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迎新季】@2022级小萌新们,上大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你get到了吗?
快
来
看
看
这座#很上大的博物馆#吧
近年来
以《国家宝藏》为首的国宝类综艺节目
掀起了一阵国宝热
看完这些综艺
小研菌早已被
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所震撼啦~
每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
每一件宝物的生命轨迹都值得世人为之叹服
认识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
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
今天
小研菌就带着大家
尤其是小萌新们
一起走进上海大学博物馆
共赴一次文化之旅吧
# 上大博物馆简介#
An introduction of the Museum of
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博物馆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上海大学校史馆、钱伟长纪念馆、溯园的“四馆一园”组成,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现任馆长为李明斌教授。
博物馆于2008年起筹建,2012年10月主体建筑奠基,2017年竣工,2018年底试运行开放。馆址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本部东区钱伟长图书馆内,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基本陈列、临时展厅、藏品库房、办公区域、观众服务区域和安全保卫区域等。另有面积1800平方米“溯园:上海大学”室外展区。
作为一座以上海城市命名的综合性大学的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规划以海派文化作为基本陈列的主题,未来将呈现关于上海近现代城市大众文化和流行艺术的作品,体现上海文化底蕴和海派文化精神。同时反映上海大学的校史,纪念钱伟长老校长的生平,将定期举办临时展览,服务于上海大学学科建设和师生校友,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1
溯园介绍
溯园,为纪念上海大学而建,是上海大学博物馆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域,2014年10月23日落成于上海大学校本部正门东侧。溯园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王海松教授主持设计,该设计获得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景观设计类)银奖。园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面向校内外全年开放。
溯园由四面弧形的墙体、校址地图广场以及从广场中心向外发散的环形小道组成,形同年轮,诉说着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历史、葱茏岁月;不同方向的墙体高低起伏,象征着老上大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园区中心的校址地图广场和青砖碎石小道,隐喻着老上大之鹤鸣九皋、筚路蓝缕;园区的出口处,从源于石库门的“弄堂大学”通向现代化的上海大学校园,昭示着上海大学薪火相传、勇往直前。
溯园的中心是校址地图广场,标注着上海大学曾经的多个校址位置。弧形的墙体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演绎了上海大学从建校、发展、变迁的过程。上海大学的大学章程和全体师生名录被郑重地镌刻在墙上。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蒋铁骊教授组成的团队所创作的四组大型浮雕作品“欢迎于右任校长”、“李大钊演讲”、“平民夜校”、“五卅运动”,重现了上大历史上的经典场景。同一个校名,同一种精神,跨越时空,上大的峥嵘岁月和奋斗精神必将永远激励来者,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2
上大博物馆海派文化特色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题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设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出版《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等学术研究著作。校史馆和溯园全面展示1922年迄今上海大学的发展历程,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展览。其中“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获2019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获2020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获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
3
钱伟长纪念馆简介
钱伟长纪念馆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钱伟长图书馆三楼,是国内首家以钱伟长生平及历史贡献为主题的个人纪念展馆。
钱伟长纪念展以历史图片、资料、实物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全面展示了钱伟长作为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丰富人生,和他一生“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的伟大胸襟。该纪念展的展品丰富,用钱伟长的大学毕业照、硕士学位证书、他晚年最爱穿的红色夹克等,为人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怀的钱伟长;亮点突出,用“裸眼3D”技术再现钱伟长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展现方式,为目前中国高校博物馆中仅有的一例。
4
校史馆简介
上海大学校史馆是我校第一个全面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取得成就的展示馆,是师生校友了解校史、爱校荣校的宣传馆。校史馆面积约800平米,展品约200件,系统展示了上海大学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是学校历史的集中展示,是校园文化的浓缩体现。校史馆突出学校冠名上海、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和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包含多样的艺术形式及丰富的多媒体互动展示体验,力求通过展示,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
#博物馆里面有什么#
What's in the museum
“豫园把戏图”小校场年画
小校场原为旧上海驻兵演武之处,在今黄浦区旧校场路,后以地近老城隍庙,成为上海民俗用如纸锭、香烛、甲马等物品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场所。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始有画商在小校场设摊专售年画,生意兴隆,不久,这里就成为上海老城相“年画一条街”。1860年,太平军东征期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产地的业主和工匠为躲避战乱,集取于小校场,使上海的年画市场出现繁盛景况。有名的画坊如筠香阁,赵一大、孙文稚、飞影阁等,上海近代著名画家吴友如、钱慧安、改琦等也参与年画创作,形成了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小校场年画”风格。
良渚文化玉器系列
良渚文化玉器是神崇拜的载体,同时也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体量、不同组合关系的良渚文化玉器,除了承载“事神致福”的神圣内容外,更已成为世俗社会中举足轻重的物质财富,它既是显贵者阶层攫取“祀与戎”权力的象征,也是平民阶层朴素情感与信仰的外在体现,妆点着社会各阶层的精致生活。良渚玉器丰富的器形,众多的数量,先进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复杂的功能,深远的影响以及蔚为大观的用玉情景,不唯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也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它在中华玉文化传统中的突出地位,已不言而喻,成为疏解中国古代礼制形成以及中华五千年文明无可替代的重要实证。
墨蟹图轴
由著名海派绘画家吴昌硕绘制,尺寸是22*30cm,吴先生71岁的时候绘制。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点石斋丛画(卷十 第八册)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石印画报。由英国旅沪商人美查创办于1884年5月8日,1898年停刊。《点石斋画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生动形象的反映了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环境全貌和西方奇闻趣事。画报为旬刊,逢初六、十六、廿六出版,每册八页九图,16开本,由《申报》馆申昌画室发售,零售每册银五分。因由点石斋石印书局印刷,故得名为《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内容丰富多样, 涉及面十分广泛。从办刊序言明确提出了办报方针是“选择新闻中可惊可喜之事绘制成图, 并附事略”。画报中主要对热点时事、最新战况、晚清朝政、中外关系、西学东渐下传入晚清的科技新知、平民百姓的奇闻异事、市井百态、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等做了详尽的描绘,展现了晚清时期各个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整个大环境下的思想文化变化。
《点石斋画报》中夹杂着东方对西方想象与学习的欲望,用杂糅着民族道义、革新欲望、陈旧意识、兴奋而又慌张的眼神,打量着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中呈现的种种现象。它为中国画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性示范和丰富的借鉴价值,更为后世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民国时期土山湾印制的圣像画
清同治年初(一说咸丰年间)上海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土山湾地区设立孤儿院,并附设美术工场,亦即工艺学校,其中的图画间即习称为“土山湾画馆”。初为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Joannes Ferrer,1817—1856)开设的工作室,由意大利传教士马义谷在此受徒授艺,后其弟子陆伯都、刘德斋等成为工场的主持。旨在宗教艺术的传播,初次引进较为全面和正规的西方美术教育方法和体系,分水彩画、铅笔画、擦笔画、木炭画、油画等科目。徐悲鸿称之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中国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徐咏青、周湘、丁悚、杭穉英、张充仁等先后在此学艺,任伯年亦曾在该馆学习素描和速写。其中不乏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行者和启蒙者。
土山湾画馆本身不仅是西洋美术教育在中国最早的实践,而且对于打开中国近代美术大规模的专业教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清末以前,国内尚无自行兴办的近代新式美术教育机构,社会对于美术教育的漠然依旧,在科举取仕的制度下,美术是难以受到重视,在常人眼中那仅是雕虫小技。国内传统的美术教育都是如此,西画教育则更是无从谈起。
《桂林山水》廖炯模绘
《水城情怀》
邱瑞敏绘
馆藏布面油画
布面油画(canvas oil painting)就是画在布上的油画,绝大多数的油画布是用亚麻布,也有用帆布的。一般存在半成品的麻布还有成品的那种油画布,前者颜色比较暗后者颜色比较白,先用铅笔起型再用胶水刷一遍那样画就不会因为铅笔脏了干了以后就可以画了。
帆布可以用于制作帆、帐篷、帐篷、背包、遮蔽物,作为油画和其他需要坚固性的物品的支撑,也用于手袋、电子设备包和鞋子等时尚物品。它也可以被艺术家广泛用于绘画表面,通常横跨一个木制框架。
墨绿蕾丝中袖旗袍
此为荣卓如(1919-2020)女士所穿着旗袍,中袖立领,通过侧缝和胸省达到修身效果。旗袍整体面料以墨绿色蕾丝为主,在蕾丝下加草绿色里衬,使旗袍保留了传统面料效果而非蕾丝的镂空特色。
旗袍所用面料独特。墨绿色的蕾丝面料在草绿色衬布衬托下花纹更加鲜明,疏密变化的网地上铺满形似牡丹的花卉纹样。较大的花朵上用成对的绿色亮片点缀花瓣边缘,面料随身而动时亮片光泽若隐若现,呈星光闪烁。与面料颜色搭配,旗袍的领袖和开襟边缘以及下摆处都有同色滚边装饰。整件旗袍静态下色彩幽雅动态时光泽烁烁,足见其精巧。
荣卓如(1919-2020),宋宗敬小女儿。早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和震旦大学商科,嫁给犹太巨商塞拉斯·艾伦·哈同的长子乔奇·哈同。改革开放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次投资上海和无锡的纺织企业。
# 里面有什么展览#
What exhibitions are there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线上虚拟展览
上大博物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展出了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与9位艺术家的16件当代艺术作品。北魏书法、唐代造像、现代绘画、装置艺术.....龙门石窟的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古代美学的珍贵遗存,也是后世艺术的灵感之源,形神气韵滋养了不少优秀当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家与传统文化将在此上演一场别具一格的深度对话,呈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5月18日,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湖北省博物馆盛大举行。上海大学博物馆申报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表现突出,荣获“优胜奖”。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观展哦~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
线上虚拟展览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经典荟萃,小巧而精致,展品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石器16件(套),其中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藏的太阳神鸟金饰皆是难得一见的珍宝。
虚拟展览以展厅实景为基础,利用全景摄影技术和图像拼接技术,对展厅真实场景拍摄捕捉,360度全方位拍摄,通过全景制作系统还原展厅实景。观众通过网络,多角度切换场景虚拟漫游,观看所有展厅空间及图像信息,配合带有交互式的地图、热点、声音、视频等效果的虚拟漫游,可以让观看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 想看展的同学们可以扫码呀
“海上明月轻裾随风
——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而诞生于上海的海派旗袍,更是这场变革的见证和表现,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已显露出现代城市文明的开放和个性,同时也保持着传统中国的风骨和韵致。跨越了近百年历史的海派旗袍,其面料、纹样和款式的精细考究,映射出当时上海的文化、工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习惯和审美情趣。
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批来自荣氏家族的旗袍,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囊括了多个变革的年代。而通过这些旗袍背后的信息,可以解读出海派文化重精工、善变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海派旗袍造型元素、风格、色彩、面料材质以及款式设计的多样性,成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并一直流传至今。海派旗袍适应了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文化,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这才造就其蓬勃发展。海派旗袍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由、迫切渴望自我解放的心声,以及顺应时代、大胆变革的决心。
注:本展是常设展,位于上海大学博物馆二层。
# 我和上大博物馆有个约定#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museum with
Shanghai University
SHUM
欢迎各位新同学参观我们馆哈!我们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同学A
对于我来说,上海大学博物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对海派文化的生动展示。海派文化是上海本地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根植于传统的江南吴越文化,并融合了欧美国家的文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参观上海大学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也让我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世界。
SHUM
在参观上大博物馆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B
在我参观上海大学博物馆关于钱伟长先生那部分的时候,我被他那种为国奉献的精神感动了。钱伟长先生先前专精于文史学科,但是为了国家的需要,毅然弃文从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是立足于自身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博物馆具有教育大众的功能,在我参观的过程中,我仿佛在听到他给我的谆谆教导,不断激励我努力奋斗。
各位同学,一周去博物馆参观多少次呢?
同学B
一周一两次叭,总而言之这是个还不错的打卡地~
同学C
我在这里实习,天天来这里打卡哈哈哈哈
SHUM
我们有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没事来玩哦
SHUM
SHUM
上面这个是我们的官网二维码,用微信扫一下即可进入~
SHUM
SHUM
这是我们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上海大学博物馆
SHUM
还有个微信公众号,是上海大学博物馆SHOM,里面有《中国GLAM公开课》,是《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的升级版,由新华网、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GLAM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承办、《博物院》杂志协办,欢迎大家来听!
小博菌可以告诉童靴们一下,校博物馆在什么地方呢?
同学C
同问
SHUM
在这里吖
SHUM
(可以放大查看)
好滴好滴谢谢小博菌嘻嘻~
# 你想说什么#
Some words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
虽然这座博物馆成立的时间不长
但是却记载了上大的来世今生
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些年来
上大一直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建设
多次出版专著
举办展览
开办学术讲座
形成了以海派文化为主体的特色
在国内独树一帜
恰逢建校百年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逛逛这里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上大的一脉传承
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
赓续红色基因
担当责任使命
续写那份坚定的红色梦想
注意事项
……
1.溯园参观信息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86-21-66133465
网址:www.museum.shu.edu.cn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6:30
服务内容:预约讲解(寒暑假及国定节假日除外,并提前3天电话预约)
2.交通指引
(1)地铁:七号线(上海大学站)
(2)公交线路如下:
①110、185、727路(上海大学站)
②702、767路(南陈路上大路站)
③58、宝山85路(锦秋路站)
④828、宝山25路、嘉广线(锦秋路瑞康路站)
3.博物馆新馆参观信息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博物馆(钱伟长图书馆一层)
电话:86-21-66133465
网址:www.museum.shu.edu.cn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
4.溯园参观须知
(1)溯园作为上海大学博物馆室外展示区域,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8:30—16:30。法定节假日闭园,因特殊情况临时闭馆,则以书面形式公布。请自觉遵守园区开闭园时间。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精神疾病患者须在家人陪同下参观。
(2)请注意安全。在台阶、坡道、广场等处行走时,请站稳、慢行;注意路面湿滑,以防滑倒跌伤;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以防丢失。
(3)溯园园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及携带宠物进入园区;烧烤、焚烧树枝树叶和废弃物、燃放烟花炮竹、点孔明灯等一切会产生明火的行为;攀登、移动、刻划、涂污或损坏园区花草树木、墙体、展品及设施、设备;随意倾倒杂物、垃圾、污水、晾晒衣物,随地吐痰、便溺,擅自张贴标语、户外广告,散发宣传单;骑车进入园区、随意卧躺、寻衅滋事、封建迷信、制造噪音、行乞讨要,擅自进行球类、旱冰、广场舞等体育运动,擅自进行聚众演讲、集会、募捐、露营等活动;以及其他影响园区安全、绿化、设施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行为。
(4)可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园区内二维码,了解更多溯园信息。
(5)请自行领取溯园纸质简介,可在校友会购买溯园相关纪念品。
(6)溯园实行预约讲解制度,校博物馆负责讲解预约及接待工作(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7)校内外单位、部门在溯园园区内举办活动,须向校博物馆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活动,举办者应当确保活动安全,活动后及时清理园区垃圾,恢复园区景观、绿地、设施原状。
(8)任何对溯园造成损坏或破坏的行为,当事人都须作相应的赔偿。
(9)以上内容解释权归上海大学所有。
溯园工作联系电话:021-66133465
注:展品部分仅为部分展品
往期推荐
【研途•迎新季】@2022级新同学,宿舍、食堂、快递……你想要的这里全都有!
【研途•迎新季】2022 年上海大学研究生新生迎新及开学典礼志愿者招募开启!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部分参考来源|上海大学博物馆官网 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中文版、英文版 中国博物馆协会微信公众号 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
文案 编辑|关景元
编审|刘瑾
小研菌纳新啦!
欢迎戳戳~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
我们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
✦
为上海大学研究生“一键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