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习近平批示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是怎样一个科研狂人?

2017-05-26 矿业在线

提示:文末有视频,建议WIFI下观看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摘自1988年,黄大年的入党志愿书


据新华社消息,5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国际知名科学家黄大年与世长辞。


黄大年同志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回国曾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他办公室深夜明亮的灯光被称为吉林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他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


在此缅怀之际,我们截取了黄大年同志生前的数个瞬间,希望能让读者朋友更多的了解这位科研狂人。


《我爱你,中国》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资料照片)


2017年元月的吉林长春,寒风凛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姚立华匆匆走进录音棚,专门为一个人录制一首歌曲。音乐响起之前,她这样默念着:“今天我要为您把《我爱你,中国》再次唱起,用歌声把您和我们留学人员共同对祖国的爱传递下去。”


几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上,姚立华演唱了这首歌。一曲终了,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微胖的人走过来一边和她握手一边说:“这首歌让我感动,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她能看出来,这位老师刚刚流了泪。


现在,这位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人却永远走了,消失在北方银色的冬天里。


▲黄大年在英国留学期间(资料照片)


2004年3月,父亲突然病重,进入弥留之际。黄大年正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处进行“重力梯度仪”军用转民用领域的技术攻关。如果不是英国导师极力推荐,美方不会让一个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黄大年把眼泪咽到肚子里,坚持做完试验。再次回到陆地时,父亲已入土为安。


两年后,同样的试验从潜艇搬上飞机,母亲临终前嘱咐爱子:“……早点回国,给国家做点事情……”


作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黄大年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妻子开了两家诊所,女儿在英国上大学。


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没想到,他用最短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回国手续。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说:“是‘千人计划’成就了他,让他义无反顾、全身心地实现理想抱负,抒发他的爱国热情。”


7年前的那个冬日,他顶着纷飞的雪花,从英国归来,大步流星回到祖国的时候,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爱国情怀



▲ 2014年3月27日,黄大年团队成员接受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培训并获取资质证书(资料照片)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父母是广西地质学校的教师。

  

黄大年快乐的童年时光,是在父母用心的教育和陪伴中度过的。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记忆中,父亲经常提到的那些科学家模样都差不多,“清瘦”“和善”,“带回来的行李箱中满满都是书”。

  

黄大年的父母是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艰辛奋斗中,他们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对祖国自始至终表现出忠诚与责任。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这个连年的三好生留校任教。他在毕业赠言册上简短有力地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同学毛翔南保留至今。  


1993年初冬,学校要送黄大年去英国利兹大学深造。同学林君去送行,“他冲着我们使劲挥手,大声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林君回忆说。  


母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为祖国找矿为荣”的专业教育早已刻进他的心里。  


“我理解他这个人,在英国优越的环境里,黄大年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天花板了,回国,既是突破自己,又是报效祖国。”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说。  


高平是最早动员黄大年回国的人,可后来又有些犹豫:“大年,你是不是再好好想想?国内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比不上英国。”  


她盼着黄大年回来,但又怕他后悔。  


当时,作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他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这项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部署的制高点。而妻子则在伦敦开了两家诊所,女儿在英国上大学,一家人生活优裕、事业骄人。

  

▲ 黄大年(右)与女儿在英国的合影(资料照片)

  

但回国的决心黄大年是从一开始就下了的:“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

 

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至今保留着黄大年从英国给他回复的一封邮件:“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关于黄大年的回国,朋友们不理解,年过半百,正该安享人生,为什么还要折腾?

  

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没给自己留后路,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别墅、办好回国手续。妻子张燕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价格处理了自己的诊所。

  

那天,处理完诊所的售后事宜后,蹲在那一堆堆她不得不舍弃的中药及医疗器械里,张燕失声痛哭……

  

十八年的剑河生活,就这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黄大年回来了,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高平很懂他:“是‘千人计划’成就了他,让他义无反顾、全身心地实现理想抱负,抒发他的爱国热情。回国,使他将事业和情怀融合在一起。”


回国这7年,是他人生高速运转的7年,是他带领团队高放“卫星”的7年,也是他被病魔一点点吞噬的7年……


赤子之心




▲ 黄大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大门前拍照留念(资料照片)


回国这几年,黄大年在科研领域搅起一片涟漪。用高平的话说:“大年对待科学是很‘任性’的,他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深探项目,黄大年回国不久便出任该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


第九项目斥资逾3亿元。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后来对方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更让一些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有人领教过他的“火爆”:


那是201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


“怎么回事?小王,你催过了吗?”听得出黄大年有些烦躁。


“都催过了啊,黄老师!”王郁涵偷偷瞄了眼墙上的表,9点50分了, 43 34895 43 15287 0 0 3972 0 0:00:08 0:00:03 0:00:05 3971离开会还有十分钟,材料没交齐,人也没到齐!


“人浮于事!”大手一挥,黄大年突然把手机砸向地面,手机屏幕立刻摔了个粉碎:“我们拿了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怎么如此草草了事呢?!”


事后,他带着歉意说:“我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黄大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吹毛求疵”。


▲ 2014年9月10日,团队成员为黄大年(前排右三)庆祝教师节。(资料照片)


在学生们心中,黄大年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一个“严师慈父的长辈”、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当年的学生马国庆和李丽丽家在农村,黄大年看好他们的专业潜质,创造各种机会送他们学习英语、参加国际交流。两人谈了恋爱,他帮他们争取留校。毕业结婚,又帮他们张罗租房。


有人嫌他管得太细、婆婆妈妈。他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出诺贝尔奖。”


学校领导几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说,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


最后清醒的日子,他还倚在床上、打着点滴,为学生们答疑;他嘱咐助手于平“把咱们自己的经费再压缩一些”,确保其他机构积极参与;他记挂团队里的姚永明参评副教授,硬是用颤抖的手,写下一段歪歪扭扭的推荐语。


“拼命黄郎”



▲ 2011年12月5日,黄大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学术交流会时拍摄的照片。(资料照片)


回国七年,黄大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


“白天开会、洽谈、辅导学生,到了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就坐午夜航班去出差,因此人送绰号‘拼命黄郎’。”


“拼命黄郎”的一天大多是这样度过的:


早起,冷水洗脸,一大杯黑咖啡,转头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下午,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找他请教。


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时还会和一些专家电话交流。


“黄老师经常会接到一些单位的电话,就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征询意见,时间多半是在后半夜。”


同一个团队的“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很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


这位“拼命黄郎”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2016年11月29日凌晨,北京飞成都的最晚航班刚一落地,黄大年被急救车接走。


“病人什么情况?”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医生一边推着担架床,一边问同行的人员。


“胃很疼,在飞机上就昏过去了。”“他吃什么了?”


“今天没顾上吃饭,登机前就喝了一瓶冰可乐。”


“可乐?”医生皱皱眉头,伸手想抽出病人怀里抱着的笔记本电脑为他做初步检查,却被对方抱得死死的。黄大年醒来第一件事就赶紧摸了摸怀中的电脑,然后长舒了一口气,对旁边同行的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天刚擦亮,黄大年一边往嘴里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还有个会,挺重要的,我得去。”


回到长春,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又去北京出了趟差。


检查结果出来了:胆管癌。


肿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科研疯子”



▲ 2011年4月10日,黄大年在为学生们授课。(资料照片)


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一个领军人物。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上亿元的项目他分不到一分钱……”


“没问题。”如此痛快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


大家并不知道,黄大年看中的是这个项目瞄准的尖端技术———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已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


大家更不知道,几年前,黄大年的父母相继离世时,他在国外忍痛未归,攻关的正是这个技术。


一天都没有等。他提出“从移动平台、探测设备两条路线加速推进”;他向吉林大学打报告,创设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启动“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课题。


没有机库,他在地质宫门前寻了块儿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


机库建成第二天,出事了。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有人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履行相关手续。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阳光正强,他眯着眼睛,就这样躺着。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疯子”。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不疯不成魔。


就在这种“疯魔”中,我国在这一项目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研发速度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勇攀高峰




▲2013年1月20日,黄大年(左二)及团队成员在极寒天气下进行固定翼无人机试飞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和妻子走下飞机,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订全职教授合同。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黄大年的梦想是把地球变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相关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些装备对华出口的。


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研制成功,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建成,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经过7年时间,黄大年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的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国际学界发出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不说再见



▲ 黄大年与家人在英国的照片(资料照片)


2017年新年,黄大年咳着、喘着,时辰快到了。


病床上的他仍在关心“十三五”时期航空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的项目进展,当得知经费有限,他马上嘱咐助手于平,“没事,就把项目里我们自己课题的经费先砍一点……” 


黄大年用他献身科学事业的生命,默默给出了答案。 


“黄老师的银行卡不多,我从没见过他计较钱上面的事。黄老师离开以后,黄玲拿着黄老师几张储蓄卡去银行销户才发现,几个账户里的钱加起来也就几十万元……要知道黄老师经手的可是几亿项目的经费啊……” 


黄大年的生前助手于平,眼眶里滚着泪。她咬着嘴唇使劲儿忍着。 


窗外,东北大地上满裂着雪白的伤痕。雪片在半空中横吹着,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梦想,去四面八方巡天、探地、潜海……


最后,让我们以此短片作为结尾:


生命,为祖国澎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4c0hvj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上内容综合自:新华网、新华观点、国土部网站、吉林新闻联播、腾讯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致谢!

整理:小矿君

责编:谢涛


猜你喜欢:

头条|两部委:加快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附坐标系转换技术要求

推荐|第五届湖南矿博会都有哪些亮点?

点击菜单栏中的“全搜索”即可:

矿物、宝石、地学、矿产文集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社区互动-精彩原创、精彩好文

进入矿业在线微社区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社区互动-微社区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banyo615

矿业在线QQ群号:273655701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