁这十年 | 风劲正是扬帆时  踏浪前行启新篇——伊犁旅游业的跨越发展之路
十年答卷·了不起的我们丨于成忠: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浪而行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魏红梅   古   荣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伊犁零距离视频号、伊犁发布抖音号投稿邮箱:ylfbdy123@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