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针预热】道不远人——听南国熙、古国治谈一代宗师南怀瑾

2017-05-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


他说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他把学问化开了,实现了学问的真正意义。他是南怀瑾,是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也是修至任脉通、督脉醍醐灌顶的佛学家。



5月13日14:00,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南京新华书店、共青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会承办的第267期金针讲堂有幸邀请到南师的儿子南国熙和南师的弟子古国治与我们谈谈南师与他的著作。



南怀瑾的学识、治学精神、实践精神,以及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在中国近代和当代文化领域中可能难以有人望其项背。


南老先生的学问是很好的,学问与学术不同,学术圈子,有自己的规则,是另外的方法和标准,不按照学术方法,学术领域就无法立足。但南老先生搞的不是学术,他搞的是大学问。




薛仁明说:

“南怀瑾读书极多极广,却绝非一般所说的学者。他没有学问的包袱,也不受学问所累。南怀瑾素非皓首穷经之人,更非埋首书斋之辈。


他不以学问为专业,也不让学问自成一物。他对实务的真实感极强,对生命之谛观与世局之照察,均非学者可望其项背。


他是修行人,也是个纵横家。他是传奇人物,也是个在世间与出世间从容自在出出入入之人。


因此,他的影响力,不只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之人,更遍在于民间的三教与九流。”



他的人生应该比他的学问和布道成就更大。南师的生活方式一般人学不来,他是苦尽甘来。


他年轻时以非常个体化的态度在生存,不像现在的中国人这么爱混圈子、这么合群,这么势利、附庸风雅,南先生年轻时是特立独行的,生活得非常个人化,他的人生非一般人可以尝试。


南怀瑾老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并非仅仅是学术上的国学大师,也是克里希那穆提那样的,心灵导师,真正把国学,把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做出来了,引导人心往正道上走。



不敢轻易去猜评南师著作的深意,却总为南师的书籍入迷,那么就让他们告诉你他们眼中的南怀瑾,他们理解的南师著作。


南国熙     



讲师之一为南怀瑾之子南国熙,1957年出生于台湾,幼时赴美,毕业于西点军校。


几个兄弟姐妹中,南国熙陪伴父亲的时间最久,但奇怪的是他一直称父亲为“老师”。


原来南怀瑾先生对自己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南国熙从小跟他学习做人的道理和经商的道德,就像他的学生一样,所以也就习惯了称父亲为“老师”。


通常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作为南先生的子女却是“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古国治     



另一讲师为南怀瑾弟子古国治,1951年生于台湾,毕业于辅仁大学哲学系。


自大二起跟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研读易经老子庄子佛教经典等中国文化,课余时间为南先生整理书籍。


毕业后创办老古出版社,出版南先生著作及中国文化书籍,并担任南先生所创办之人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及东西精华协会秘书长。


古国治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西管理的研究,学养深厚,对世出世间法均圆融无碍,把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质性地解决当今社会人生困惑。


在近花甲之年,不辞辛劳,讲学四方,阐扬大道,开解迷津,深得各方学子敬爱。



南怀瑾先生就是这世间的星星,他离开了我们身边去到了天上,用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后人。


第267期金针讲堂 


 时间 5月13日14:00

 地点 :以门票所述地点为准


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南怀瑾,让我们学会一起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抢票方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你的个人信息,即有机会领取第267期金针讲堂门票一张。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领票方式


 时间 :5月11日13:30—17::00

 地点 :大学生活动中心313



文字:张怡

编辑:朱婧妮

排版:张程涵

审核:丁杰  安舒琪 苗思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