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改善了医患关系,也暴露出一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的短板。当前,如何筑牢医疗保障“防护墙”、当好人民健康的“守门员”,全面实施健康伊犁行动、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自治州两会期间,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发展数字医疗、加强医防结合等话题成为自治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今年元旦期间,伊宁市卫健委依托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医疗救护小分队,24小时为居民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孕期咨询、心理疏导等医疗服务,并根据居民需要提供送药、上门问诊等服务。这些暖心举措送到了居民心坎上。此外,覆盖全市村(社区)的166个家庭签约医生团队重点开展了儿童保健、孕产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这项服务为基层“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托起了稳稳的“医”靠。州政协委员、尼勒克县乌赞镇卫生院院长斯拉吉丁·纳吾尔丁说,医疗救护小分队对接群众的就医需求,把服务的端口前移,使居民在家门口通过电话咨询解决头疼脑热等轻微症状问题。医疗救护小分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医院的诊疗压力,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了最需要的重症群体。“家庭签约医生解决了‘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医疗救护小分队解决了普通群众对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就医需求,但这些离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目标还有些远。”斯拉吉丁·纳吾尔丁说,今后州直需要将健康服务中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建立“一手做预防,一手开处方”制度,加快形成防、治、管紧密服务链条,强调预防为主,加强医防结合。此外,健康心理素质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广泛宣传。基层医疗机构是抵御疾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生充当着“守门员”的角色。疫情过后,基层医疗机构要发挥网底作用。州政协委员,州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海燕建议,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各县市着力打造1—2个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大力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标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支持州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并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吸引患者到基层首诊和安心转诊。各级政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力度。图为州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正在做妇科手术。刘毅龙 摄“疫情后,人们对就医的需求急剧增加,这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的步伐。”州人大代表、州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布比努尔·居马那力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州妇幼保健院依托“好医生线上问诊平台”,推广线上免费问诊、咨询服务。现在进入后疫情时代,会继续用好线上问诊平台,为孕产妇提供线上免费咨询、问诊、随访和指导。此外,制定了一系列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培训方案,通过培训,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做到了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到重症,保证了母婴安全。为进一步加强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当前医院产科还新增危重症床位和危重症监护床位,新增指脉氧仪40余台。“州直各大医院推广微信公众号、APP等多渠道预约挂号,加强医疗数字化管理。”徐海燕认为,接下来要利用AI技术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和能力,释放医疗资源;开展线上医疗服务,诊疗范围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把线下资源留给更多的疑难杂症患者;借助5G+技术发展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优化转诊模式。2020年,投资3500万元、由江苏省人民医院与伊犁州人民政府共建的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建成,在该院的推动下,州直“乡镇级全科医生、二级医院住院医师、二甲级以上专科医师”三阶段螺旋式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同时,投资2.5亿元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经落地伊犁,未来应用5G技术的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教研等工作将全面展开,一道守护群众健康的医疗“防护墙”正在建起。(记者 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