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之声 | 教育公平 社会有责:评《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

2016-12-14 李政涛 上海教育出版社

吴遵民教授主编的《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于2014年1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探讨了基础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寻找和探索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近日,本书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对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而言,“教育公平”首先不是理论问题,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不仅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国人的生存质量和中国的未来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被不同时代的无数人嚼过,但又总是“嚼不烂”“嚼不透”。这样一个难题,置于中国语境下,更是难上加难: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此不均衡的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如此复杂多样的社会阶层差异……任何进入到这一问题的探路者,都会感到荆棘丛生、迷雾重重。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代代、一批批的研究者在不懈努力和勉力前行。吴遵民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一书,就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该书的推进首先表现在“综合”上。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政策研究,还有立法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兼有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所谓的“创新”,往往是基于“综合”的创新,所有的“独特”,也是基于“综合”的独特。


 

此外,该书至少有四个亮点值得一提。

 

其一,以“法律之眼”审视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明确指出“教师法的滞后”“学校教育法的空白”“学前教育法的缺失”“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滞后”等多种“中国式症候”,进而提出了解决的立法之道。

 

其二,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当代性质和特征做了清晰的定位与判断。书中对今日中国教育公平的时代特性,以“转型期”为核心做了清晰的判断,随后,所有的政策理念与实践都从中流淌和生发出来。

 

其三,实证研究范式的凸显。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以及较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度量方法,改变了已有研究思辨有余、实证不足的缺失。

 

其四,提出了教育公平政策的实践逻辑。公平和教育公平,最初只是一种人类的理想追求和理念追求,如何让它真正变成人类生活的内在构成,最终需要对抽象理念的“实践化”。对吴遵民的研究团队而言,“实践化”的首要一步是厘清教育公平的功能与实践需求,进而将教育公平政策分为“价值形态的教育公平”“制度形态的教育公平”和“实践形态的教育公平”等互有关联的三种存在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作者对独属于教育公平政策的“实践逻辑”的探索,其背后是如下前提性预设:教育公平政策的内在实质是实践性的而非理论性的。

 

若沿着吴遵民开启的新路前进,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作延伸式思考。这个方面与“责任”有关。吴遵民特别提到了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这是特别重要的有关教育公平的责任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各种教育政策,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依然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例如,如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如何对待特殊困难人群,如何在具体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等。这些问题既无法单独依靠学校教育来解决,也难以仅凭行政力量的介入和干预去化解,它们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包括社区文化宫、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及大众媒体等各种非学校机构,通过社会各职能机构对教育公平的责任担当,合力发挥社会的教育力,促进教育公平水平的不断提升。

 

当下,虽然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和“学校责任”还有这样那样的缺失和不足,但相对而言,最缺失的是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社会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承担何种责任,以及应该如何承担责任。这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教育公平政策拟定与实施的新问题、新方向和新道路,也是解决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新的希望。

 

(转载自《光明日报》2016年09月27日 10版)


相关图书

书名: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             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

作者:吴遵民 等著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457-101

定价:56元

本书荣获: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推荐理由

本书从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的历史回顾、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理论溯源、国外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的演变、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立法推进、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的实证分析、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理念与举措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基础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寻找和探索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实现教育内涵的本质转变,即更多地关注教育公平,扭转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通过教育的均衡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延伸阅读


《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黄书光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二等奖



《质量与公平——上海PISA 2009研究报告》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上海项目组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二等奖



如需购买以上图书,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