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他曾是光鲜亮丽的“无冕之王”,如今却在郴州大街小巷拾起了“垃圾”!

李沥青 郴州发布 2019-04-16

编前语:昨天,全市新闻媒体工作者欢聚一堂,庆祝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欢喜之后,此刻,我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每个故事中都有记者的存在,但每个故事都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也许微不足道,但会拼命发光。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走进一位老记者,看曾经“无冕之王”的他,卸下一身荣光后,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一个“采访”垃圾的老记者


郴州市委大院坐落在苏仙岭西麓,整个大院是一座大花园,花团锦簇,百鸟争鸣。每天早饭后,我坐轮椅到初心路南段,迎着朝阳来看“姹紫嫣红开遍”,欣赏“万条垂下绿丝绦”……就在这个时间,有一个神秘人物,他穿着一件印有“志愿服务”字样的工作服,手上拎着绿色、黄色两个大布袋,匆匆赶来了。他走近绿色垃圾箱,熟练地拿着火钳,伸进箱内,进进出出,连续几次,把自己需要的可回收垃圾,取出来放进绿色布袋里。大功告成后,他挺直身子,得意地笑笑,就朝着另一路段的垃圾箱走了。他一边走,还一边把路上散落的垃圾捡起来放进黄色布袋。


谭涛峰(左一)


这个“神秘人物”,其实并不神秘。他只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也是我多年的好友。他的名字叫谭涛峰,安仁人,农民的儿子,中共党员。他在老家安仁时,“文革”前曾任县委书记秘书,1971年调至湖南日报社任记者,之后,任该报驻郴州记者站站长。新闻记者是无冕王,无冕王就不是官,但是受人尊重。他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宣传家乡安仁的《青青莲花山》,另一本是宣传郴州的《五岭足音》。虽然这两本书只是他全部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几十年来郴州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无限风光。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郴州的光荣历史、那血与火编织成的革命老区风貌,更通过一篇篇的新闻作品,宣传了今天的郴州,使郴州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扩大了知名度、美誉度,为郴州的筑梦、追梦增加了巨大的正能量。


作为一个郴州人,一个具有乡音、乡情、乡思的家乡记者,谭涛峰走遍了郴州山山水水、村村镇镇。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他既采访过乔石、李鹏、杨得志、宋任穷、王任重、唐天际等领导人,也采访过袁隆平、霍英东、斯琴高娃等名人。郴州的人物,他采访过四十余人,有陶艺大师周国桢,老报人龚杰、郭垂辉,作家陈第雄,获曹禺戏剧奖的冯之,获戏剧梅花奖的郭卫民等。谭涛峰曾多次获全省、全国的好新闻奖,2003年春,郴州市委还给他颁发了“新闻宣传突出贡献奖”,他成了郴州市自解放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表彰通报中说:“谭涛峰同志系湖南日报社驻郴州记者站站长,他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以高度的责任感,深深的本土之情,在全省、乃至全国,大力推介郴州三个文明建设的成绩,尤其是宣传郴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为宣传郴州、推介郴州,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上种种,都是老记者头上的花环,阳光、荣耀,令人敬慕。


曹丕《论文》有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老记者的新闻报道是小豆腐块,是速成品,算不算文章?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文章,不能只看篇幅长短,要看思想性和艺术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就是记录历史,展观的是一个时代的动静信息,采访新闻也是创造未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鼓与呼,是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小豆腐块可以起到大文章的作用,速成品可以起到“千古声”的作用。我之所以称谭涛峰为老记者、大记者,是大而不是小,理由就在这里。


老记者退休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收工”了,开始他人生的第二乐章了。他人生的第一乐章是采访新闻,第二乐章呢?是“采访”垃圾。


他的这一转变,社会上有褒有贬,贬他的人说他沽名钓誉,是作秀、卖乖,他的家人也颇有微词。小孙子说爷爷“捡垃圾好臭,好丑”,老伴认为他退休后“采访”垃圾,是一种影响形象的变态。她问老记者:“你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我看是的,我送你去找医生看看。”他是有“病”,但不是“老年痴呆症”,而是心病,他心中对残障儿童还有一份深沉的牵挂。


老记者为何要“采访”垃圾?因为每天从垃圾桶里拾出的矿泉水空瓶和旧纸板之类,可以卖钱。十几二十个空瓶,才够一斤,一天的收获,卖不到一两块钱。待这些钱积少成多,老记者就寄给慈善机关。其实,老记者已经从工资中拿钱寄给慈善机关用于照料这些残疾智障儿童,为什么还要“采访”垃圾,再寄一份卖废品的钱呢?他认为,“桥是桥,路是路”,这不是一码事。


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采访”垃圾的背后,是一个老记者对弱势孩童的关爱,是一个退休老人再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无私与善意。这高尚的情操,恰似一场春夜喜雨,润物无声,应该得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和褒扬。


范长江是我国新闻界的泰山北斗,他终其一生,执着地践行一个新闻记者的战斗传统,我认为老记者谭涛峰是学习范长江的好学生。他是:“歌泛长江,涛声依旧;情牵五岭,峰势若飞。”愿老记者壮心不已,“涛声依旧”,直到永远。

文:李沥青

来源:郴州日报

编辑:蒋林华  责编:李泽芸 监审:胡丽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1·8,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今天,我们把头条留给自己!

城事 | 厉害了!桂阳妹子张旺丽夺三金,刷新两项世界纪录!

关注 | 今年年底湖南60%的县级车管所,有望能开展小型汽车考试

健康 | “排毒养生”坑了多少人!事实是:你真的不需要排毒!

气温猛降!一夜入冬?郴州在秋雨中立冬,然而让人更始料不及的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