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谈古论今

2017-11-12 老上中人

有教养的人

从不做这4件事

 

 

    教养的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习惯的积累和涵养的综合。

 

    关于教养这个话题,梁文道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做了简明的阐释:

    某一社交场合,众人闲聊,夸奖其中一人活得像陶渊明一样,这时有人疑惑:谁是陶渊明啊?

——这是第一层次的没有教养。

    于是有人哈哈大笑:你连陶渊明是谁都不知道!

——这是第二层次的没有教养。

    但如若喋喋不休,从陶渊明的生平谈起,旁若无人的一口气背出50首他的诗,继而补充世界各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成果,炫耀自己的知识。

——这是第三层次的没有教养。

    教养是什么呢?

    它是心中的分寸,是言行的适度;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平等与包容。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不做这4件事。

 

 

-1-

不随意给人添麻烦

    有一天,华盛顿总统问秘书: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英国很多阶层的男士都可以叫绅士?官员可以,律师可以,医生可以,甚至无业的人也可以。那绅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秘书花了两个多小时去调查了解,回来跟华盛顿先生汇报说:给您查到了,绅士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一个不随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必然是懂得体恤他人,克己守礼的有教养的人。

    记得有一次看《奇葩说》,导师张泉灵说了一个上海同学的故事:某日,这个同学带朋友回家住,早上起来洗漱,发现街坊四邻都盯着他看。朋友就诧异了,不就是刷个牙吗,有什么好看的呢?张泉灵解释道,在上海一般人家住的是筒子楼,都是好几户共用一个厨房,二三十口人就着那一个水龙头刷牙洗脸做饭。一到早上洗漱时间,小的赶着上学,年轻人急着上班,老人家赶着洗碗做饭。所以长久下来,人们就养成了习惯,会接完水到旁边去洗漱,把水龙头让出来。

    占用了水龙头虽是小事,也只是耽误了几分钟,但这几分钟就会给其他人添了大麻烦。

    列夫·托尔斯泰说: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麻烦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来都不会随意给别人添麻烦。

 

 

-2-

不开过火的玩笑

    前些天我接到了高中班长的电话,说下个月弄个同学会,让我准时出席并联系下同城的其他同学。

    还保有联系的,且在同一座城市的,也就只剩下娟娟了。于是我跟娟娟约下午茶的时候,就说了这件事。娟娟捧着杯子对我摇了摇头,表示不去。都这么久了,还是放不下那些事吗?我问娟娟,她只是笑着,不作回答。

    娟娟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她,就一直把她放在乡下外公外婆那读书,直到高二,才转到我们班。

    刚进班的娟娟皮肤黝黑,个头小身子宽,羞涩又敏感。那时班上有几个男孩调皮,喜欢挑软柿子掐,于是娟娟经常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皮肤,你却用它来吓我。男生A故作文雅。说的什么啊,听不清啊,有人说话吗,哪来的蚊子?娟娟课上被提问时男生B起哄着。别挡我路,跟一堵墙似的。男生C凶声恶气……听到这些话,娟娟总是悻悻地笑着。而作为她同桌的我,好多次都看到娟娟用袖子捂着脸偷偷抹眼泪。

    直至今天,娟娟学了化妆,懂得打扮,自信大方,但也从未参加过哪怕一次的同学聚会。

    戴尔·卡耐基说过: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早已忘记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

   些男孩子不知道,他们嘴里的玩笑话对一个青春期的姑娘是多大的伤害。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调侃,次数多了,就是教养问题了。当事人觉得好笑,那才是玩笑;当事人感受到的是恶意,那就是缺德。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不乱开过火的玩笑。

 

 

-3-

不消费他人的不幸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中国至少有20万的女性被迫成为慰安妇。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呢?

    今年8月份上映的纪录片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老人的故事。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悲悯老人遭遇的同时,更让观众感慨的,则是老人如今的安详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一切,要感谢导演郭柯镜头下的分寸感。

    虽是在讲述沉重的历史,但却并没有刻意贩卖眼泪,也没有自鸣得意的义愤填膺。没有夸大老人经历的灾难,也没有放大老人晚年的不幸。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更多的是现世的安稳和对生的感恩与期冀。导演郭柯说: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

    这部影片不仅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力量,也向我们展示了有分寸感的教养。而与郭柯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影片上映后不久,竟然有人拿老奶奶的照片去做表情包来消遣。这种行为令人发指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绝不会消费他人的痛苦与不幸。

 

 

-4-

不显摆自己的优越

    陈道明曾经说过: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没有教养;有的人没有多高的学历,却仍然很有教养。

国庆期间,陕西某大学的葛教授就了。起因就是一位清理垃圾的环卫女工挡住了葛教授的行车道路,于是这位曾经在日本获得过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过,是千万级别的学科项目带头人的葛教授,竟然向环卫女工挥起了拳头,连踢带打。甚至边打边叫嚷,你挣多少钱,我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

    教养可以弥补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却填补不了教养的空白。这位满身优越感的葛姓教授,虽是学富五车,也难以掩盖其毫无教养的无耻嘴脸。

    木心在《即兴判断》里说过:有教养的人,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吴聘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来都懂得自谦,不会显摆自己的优越。

    台湾词圣庄奴词作丰富,邓丽君80%以上的词作品都是庄奴创作或填写的。于是有记者采访庄奴说:没有您,就没有邓丽君。您是她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庄奴却回答:邓丽君的成功,是她个人努力的结果。换做其他人为她写歌,她也会成名。没有她,就没有庄奴。我只是一个词人,不懂演唱,做不了她的老师。

    作为一代大师,庄奴先生却丝毫没有把成绩当做骄傲的资本,这种谦逊的品质和修养,令人敬佩。

    亦舒在《圆舞》里写道: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又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无论是出于自卑还是自负,有教养的人能够正视自己,也会平等对待他人。

    荀子说: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王尔德也说过: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好的教养,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一个人缺乏教养,则让人心生厌恶。

    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

 


 

 

袁世凯

想不到你有这样的儿子

 



    人活着是活精气神,精气神没了,就啥都没了。

    民国的四大公子,有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张学良,有皇亲国戚的溥仪堂兄溥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大藏家张伯驹。

    还有一个人,他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唱戏喝酒,写诗收藏样样精通。一生吃喝玩乐,但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先生却评价他: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

    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位袁四爷,为看戏不要命,直到枪毙还迈着台步过戏瘾,这个袁四爷的原型正是袁世凯二儿子袁克文。

 

01

    1915年,北京中南海。

    袁世凯吃过早饭,长子袁克定递过来一份《顺天时报》,报纸上,标题写着百姓拥护袁大总统当皇帝,袁世凯一看: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当年1212日,袁世凯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正式登基称帝,全国一片哗然。

    而在北京新民戏院后台,一位公子哥正给自己脸上涂 “豆腐块。有人蹬蹬蹬急匆匆跑进来:

    “二爷,袁大总统今日登基,您快回家去吧。

    公子哥慢悠悠站起身,回下一句:

    “我爹要当皇帝,他当他的皇帝,二爷我唱我的戏。

    这个往脸上涂豆腐块的公子爷,正是袁克文,人称袁二爷。

    袁二爷擅演丑角,当年,京剧旦角风靡一时,名角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均为唱旦角出身。

    旦角出场多,座儿爱沸腾。而二爷是不爱旦角爱丑角,戏份多不多不在意,唱过瘾、唱爽、唱开心最重要。

    二爷一上场,座儿上的票友也乐了,朝着舞台喊:

    “二爷,不回去当皇子,还有心情来梨园唱戏!

    二爷唱完戏,来报信的人立马凑上去:

    “二爷,戏演完了,赶紧回家吧。

    袁二爷忙着卸妆,又回了一句:

    “不回,二爷我还有一场,唱爽了再说。

袁克文唱戏

02

    袁家17个儿子,大爷袁克定一心当太子,有野心,有手段,生怕袁二爷夺位。

    袁克定设鸿门宴招待袁二爷。二爷甩着袖子就去了,饭桌上就说了一句:

    “当太子,二爷我不稀罕,我吃饱喝足,走了!

    这一走,二爷就去了上海。广交天下朋友,喝尽人间花酒。从梨园到青帮,从文人雅客到贩夫走卒,二爷的朋友遍天下。

    在上海,袁二爷加入青帮。青帮弟子十几万人,二爷一进去就是老大。连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些大佬,见了袁二爷也得恭敬地叫一声小老大

袁二爷当老大,没有刀枪斧钺,做事说情全在人情二字。

在上海剧院,当地流氓和京剧演员吵架,动手吃了亏。临走撂下一句:我要血洗剧院!

    第二天一大早,几百号人气势汹汹冲进剧院,扬言要扔炸弹。老板求助于袁二爷。二爷一听,穿上长衫、戴正头上的六合帽,一个人就来到了剧院。

    一看袁二爷单刀赴会,流氓都被他胆识惊到了。袁二爷一拱手:

    “今天看我面子,拜托您不扔炸弹,好不好?

    流氓一听袁二爷开口,带着人马撤了。在上海,没人不给袁二爷面子。可手下的人却说:二爷对谁都笑,跟我们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的。

 

03

    二爷做事,全在情面二字。

    唱戏的想和他交换名帖,他从不拒绝。贩夫走卒想和他结为异性兄弟,他点头同意。

    富裕时,袁二爷散尽千金,不管是文坛朋友,还是妓女和黄包车夫,认识二爷的都念着二爷的好。

袁二爷常说,人有性别之分,却无尊卑之别,交朋友也不能只论贫富贵贱。

    二爷开香堂,对新弟子说的第一句话便是:

    “你们既进了家门,千万记住不可轻视了下流社会,要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时间久了,袁二爷的人情味,全上海都知道。也是这样的人情味,也就是这样的做人、做事,在旧上海的腥风血雨中,反倒真正让人服气。

 

04

    191666日的北京,酷暑难耐。

    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上街买菜,看到报纸上写着袁贼倒行逆施,窃取革命果实!

    三女儿拿报纸给父亲看,袁世凯懊悔不已,他顿觉大势已去,英雄暮年,在极度失落之中,便病倒了。临终前,袁世凯叫来大儿子袁克定,只留下三句遗言:

    “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

    当晚,一生英雄、雄才大略的袁世凯在极度失望中,告别人世。

    整个家族哗啦啦大厦倾塌,昏惨惨灯火将灭。袁世凯死后,长子袁克定变为一家之主,第一件事就是分家产。

    袁家有32个子女,都担心分多分少。去问二哥袁克文,袁克文一推帽子:

    “爱咋分咋分,你二哥我呀,看戏去喽!

    1916628日,袁世凯出殡,32个孩子都应送父亲一程。唯缺二公子袁克文。家里人满世界找,怎么找也找不到。

    不曾想,就算是父亲出殡这么大的事,二爷戏瘾上来了,也照样跑到戏院唱戏去了。

    大哥袁克定大骂:大逆不道,有辱家风,随即派了警察头儿薛松坪去剧院拿人。结果薛松坪刚到戏院,青帮的弟子早把戏院的前后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别说拿人,薛松坪连门都进不去!

    最后,挤进戏院的薛松坪一见袁克文,扑通就跪下了。

    “二爷,您跟我走吧!家里都等着呢!

    袁二爷扭过已经扮上的脸:

    “二爷我明儿还有一场哪。唱完之后,我就不唱了。

    32个孩子中,生前袁世凯最宠爱袁克文,袁克文浪荡形骸,却懂得人世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年前他曾给父亲写诗: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劝阻父亲莫登高楼,高处不胜寒,不曾想一语成谶,父亲折了性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袁世凯家族合影

 

05

    父亲死后,袁克文定居在天津。声色犬马、本色不改,挥金如土,千金买乐。

    一生狂歌,走马遍天涯,他逛妓馆喝花酒,花钱买乐的事儿,袁二爷眼依旧眨都不眨。

    有妓女向他求字求诗,二爷大笔一挥,就一个字:送!

    甚至有走投无路的青楼女求他赎身,二爷不皱眉头,也一个字:赎!

    袁二爷常说:人有求于你,不能薄了求助者的面子。

    袁二爷爱收藏。尤爱古籍、古钱币、邮票、字画。一来二去,袁二爷穷的叮当响。

    山东省长狗肉将军张宗昌向来彪悍,粗鄙,无赖。一次,张宗昌找袁二爷,上门就送三万银元,让他到上海办报纸。说:

    “袁二爷,等你报纸办成了,赚的钱咱俩再对半分!

    袁二爷一到上海,先跑到了古玩店。一眼就盯上了一套珍贵邮票,道也走不动了。一瞬间,手上三万银元全换了邮票。

    张宗昌气的火冒三丈:去他老娘!带了200人就从山东追到上海,又从上海追到天津,结果连二爷人影都没找到。

    袁二爷骗钱有一套,花钱更有一套。

    1922年,广东潮汕遭遇大风灾,死伤十余万人。在天津看戏的袁  二爷看到报纸,就一个字:捐!

    二爷捐钱倾家荡产,悉数卖了字画,还觉不够,又拉着梅兰芳一堆大老板登台义演。所得钱财,一分不取,全部捐出。

    袁二爷一身正气,知大义,明事理,通人情,遇事挡事,毫不含糊!

袁克文作品

06

    如此花钱,袁二爷是越来越穷。最穷时,全身上下找不出一分钱来。

    但不管怎么穷,那股精气神是一点不丢。对袁二爷来说,失了范,就等于打了脸。袁二爷从不伸手向过去父亲旧部长官讨要,更不会到别人府上打秋风,弄银元。

    真公子,风光日子能过,百姓日子照样能过。富时耐得住,穷时守得贫。

    都说穷在闹市无人管,可二爷一穷,送钱的人都排队上门。

    第一个排队上门的是青帮子弟。

    他们登门送孝敬钱,可袁克文躲起来,根本不见他们,就回一句话:

    “二爷我会写字赚钱,你们赚的都是血汗钱,哪里需要你们孝敬!

    第二位排队上门的是大军阀东北虎张作霖。

    张作霖知道他的处境后,就派人来请袁二爷做高级顾问。袁二爷只有一句话:

    “二爷我不是伺候人的人!

    张作霖不死心,又派亲信秘书登门去请。

    秘书一进门,只见袁二爷仰卧在床,一手提纸,一手捉笔,纸在半空悬,二爷的笔落在纸上,写出的字竟然还是苍劲峻逸!

    二爷一扭头,对着张作霖的秘书说:

    “回去告诉张作霖,二爷不差钱!二爷我只要动笔写俩字,钱就跟着二爷跑!

    不管什么样的境遇,在袁二爷那里,都是平常。袁二爷宁愿老死花酒间,也不鞠躬车马前!

   第三位排队上门的是日本人。来请袁二爷给他们当狗,袁二爷一听很来气:

    “跟谁说话呢,别挡道,二爷我出门吃花酒了!

    不管多么落魄,不管时代如何沉浮,袁二爷就是这样的公子,一身傲骨,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袁二爷不降身,不辱命,视高洁为性命,坦坦荡荡真君子!

 

 

07

 

    1931年,冬。

    “民国对子王方地山来天津看望袁二爷。

    袁二爷已极度落魄,连馆子都下不起。但依然每天干干净净一身旧长袍,戴着六合帽。终日以卖字为生,唱戏为乐,所得几块大洋,依然是唱戏、抽大烟、逛妓院。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一见到方地山,袁二爷说的不是落魄,而是昨日看到一只漂亮的波斯猫,喜欢得不得了,后悔没有买。

    不管时代咋变,对于袁二爷这样的公子而言,就是睡大街,也照样还是二爷!

    袁二爷常去戏院唱戏,晚年不扮小丑,不唱京剧,只唱昆曲,喜唱汤显祖的《牡丹亭》,尤喜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

    一开口,便唱尽人生百般滋味,沉浮人世间,到头来落了个干干净净。

 

08

    1931年年初,袁二爷得了猩红热。

    他又跑到妓馆喝花酒,这次,他喝醉了,并且一醉不醒,那一年他42岁。

    他是袁世凯大总统最宠爱的儿子,也是最负盛名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一生不爱俗世,唯独爱戏,生前为别人一掷千金,眼都不眨。

    到了给自己办葬礼时,家人翻箱倒柜,也只找到20元银元,连副棺材都买不起。

    最后,失声痛哭的青帮弟子,大家一起凑钱,才给曾经的小老大买了副棺材。

    出殡那天,送葬的长队足足排了几里,比父亲袁世凯去世时送葬队伍还要长。送葬队伍里,有高官,有僧侣,有贩夫走卒。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队伍里还有1000多名妓女,且来自多地。

    有诗说: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一场见真情。 

    送葬的队伍里,有人喊:袁二爷走后,全天下也不再有二爷了。

    袁二爷从精神、气节、面貌、习性,全身上下的精气神,就叫民国范儿。浮沉人间无娇态,放荡半生真名士!

    袁二爷一生无挂碍,放荡有真趣,坦荡真君子,试问当今,能做到如袁二爷这般,全天下又有几人哉?

 


 

 

她中年丧夫 51岁入狱

历经半生磨难

90岁却活成中国最精致

的女人

 

    福楼拜有句名言: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这句话用来形容郑念再适合不过了。

    迟暮依旧美人,末路仍是贵族。

 

01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在北京。

    她出生名门,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因为气质优雅和长相出众,还在天津读书时,她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优越的家世,精致的容貌,引得当时一片官宦子弟的追求。她本可以早早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结婚,生儿育女,从此过上顺遂无忧的生活,然而郑念却拒绝了那些男孩们,她不愿后半生都依靠一个男人活着。

    在结束南开大学的学习后,郑念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后来更是远赴伦敦经济学院留学,并取硕士学位,获得外籍老师的一致认可。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拼才华,说得大概就是郑念这样的人。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出生名门,学识丰富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把任何一个人放在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大概都能风姿绰约,举止优雅。

    然而真正感动我的却是接下来的故事。

 

02

 

    在伦敦读书的时候,郑念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正攻读博士学位的郑康祺。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彼此欣赏,互相喜欢,许下承诺,结下百年之好。

    完成学业后,郑康祺加入了外交部,被派遣到澳大利亚,而郑念也随着丈夫一起,一直漂泊在外,在这一过程中,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郑梅萍。

 

郑念一家三口

 

    1949年,夫妻二人毅然决定回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康祺曾担任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后又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而郑念也凭借自己的才识在事业上帮助丈夫良多,生活平静而充实。

    战乱平息,新中国成立,自己在上海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有独立的事业,有深爱的丈夫,有可爱的女儿,不必再去漂泊,一切都似乎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岂料命运的玩笑才刚刚开始。

 

03

 

    1957年,郑康祺因病去世,承受丧夫之痛的郑念不得不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还要处理丈夫留下的工作。

    她开始担任壳牌石油公司英籍总经理的顾问,有时代理总经理,身为女子,这其中所经历的压力委屈可想而知。但她还是凭借灵活的头脑、强硬的手腕和四通八达的人脉,周旋于公司、政府和工会之间,在商场取得成功,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在当时百废待兴的上海,人们流行穿中山装和列宁装,刻意简朴,生活情趣被视为封建造作。然而郑念却始终保持着曾经的生活方式,依旧穿着旗袍,家里布置的精致温馨。

    她郑念个人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中对自己的房子这样写道:

    窗上有帆布篷遮,凉台上垂挂着绿色的竹帘。  就是窗幔,也是重重叠叠,有条不紊地垂着。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幽暗的灯光,将大半间居室,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但白沙发上一对缎面的大红绣花靠垫,却还是鲜亮夺目,扎眼得很。

    有友人形容郑念的房子是“这个色彩贫乏的城市中一方充满幽雅高尚情趣的绿洲。”她爱看书喝茶,时常坐在柳条藤椅里,仰头凝视着布满星斗的苍穹。而女儿郑梅萍则常会和朋友到家里来听唱片。

 

郑念(右)和女儿郑梅萍(左)

 

    而令人所钦佩的是,这都是郑念靠着自己挣出来的:“我具备有维持我旧有的生活方式的经济实力”。

    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便是努力的意义,若当年郑念放弃读书,早早嫁给了一个所谓富二代官二代,也许结局便不是如此了。

04

 


文革前郑念的住所

 

    只是这场暴风雨被她想得更大更急。

    不仅家被毁了,因为留学和为英国公司工作的经历,郑念被当作英国间谍软禁在家中, 也不许和女儿交流接触,9月则直接被关进上海第一看守所,成为了代号为1806的囚犯。

    一场近七年的监狱之灾开始了。

 

05

 

    在监狱中,郑念受到无数次审讯和拷打,逼迫她认罪——承认自己是“间谍”,然而郑念却始终不曾妥协,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无数人被批承认“罪行”,被迫“揭发”身边的人,她却始终坚持着做自己。

    监狱里的环境是郑念从未想象过的恶劣——天花板上爬满了蜘蛛网,墙壁布满黑色裂缝,满目疮痍的水泥板上到处是尘埃污垢,到处是呛人的霉味......

    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已经五十多岁的郑念变得敷衍和随便,她依然努力认真的生活:

    她用“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的语录借来破旧扫走,拂掉蜘蛛网,将囚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将布满尘埃的窗玻璃仔细地擦了擦——这样阳光就能透过玻璃照射入室了。

    她用饭粒当浆糊,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使被褥不被墙上的尘土弄脏;还用借来针线将两条毛巾缝成马桶垫;......

    甚至在糟糕的处境里依然能够发现那些细微的美好:

·            放风的时候,她为一朵野花而欣喜:这棵小草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傲然伫立在污泥和沙砾之间,似乎要给这死气沉沉的监狱,标上一个生命的象征。

·            在监狱中,她被蜘蛛吐丝织网而震撼:这个小生物的工程,几乎把我迷住了。那张网编结得非常美丽,真可谓美轮美奂。

·            她背诵唐诗,沉浸在古诗词中暂时摆脱囚室的残酷现实。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为了强迫郑念承认莫须有的罪名,看守的人开始动用各种刑法,连续拷问,不给吃饭,不许睡觉,脚踹殴打,说着侮辱的语言,甚至将她双手被反扭在背后,直到手铐深深嵌进肉里,不断流出脓血。但即使忍受着钻心的痛苦,每次方便后郑念都要拉上一幅的拉链,即使伤口加深也不愿衣衫不整。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从不曾低下头颅。

    后来有人看到她的手快要废掉,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放声大哭求饶,让别人知道她的痛苦。而郑念却始终未曾掉过一滴眼泪——我不知道该如何放开嗓门而发出那种嚎哭之声,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我也不愿意做任何表示求饶的事情。

    有人的傲气外露,以为是骨气,而真正的风骨却是刻在骨头藏在血肉里的。

    在6年半的监禁中,无数次濒临死亡,郑念没有承认任何的罪名,也没有“揭发”任何一个人。

 

06

 

    1973年,郑念最终无罪释放,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年近花甲,带着一身的疾病终于重见天日。但迎接她的却是一个更痛苦的消息——她视若珍宝的女儿已经离世。

    在监狱里无论被如何折磨都没流过眼泪的郑念,在知道女儿离世后,终于哭了出来:“我竭尽全力,围着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代价和遭受的种种磨难,瞬间全部失去了意义。我只觉得自己四周一片白白茫茫,似乎一下子全给掏空了。”

从未被打垮过的郑念

 

    有人以为这下子郑念该被打垮了,然而命运如刀,郑念依然坦然领教。她不相信那么坚强的女儿会选择自杀,于是在悲痛过后,她积极接受治疗,重新布置住所,暗自调查女儿自杀的真相——后来调查女儿是被人活活打死扔下楼的。

    郑念没有因此变得戾气满满,浑身哀怨痛苦,她收敛了自己的情绪,用最理性的方法揭露女儿的真相,坚定而执着,哪怕前途曲折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着。

 


 

    将永远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只有苍天知道,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贞于我的祖国,可是最终还是完全失败了,但我是无愧的。

 

——郑念《上海生死劫》 

 

07

 






 

    经历半世浮沉,她的笑容却永远干净温和,没有任何戾气与哀怨。

 





 

    朱大可说郑念:她有比古瓷更硬更美的灵魂。

    如郑念一般,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坏的,无论遭遇什么,都未曾丢弃内心的高贵和尊严,这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性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