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代育种人接力 伊犁水稻亩产20年保持全国前列

昔日“粮仓没米”  如今畅销天南海北 三代育种人接力 伊犁水稻亩产20年保持全国前列

伊犁零距离讯(记者李建苹 姬存利 汪乐乐好消息传来,伊犁州培育了13年的水稻新品种YD01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这个亩产达800公斤的新品种,明年开春将大面积推广种植。伊犁水稻亩产有望再上台阶。”12月28日,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任磊说。

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都有伊犁大米的经销点。“今年外销突破3万吨。”伊犁州大米协会会长朱晓军说。

“中国碗”里要装“中国米”。伊犁州三代育种人心里装着这个信念,接力培育水稻50多年,使伊犁大米不但能满足伊犁人的餐桌,还畅销天南海北。《国家统计年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反映,伊犁水稻亩产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前列。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伊犁有“粮仓没米”的说法,许多伊犁人从外地回来,会手提肩扛一些大米。很多人是吃不上大米的。

水稻育种专家在育种基地收集信息。资料图

“第一代育种人的梦想是让伊犁人的碗里有白米饭。我们那一代人的目标是让伊犁人吃上品质好的大米。第三代育种人是为了让天南海北的人能买到伊犁上好的米。”已退休的第二代育种带头人吐尔干江·卡德尔说。

1968年,归国华侨陈多发来到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太适合水稻生长的伊犁,组织团队开始培育水稻。12年后,新疆首个水稻品种“伊粳一号”在伊犁诞生。陈多发退休后,在伊宁市土生土长的水稻育种专家吐尔干江·卡德尔接过了接力棒。2006年,吐尔干江·卡德尔把接力棒传给了任磊。

一个品种培育成功,至少需要12年。50余年来,伊犁先后培育了伊粳系列、新稻系列等水稻品种30余个,支撑不同时代的伊犁金浪千重,仓廪丰实。

优异基因挖掘、机械化旱直生产、绿色防控、无纺布育种等科技含量高的生物育种和栽培方法正在加速推动伊犁水稻产业化进程。“走出去、请进来”的伊犁州和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院、宁夏农科院、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有长期的技术合作。

如今,伊犁大米有打绿色牌的稻鸭共生米、稻蟹共生米,有打区域特色牌的富硒米、雪域米,有以形状论的圆粒米、长粒米,有用于蒸白米饭的米,还有专门做抓饭的米……

水稻育种专家在试验室做研究。

自9月试验基地的水稻收割后,任磊和他的团队就把工作转移到了实验室,做种质资源品质分析、抗性分析及各类信息数据的采集。

目前,伊犁州拥有的水稻种质资源有2000多份,培育的一个新品种有望在明年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

大家都在看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70余家外来种业企业扎堆落户伊犁繁制玉米种子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今年伊犁州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仅为1.12%,远低于国家标准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古   荣   张   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