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 | 神奇天山 丝路明珠
神奇天山 丝路明珠
——对话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
新疆“三山夹两盆”,天山无疑最重要,是新疆地理的主梁,是新疆之书的书脊。它承上启下,与昆仑山和阿尔泰山遥相呼应,在新疆的历史地理中位置显赫,占有最重的分量。天山的地理位置和它所涵养的水源、滋养的植被,是古代亚欧大陆东西方交通的地理基础。
近日,记者专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请他解析天山的历史文化特性,解读天山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讲述天山名字的来历,带人们一起领略天山的神奇与伟大。
记者:天山雄峰耸立,气势磅礴,除拥有著名的自然景观外,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天山的自然与文化特性是什么?
韩子勇:新疆的“疆”,右边是“三横两田”。“三横”由上至下,代表三条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地理是有“方向”的,新疆的地理向东、向中华腹地敞开。三条山脉,大致构成“Ε”字,三条山脉西端,几乎是闭合山链,在东面则形成开阔敞口。天山居中,伸远的躯干,接应河西走廊最西端——玉门关。
中华地理大势在西域的构造,是一个连通“三居室”:东疆、北疆、南疆。这个“三居室”非常豪阔,有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天山居中,承上启下,与昆仑山和阿尔泰山隔“盆”呼应,东到新疆东大门哈密,西出伊犁进入哈萨克斯坦,绵延数千公里。
韩子勇:我们讲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主要指中华各民族、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如果再概括些,从大历史看,主要是农耕和游牧。农耕和游牧的运化互动,“负阴抱阳”,犹如太极,交往交流交融,“冲气以为和”,形成对立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是军事扩张的帝国,中国历史的特点是逐鹿中原、“向内凝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自给自足、安土重迁、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春种夏长秋获冬藏,是一年为计、完整链条的长周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先秦无名氏的《击壤歌》,描绘了安土重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场景。农耕文明的生活性质,天生向往和平安稳的日子,耕读传家一直是家国社会的理想模式。游牧经济是流动分散的边缘经济,难以形成积累,遇到连年气候变化,则聚拢向南,向农耕地带迁徙、劫掠,与定居的农耕集团发生碰撞。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农耕集团,长城以北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游牧集团,两种力量惊涛拍岸,犹如星云旋转,形成中国历史的壮观景象。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分析统计两千多年气候变化和朝代盛衰兴替,列了一张对应图表,说明气温下降、游牧南下与中国历史的联系。
新疆历史是这种大结构、大关系的扩展与延伸,是中国历史震荡脉动的一部分。新疆一望可知,以天山为线。天山以北,以游牧为主;天山以南的沙漠绿洲,适宜农耕。这种北牧南耕的情状,和国内其他省份相似。不同的是,星星点点的南疆绿洲,被无边的大漠戈壁包绕分隔,形单影只、势单力薄,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社会和主导性力量。松田寿男在《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把天山看成干燥亚州的湿润半岛,也是历史力量的重要通道,“天山路通向亚州所有的地方。古代亚州具有代表性的势力,全部与天山路联系,并以此十字点为中轴而进行活动”。沿天山一线,与游牧集团争夺经略西域的政治力量,是中央王朝。最有名的例子发生在汉代。西汉文景之治,一直对南下劫掠的匈奴采取退让怀柔合亲的政策,休养生息,积累国力。到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包括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断匈奴右臂”,包括派使出使乌孙、刘细君和亲乌孙王,都是为联合力量、抗击匈奴。最终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驻兵屯田,建政立制,维护丝路畅通,统辖天山南北。这个模式,一直到清。清代康雍乾三朝最盛,但最用心用力、惊心动魄的,是平定西北准噶尔叛乱,统一西北。到风雨如晦的晚清,内忧外患,王朝飘摇,塞防海防,殊难两全,但最精彩成功的一笔,也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1877年上奏朝廷:“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
天山在历史上重要作用,是在地缘结构上,沟通国内其他省份、连接农牧,是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轴线。历史上,最重要的军政机构,沿天山分布;重大历史事件,沿天山展开;农牧的交流融汇,翻越密如蛛网的天山古道、达坂。在新疆大地驱车长行,在你的左边或者右边,总有一架大山相随,这就是天山。逶迤天际的天山雪线,千里万里,如同一条深邃闪光的眼缝,注视你、抚慰你,让你不再寂寞孤单。天山雪水养育天山儿女,“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天山如碑,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见证。
记者:天山拥有壮美极致的风光,更是文化之山。许多人心中,天山早已超越自然范畴,成为神圣存在。天山何以以“天”为名,有什么渊源、寓意?
韩子勇:“天山”是中华文化共名,是中华文化融为一体的见证。中华民族,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最久远普遍的文化信仰,就是天、长生天、天道、天命、天神。山连天,天连山,先民身边最高的山,即是天地通、通天之山,垒土、筑坛、登山封禅……以祭天。《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谓天曰撑犁”,尊此山为“天神”,“过之皆下马拜”。“撑犁”“祁连”“腾格里”,包括“昆仑”,皆指“天”。汗腾格里峰是天山第二高峰,完美锥体旗云环绕,神秘而威严。早期中国,文字出现之前,农耕和游牧,皆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著名刻符,就是“日月山”叠垒组合的象形图案,这个意思,我以为是“天”。古代有黄河长江同源说,实际上它们的源头的确相距不远,是青海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日月山。汉字“崇高”的“崇”,即“山之宗”,陶寺遗址观象台,对着崇山,以太阳一年在崇山折峰间的落点,定四时。中岳嵩山的“嵩”,是“山之高”,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东岳泰山,泰即太,泰山即“太山”。石峁皇城台、陶寺崇山、泰山、嵩山、华山、昆仑山、日月山、祁连山、天山……它们都是天、都是山,都是昆仑、天山、天地通,都是中华天地、朗朗乾坤。
大家都在看
乌什地震48小时
“一切会好起来的”——新疆乌什7.1级地震震区工作生活平稳有序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杨 林责编丨张 瑛编辑丨史雪红 张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