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魏的兵团情怀

“我的老家,就住在拜什墩,我是拜什墩土生土长的人。团场不咋大呀,有山也有水,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团场里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那时多么地美……”5月11日,在兵团第四师70团拜什墩社区退休职工魏建安的家,来访的客人听着他动情演唱《拜什墩之歌》,参观他两年来自费打造的“兵团情怀”展馆,都被他的无私精神深深打动。


魏建安介绍他收藏的老物件。
兵团人的血液里总是流淌着一种家国情怀,骨子里还有一份别样的执着,魏建安就是这样一个人。“刚开始做这个事情时,爱人不理解,一年多都没来我这儿,今年她终于来了,看了后也很受感动,因为她父亲是转业军人,从北京转业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我的展馆里也有老岳父的事迹,她对此很感念,现在很支持我,我的工资就全部花在这里了。”魏建安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一家人都住在伊宁市。2021年退休后,他想回到拜什墩把老院子修整一下,偶尔过来生活。
魏建安的“兵团情怀”展馆外景。
在修整院子的过程中,魏建安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有关拜什墩农场和工建团的地方志。“一看就再也放不下。老一辈兵团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在屯垦拓荒、艰苦奋斗的过程中,留下太多感人的事迹。”看到团场没有相关的团史馆,曾经的拜什墩农场、工建团这两个名称也因改制变革化作了历史的尘烟。作为兵团二代,魏建安觉得有责任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先辈们的事迹和贡献,就萌生了把自家的院子拿出来做展馆的念头。
是偶然的触动,更是长期的积累。魏建安4岁跟随父亲来到拜什墩,父亲和哥哥都参与了当时国防公路的修建,魏建安从小也听父亲说起过许多战士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修路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兵团精神”的种子。后来,他参加工作,参与过工建团砖厂、昭苏电影院、伊宁市水泥厂等工程建设,吃过很多苦,更感受到团场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经常看本地‘伊犁锐角’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熟悉的人写的有关拜什墩的故事,每每看到就感动得流泪,半夜睡不着觉,总想做点什么,把这份宝贵的历史记忆留存下来。”魏建安说,虽然他的退休工资不高,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计划用5年时间把“兵团情怀”展馆做好。

魏建安介绍拜什墩历史。

近两年来,魏建安和大哥一起,把院子收拾利落,制作各种展板,把拜什墩的相关史料和故事展示出来。因收入有限,许多事不能一步到位,魏建安就慢慢积累,每发一次工资就干一点。“我想分3个板块展示,收集当时的生产生活工具、老物件以及毛主席像章、语录、粮票、布票、黑白电视机等,还想做些微缩景观还原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让后人全方位了解拜什墩的发展历程。”魏建安说,一些亲朋好友来看了他的展馆后,都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也有不少人来做义工。为此,他还专门做了个义工光荣榜,记录大家的贡献。当年的团场人修路架桥、开荒种田,吃了太多苦,但不管多苦,大家都很乐观。魏建安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值得一代代人去追寻、纪念,兵团精神更需要大家一代代传承下去,才不负先辈的奉献和牺牲。(伊犁日报 记者 王志华 刘成刚)

大家都在看


“犟人”蒋旭的情怀
“刷”新颜值!  伊宁市六星街多了一面彩绘墙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杨   林责编丨李建苹编辑丨魏红梅   孙文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