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特辑|闪闪发光!有一群上大研究生,他们这样劳动!
— 劳动节快乐 —
筑梦路上,劳动最美
逐梦途中,致敬不凡
在美丽的上大园
“劳动者”这个身份就蛰伏于你我身边
他们的名字你或许听来陌生
他们的身影你一定熟悉
这群优秀的上大研究生
在志愿服务、红色宣讲、学生工作等
各个岗位上
努力工作、发光发热
他们以实际行动
践行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
在这个闪闪发光的日子
跟随小研菌
一起认识隐匿在SHUer中
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集体和个人吧~
上海大学研究生红色学讲团
上海大学研究生红色学讲团成立于2020年,以“学理论筑思想根基,讲理论传青年强音”为宗旨,先后培养了120余名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研究生党员担任讲师,打造了“一人一堂精品课”,在校内外累计开展宣讲近400场,辐射1.8万人次,引领青年学生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受到校内外一致好评。
社会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祁乐
祁乐面向研究生开展宣讲
作为上海大学研究生红色宣讲团的一名讲师,我精心准备每一次理论宣讲课程,努力把深奥的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把新发展新政策和自己的成长历程、心得体会联系起来,把历史故事用青年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表达出来。近两年来,累计开展宣讲20余场,覆盖观众超过3000人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的形式和方法,策划“三重檐”新语系列有声读物,带领支部同学一起担当传播党史的主角,通过“喜马拉雅”在线听书电台录制音频,讲述党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有声读物录制共上线100期,活动的相关内容被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平台宣传报道。
未来,我将更加努力的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立足自身专业、结合成长经历、发挥优势特长,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青年故事,讲好红色学府故事,引领更多青年学生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者和宣传者,用实际行动接续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赵慧敏
赵慧敏在静安区永和小学开展宣讲
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有幸在入学之初就加入了学讲团的大家庭,两年的培养过程中,我曾作为上海大学唯一代表参加了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深入系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经验和方法;参加了清华大学“千马廿行”计划,与多位高校宣讲团队讲师互动交流;先后进入上海羿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静安区永和小学、金山区桥园居委会、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机自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等校内外多地进行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参加了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与沪上高校的同学们切磋、学习。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近在静安区永和小学开展宣讲,因为考虑到宣讲对象是青年小学教师,我着重围绕党的二十大中关于教育的相关论述进行备课,宣讲取得了良好反响。作为学讲团的一员,未来我将继续担当使命,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以小我的微光,凝聚起青春火炬!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萤火之光”志愿服务队
团队成立于2011年,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上海大学校史馆开展学习研究、讲解服务。“萤火之光”取自鲁迅《热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寓意以萤火微光,汇聚青春力量,以青春之声将党的故事娓娓道来,诉说上海大学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自成立以来累计4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接待参观团队2000余批,服务受众70万人,出版《我在“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一书,获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 刘志森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我积极参加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服务。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协助老师统筹志愿者招募、新闻宣传、团队管理等相关工作。志愿服务期间,累计开展讲解服务15场,累计志愿时长134.9小时。
回想起来,背诵2万多字讲解稿是最考验人的事,凭借我对在“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的坚定信念,我努力在学业繁忙的情况下挤出空余时间抓紧背稿。在一次次背诵和讲解中,我重温了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深刻地认识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来之不易,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作为红色学府的“上大人”,这次志愿讲解给予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我能够依托志愿讲解服务赓续红色基因。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洁菲
作为第十一届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服务队队长及讲解员,我组织开展了志愿者出征仪式、志愿者招募、岗前培训等活动,并参与志愿讲解,带领团队获得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志愿团队、上海大学十佳志愿者团队、上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作为志愿讲解员,我共接待参观团队20余批,志愿服务时长达106小时。
在志愿服务期间,我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是一位高校的退休教授,她的讲解有故事有情怀,深深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与年龄无关,只要愿意去做,随时都可以投身其中。在“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的经历,是我永远珍藏的一份独家记忆,也是我永远珍惜的一抹鲜红底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
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简称“青马研习会”)借“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东风成立于2017年10月,成员包括本、硕、博层次的上海大学各学院学生,本着“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信马,在马宣马”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时代化大众化,目前已形成包括“真理之光 信仰之源”专项读书会、“真理之声”音频栏目、时政宣讲团、红色大寻访、“青马者说”演讲暨征文比赛在内的五大品牌活动。
自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青马研习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开展学党史、讲精神、宣理论、研思想等系列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零时差”地融入每个角落。截止目前共计开展42场宣讲,覆盖2200人次。
青马研习会将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宣讲内容“有根有据”、过程“有滋有味”、互动“有来有往”,力求使“党声”入耳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李明慧
“青年信仰什么主义、捍卫什么主义,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新时代青年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我志愿成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加入了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成为宣讲团中的一员,入学以来参与了多次关于党的二十大的宣讲活动。参与了多场读书会,比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开展以《论持久战》为阅读书目的读书分享活动。还参与了红色大巡访活动。
在宣讲过程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在南京东路均乐居民区党课宣传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门去到社会上做宣讲,但是一开始的紧张准备在见到和蔼可亲的社区居民时被冲散的一干二净,最后也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极大的鼓舞了我对宣讲活动的热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负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罗逸雪
加入研习会的半年以来,我累计为三百多人提供过宣讲服务。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身逢盛世应当不负盛世,我时刻深感责任重大,总是要求自己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努力将学思与践悟结合,认真打造每一次宣讲。
前不久,为南京东路街道小花园居委会上的一堂党课让我印象颇深。面对四十多名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退休党员,我试着用生动的、接地气的语言,将百年党史娓娓道来。这次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青年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用青年的语言为不同受众群体讲好党的故事。今后,我会继续深挖和创新宣讲方式,努力多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想得明白的案例进行讲解,以青春之力为讲明、讲细、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
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成立于2019年5月,是由3名青年讲师及40余名研究生讲师组成的以党员先锋带头,党、团员各级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遵循“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宗旨,始终保持着漾(“young”)的年轻和活力,团队充分发挥成员环境专业优势,结合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为累计超过300研究生提供了志愿服务平台,覆盖人数超过28000人。历时多年发展,团队已与多方机构合作达成合作关系,发展成集校园宣讲、社区实践、远程支教、线上课堂多维一体的新型生态文明宣讲团,相关事迹受到中国环境报、学习强国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罗愿聪
加入“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祖国的美丽中国建设出一份力。作为宣讲团团长,打造集校园宣讲、社区实践、远程支教和线上课堂四维一体的新型生态文明宣讲团,策划制作两套生态文明课程,主持生态文明宣讲四十余场,覆盖人数超过3000人。
2023年3月,我代表我们团队第一次在顾村实验小学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趟《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这门课,在课程中我巧妙的结合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向同学们传播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教育他们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我绘声绘色地讲,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并且时不时与我互动。有一个小女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的环保意识很强,总能够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临走前她对我说她以后也想像我一样当一名环境老师,让更多的人懂得保护地球,我听后深受鼓舞,这让我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的实际价值,我将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守护绿水青山,我们一起来!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华靖
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我一直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累计参与志愿服务工作10项,志愿服务时长达182.8小时。作为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的副团长,我依托专业背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团队课件开发到活动策划管理,从校内宣讲活动到投身小学课堂,再到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王台中心小学为西部地区的孩子开展线上云支教活动,共计策划组织宣讲活动30余场,覆盖人数超过7000人。
我认为志愿服务更多的是一种双向帮助。对于服务对象而言,志愿者的帮助或是陪伴、陌生人之间释放的善意,都能够体现社会的人情温度;对于志愿者而言,坚持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人将成为我们的习惯。
理学院
“理想青年”志愿服务队
理想青年志愿团队成立于2021年11月。“理想”一词既指“对未来的希望”,寓意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又意指“理学院”,这是理学院自己成立的志愿团队,成员为理学院所有研究生。团队成立近两年来,成员们围绕上海大学红色基因、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静安区七大陈列馆展开讲解服务和普及推广,服务来自学校、社会各界参观者11.5万余人次、累计讲解500多场,致力于做好宣言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理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徐胜男
决定加入上海大学理学院“理想青年”志愿团队是出于对“传递温暖,奉献爱心,贡献理想青年的青春力量”的怦然心动。加入上海大学理学院大家庭后,学院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秉持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信念积极参与。至今,我已经组织开展了9次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志愿者活动,且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累计40余次。
在各大场馆担任志愿者时,看着参观者们在我的讲解和帮助下,聆听红色故事,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情怀,学习红色精神,我感到无比自豪、光荣。犹记得上海中共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的留言簿,每一位参观者在最终走出场馆时写下的“不忘先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感谢他们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梨花风起正清明”等,我想,这正是作为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理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睿霄
出于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刚入学我就加入了“理想青年志愿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团队增添一份爱与力量。在这一年多以来,我累计参加了20余次志愿活动,组织开展了5次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志愿者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400余人。
在团队中,我担任了策划与组织工作,负责组织文化宣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不断学习到组织志愿活动的经验和技巧,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志愿活动做贡献的决心。每次看到场馆参观者和老师同学们对我们的活动感到满意和欣慰时,我感到极为骄傲与满足,也更加坚信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我作为一个红色场馆志愿者,最难忘的是一次为小学生展开讲解服务。之前,这些小朋友对于红色革命了解并不深,在参观过程中,他们听取了讲解员的介绍解说,逐渐了解了红色革命的历史和伟大意义。离开时,其中一个小男孩对讲解员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那么多的知识,我长大后也要像红军一样为人民服务。”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同心志愿者团队
上海大学同心志愿者成立于2013年,是隶属于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党建中心的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同心”一词取自《周易》中:“同人同心,其利断金”。团队以志愿服务为驱动,以奉献社会为初心,发扬机自人的科创风采,践行爱国报国精神。团队主要活动包括第十人民医院志愿引导、智力助残志愿支教、精品实验室志愿讲解等,10年来累计输送志愿者规模达8000余人次,服务人群多达60万人次,获得了20余项团体荣誉。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21级博士研究生 江畅
博一入学,听到“智力助残”志愿活动宣讲,我心里就萌生了帮困助学的想法,希望帮助残疾人子女学习成长,就业后带动家庭脱困,实现“潜进式”助残帮困。进入博二,我成为项目领队,组织志愿活动196次,希望能将爱心的接力棒传递给更多人。
对我来说,“智力助残”项目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印象最深的是辅导一名高三生的数学,对高三生而言,课程学习非常紧张,每次上课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我希望受助人从中能够有所收获。面对多年没有接触的高中知识,我深感备课之艰辛。由于高三数学难度较大,我常常花费数倍于课程的时间来备课。但经过一次次的教学,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的进步,这让我非常感慨并倍感鼓舞!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鹏
研一刚入学,抱着帮助他人的想法,我加入了同心志愿者的队伍,担任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志愿者负责人,在这期间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做好了与上海十院志愿工作,组织志愿活动40余次,服务群众200余人,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分布在医院的角角落落,忙碌着为老人们提供帮助,一遍遍耐心地解答挂号、缴费等问题。有些老人因为年龄和健康状况不佳,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他们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和费用缴纳流程的困难,但我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协助老人完成所有必要的流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老人们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思想上也更加愉悦和开朗。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与赞誉,病人和家属在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深切感受到就诊的便利和人间的关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WE爱志愿服务队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WE爱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12月,隶属于材料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简称“WE爱”,谐音微爱,寓意志愿者们共同用每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去帮助他人。七年来,社团逐步形成了以智力助残、“爱心牵手,你我同行”为主体项目的布局,招募各类活动志愿者达上百人,并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稳步发展,旨在为志愿者们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春风
以“宣传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为首要任务,我担任We爱志愿服务队队长一职。入学以来,我参与了包括嘉事通工作小组、校园巡逻在内的百余次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汇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达400h。
我以海门区青协为平台构建了海门团区委与We爱志愿服务队的桥梁,共同开展“梦想改造+线上关爱活动”,借以帮助海门区当地困难家庭孩子反哺家乡,联动材料学院We爱志愿服务队与海门区青协的合作与交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陈静涛
我是中共党员,也是材料学院21级材料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志愿服务是一种美好的个人追求。依托WE爱志愿服务队,我每周会开展一次时长两小时左右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九个家庭的中小学生提供作业辅导以及青少年心理关怀等。寒暑假期间我也会针对家长与孩子个人意愿开展针对性的志愿辅导,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此外,我积极开展与参与各类活动与小朋友进行互动和交流,除了辅导学习外还与他们畅聊生活日常,对他们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
樱花节志愿者团队
上海樱花节上海大学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1年,是一支依靠学院发展、老师经验指导、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的文明引导型志愿者团队。上海樱花节志愿者团队运行至今已有十余年,累计约3500余名学生志愿者为樱花节“保驾护航”,服务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服务时长总计达4000多小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实践育人为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自2011年始,连续10年获得“十佳志愿者团队”的荣誉称号。传承着“樱花与青春共舞,志愿与上大同行”的口号,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批又一批的上大学子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着也收获着。2023年上海樱花节上海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共计报名1400人,创历年报名人数新高,经面试选拔和后期调整,最终上岗志愿者450人,70余人服务期满3天及以上,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晨昊
作为2023年上海樱花节上海大学志愿团队的负责人,我从活动筹备阶段就立志要把樱花节志愿活动组织好,让同学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彰显志愿精神、收获奉献喜悦、展现上大学子风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全程参与了本次樱花节志愿活动的前期招募、中期上岗、后期收尾工作,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重视每一个小细节,努力使活动效果达到最佳。
在活动过程中,我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有同学在上岗结束返程途中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理解与感谢,并与我交流了上岗期间的心得体会。他的认可与支持使我把辛苦和劳累抛之脑后,促使我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周娜
在上海樱花节志愿服务中,我主要负责招募志愿者、带队上岗、物资统筹等工作。作为带队负责人,我组织开展了两天的志愿活动,累计服务三千余人次,我耐心地在导览地图前为游客指引路线、解答问题,倾听游客的需求、劝导游客文明游园,在为游客们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也统筹当天上岗志愿者的后勤工作,分发午餐、打扫小屋,为志愿者们保驾护航。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上岗前,一位爷爷来问摩天轮在哪里,其实当时大家还并不十分熟悉公园的路线,但是只要穿上红马甲,我们就肩负着志愿者的责任,意味着游客对我们的信任,于是我们马上找出地图,仔细地确认路线,帮助爷爷找到了摩天轮的位置,接下来上岗的每一位志愿者,都仔细地研究地图、熟悉路线,希望尽力帮助每一位游客。“青春与樱花共舞,上大与志愿同行。”在这个春天邂逅青春的活力与樱花的浪漫,看到志愿者们热情地投入工作,听到游客们的一句句“谢谢”,都给了我很大的幸福感。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是由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的校级自媒体学生组织,日常运营“上海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网易云,抖音及B站官方平台。融媒体中心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严格遵守新闻媒体审核制度,完成每日微信推文以及微博博文的推出,微信公众号团队五大栏目各有侧重,聚焦思想引领、校园文化、榜样力量、研途资讯等板块推出优质原创推文,并与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多个校级组织联动聚焦研究生学习与生活,关注前沿讯息,助力精彩研途。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一直致力于传递最具温暖与深度的研究生喜闻乐见的作品,融媒体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在路上,以热爱浇灌初心,用奋斗点亮青春!
理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 刘瑾
硕士期间,怀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学习新媒体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加入了研究生融媒体中心,希望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架起校园动态与研究生日常学习科研生活的桥梁。硕博连读后,担任研究生融媒体中心主任,负责参与采写编辑公众号推送97篇,展现研究生的青春风采,讲好上大青年奋斗故事。
工作中,对导学团队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在师生的共同讲述中,我不仅深刻感受到导学共进的生动氛围和优秀朋辈的榜样力量,也从他们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上,感悟到对自身学习科研的启发。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既是锻炼更是成长。
文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王秋露
研一入学,怀着对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的憧憬向往、对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强烈兴趣,我成为了研习栏目的一名成员,主要负责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研习栏目推文文案撰写、编辑、编审,会议新闻稿撰写、采访,参与各项学生活动策划等工作。一年后,我成为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执行主任,负责公众号文案编辑、排版、编审、审核工作;策划组织沟通,管理运营。期间,主要参与了上海大学2021-2022学年研究生“红色先锋”表彰大会暨2022届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的策划、2022年建校百年纪念活动祝福·上大——祝福集锦视频的策划等活动,共参与文案撰写、编辑、编审170余篇。将自己的专业与融媒体的工作有机结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增添了一份难以忘怀的经历。此外,我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0月,我参加了上海大学第三期“沪助黔行”线上英语支教项目,主要采取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授的方式和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第八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进行绘本学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很强,通过几次的教学,都能够积极地反馈给我他们的口语语音和视频,我就帮助他们纠正读音等内容。每当他们有新进步时,我都感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个过程也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五一劳动节来临,祝大家劳动节快乐,希望大家共同以劳动之美凝聚砥砺奋进的青春力量!
管理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高轲
研一还没正式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对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心向往之啦!因此在暑假期间积极投递简历,参与面试,有幸成为了研论栏目的一名成员。从21年9月的第一篇推文“【萌新有话说】天高海阔万里长,上大少年意气扬,你好SHU!”开始,开启了我在新媒体写作和运营的不断探索之路。
在研究生融媒体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从一名栏目成员到学生负责人之一,有过许多“极限”时刻—23.59的“生死时速”、与一群志同道合好朋友一起“熬大夜”、抱着电脑&手机录音在重要会议上疯狂进行会议纪要…事后回想起这些时刻,其实心里很开心也很充实。研究生期间除了在融媒体中心担任学生工作以外,还担任了21级会计学研究生班长和团支书,日子过得是相当充实,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五一劳动节已至,祝大家劳动节快乐。希望每一位SHUer脚下有力量,心中有远方,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不后悔,愿所有的美好都能不期而遇!
踏实勤奋
可掬河汉万顷
投身劳动
得摘理想星辰
小研菌祝各位劳动者节日快乐!
感谢各组织团队汇聚点点微光
点亮时代精神~
往期推荐
五一的美景和美食到底怎么拍?快来get如何拍下五一的美景美食!
上小研de春日旅行图文大赏!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来源|各组织投稿
材料整理|钱晨 姬士淼
编辑 封面 编审|袁珂仪 罗可欣
责编|柳杰
为上海大学研究生“一键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