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毕业季】探索不设限!这位上大博士姑娘用无畏脚步丈量科研梦想
编者按:
在这万木葱茏的盛夏,上海大学2022届毕业生挥别母校,开启人生崭新的征程。青葱岁月打马而过,数载同窗白驹过隙,在多彩研途中,研究生学子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知行合一、锐意进取,他们在校园成长、历练、收获、启航,求学生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都会成为青春奋斗的注脚,给予未来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在这个特殊而难忘的毕业季,小研菌对部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进行了专访,回顾他们的前行之路,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以期SHUers汲取向上、向善的动力,砥砺自己行而不辍、追光向前。
她是勇敢的追梦人
探索前沿、厚积薄发
在数字人文领域研究中不断突破
她是无畏的实践者
从“严”治学、从“心”做事
在知行合一的求索中笃行致远
她是积极的乐观派
兴趣广泛、持之以恒
在全面发展中向上向善
她是尹倩
一位探索不设限的上大博士姑娘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优秀毕业生
追求卓越的研途之旅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尹倩
中共党员
文学院2022届文艺学专业博士毕业生
个人履历
师从曾军教授,硕博连读,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人文与网络文学。2021年,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曾前往爱尔兰科克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培养。2016年以来,曾参与导师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等,发表相关论文共计5篇、译文5篇。在学期间,曾参与数十场国内外专题研讨会。曾任上海大学研究生团工委副书记、文学院2016级党总支宣传委员、2016级文艺学班长等职务。
所获荣誉
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2018-2019年度一等学业奖学金、上海大学2016-2017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大学2016-2017年度创新创业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上海大学百优优秀团员、 上海大学优秀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等。
追梦人
探索前沿,潜心数字人文研究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筑梦远方。尹倩在硕博连读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人文。此次,她的博士论文《数字人文视域下文学理论的重塑》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获得了双A的优秀成绩。2018年,在导师曾军教授的指导下,尹倩确定将“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方法论”作为其博士论文的研究选题。对于研究者而言,这一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既需要了解数字人文基本研究工具,也需要从文艺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理论反思,这是双重的挑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尹倩便心无旁骛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数字人文实践中的算法逻辑,一方面她自学Python、报名参加计算社会科学工作坊、参与“一鱼数据”项目、先后两次出国访学向国外数字人文研究学者请教;另一方面,尹倩也实时关注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动向,多次参与不同学科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翻译国外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文章。“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兴研究领域,除了阅读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学习基本数字研究工具之外,还需要实时追踪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情况,向不同研究学者请教学习,这对于全面掌握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全貌至关重要”,尹倩如是说道。正是基于这些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才使得其博士论文写作十分顺利。
2016年以来,她曾参与导师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等,发表相关论文共计5篇、译文5篇。六载奋进,砥砺前行,踔厉奋发,丰收满载。
2021年 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前往爱尔兰科克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进行联合培养
2018年 前往爱尔兰科克大学数字人文中心
进行为期4个月的访问学习
实践者
深耕不辍,从“严”治学、从“心”做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尹倩的博士论文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得益于其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良好的论文写作习惯。当谈及论文写作技巧时,她总结道:“一是提前列好论文大纲和行文进度,集中精力在特定时间段完成;二是尝试借助文献整理工具和思维导图,重视对参考文献的科学整理和有效分类;三是保持‘先完成,再完美’的写作态度。同时特别重视‘凡引必注’,规范论文注释和引用格式;四是在论文初稿完成后,积极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在反复修改中让博士论文臻于完善”。
2019年 参与台湾师范大学举办的
第十届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国际研讨会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即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强调做事,立言即是做学问。所谓做人、做事、做学问,尹倩始终将“做人”放在首位,常怀感恩之心,抓住一切成长机会,尊重他人,认真做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信赖、可共事的人。硕士期间,尹倩曾任上海大学研究生团工委副书记、文学院2016级党总支宣传委员、2016级文艺学班长。同时作为第十一期人才学院学员,也积极参与人才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在学生工作方面,她曾协调统筹数十场大型校级活动、微信平台运营等;在社会实践方面,她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也曾担任中国侨联“‘亲情中华’台湾青年学生(上海)夏令营”宣传秘书兼辅导员、第二期上海市中学生骨干训练营辅导员等;在学术科研方面,她始终不满足于传统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范畴,而是将视角转向新媒体艺术、数字人文、大数据等新兴领域。
当问及如何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辗转于学术科研、学生工作和志愿者活动,并协调统筹好每一项工作时,尹倩回应道,“能在年轻的时候,尝试很多事情,接受很多挑战,这是我的幸运。事情结果好坏与否并非我做一件事的关注点,能在过程中不断实现对自我的充分认识,这于我才弥足珍贵”。同时,她指出,“多元的社会实践并不是对学术的蚕食,相反,它为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让我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使我更有勇气面对学术实践中的未知与挑战”。严谨治学,认真做事,严格做人。
乐观派
持之以恒,热爱阅读、坚持运动
投身科研的同时,尹倩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通过阅读和跑步的方式让自己的博士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扎实的学术功底离不开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她的阅读兴趣十分广泛,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均有涉猎。她始终保持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的习惯,随时摘录书中重点内容和记录心得体会,方便后期查阅和反思。从纸质笔记到电子笔记的转换,这不仅是日常学习工具的更迭,也是尹倩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转变。“也许是受我博士论文研究方向的影响,我习惯于随时更新自己的阅读工具、信息搜集平台、记录工具和文献整理软件,让自己更适应数字化阅读与写作方式,于我而言,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也可以使我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更趋于数字时代的表征。”她如是谈道。另外,当谈及跑步时,她兴致盎然地总结道:“跑步,特别是长距离跑步,可以让我感到放松、也可以让我保持头脑清醒,同时也可以不断磨练我的意志。”自由的意志、健康的身体、超强的执行力,这也许是尹倩高质量完成博士论文不可或缺的特质。
2020年 参加上海静安女子半程马拉松
“真正的平衡并不存在,生活中没有平衡,只有制衡。平衡实则意味着牺牲,关键时刻,必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择优处理。”当问及博士期间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时,她如是答道。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尹倩的乐观与勇敢,无论是选择数字人文作为博士研究方向,还是独自参与数十场学术研讨会,抑或是疫情期间逆行出国求学。毕业后,她仍将继续投身高校教育事业,在科研道路上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毕业寄语
青春岁月,如白驹过隙。在这段弥足珍贵的年月里,有三点心得与各位学弟学妹共勉:一是希望你们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不必拘泥于专业书本,人文历史科技皆可纳入阅读范畴,并尝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希望你们躬身践行,读万卷书的同时,用心游历世界,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并尝试去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三是希望你们勇于尝试,不妨再大胆一点,在不同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认识你们自己,你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你们拥有无限的可能,去认识自己的可贵、去接纳自己的不足、去勇敢的完善自己!未来,你们也必定会遇见那个熠熠生辉期望中的自己!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愿每一位上大学子
铭自强不息之志,扬帆远航
养先忧后乐之心,砥砺前行
母校永远祝福你们!
往期推荐
【研途•毕业季】携手完成博士学业!上大“学霸情侣” 共同奔赴美好未来!
【研途•优毕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些研究生毕业生投身高等教育事业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刘瑾
编审 | 王秋露
小研菌纳新啦!
欢迎戳戳~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
我们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
✦
为上海大学研究生“一键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