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迎新季|震惊!上大园的建筑藏着你不知道的这些...(宝山校区篇)

  

一起探索上大建筑之美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又是一年开学季

SHUer有关上大的青春记忆

就此拉开序章


当你从远方而来

第一次踏入校园之时

映入眼帘的是上大园的美丽


在上海大学这座红色学府之中

四季流转皆颜色 移步易景皆诗情

一砖一瓦 沉淀历史痕迹

百年沧桑 积累厚重底蕴

上大之美

处处熠熠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建筑

一起穿越百年 领略上大风骨


#泮池#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泮池一词取自天下孔庙都有名为“泮池”的池塘,出自于老校长钱伟长先生之手。一弯月牙形的池水从A楼延伸至图书馆后,池上立着石桥,桥边柳下立着一块石碑,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的“泮池观鱼”几个大字。池畔观鱼也为上大“十佳景观”之一。 

比起普通的池塘而言,泮池的面积较大,以至于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条河流。同时,泮池被桥和陆地划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环境风格都不尽相同。图书馆前的泮池幽静深邃,周围的树植高大笔直,叶子大多集中在顶部。这儿的泮池就像一位学者,气质内敛而不失风度。由图书馆到A楼之前的一段池水景色宜人,最特殊的便是中间的一座桥与周边的草坪,给人带来轻松舒适、清新亮丽之感。由于连接教学楼,你既可以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也可以看到步态从容的“观光客”,这里的泮池就像一个处事圆滑的外交官,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威严。

泮池之水蜿蜒连绵,环绕着整座上大校园,孕育了最鲜活的生命力。池水清清,池鱼、凫鸭、天鹅、飞鸽,视线的每一次定格,都是一幅曼妙的风景。时光在沉静池水与簌簌树叶间穿梭,见证了莘莘学子晨读时的朗朗书声和课间的步履匆匆,书写了一代又一代上大人的青春故事。


#溯园#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溯园”,撷“溯源”之谐音,取追根溯源之意,为纪念1922年到1927年的上海大学而建,是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室外展区,也是上海大学校史展示区,寓意追溯传承前代之办学理念与精神。整体建筑由美术学院王海松教授主持设计,园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面向校内外全年开放。

溯园由四面弧形的墙体、校址地图广场以及从广场中心向外发散的环形小道组成,形同年轮,诉说着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历史、葱茏岁月。不同方向的墙体高低起伏,象征着老上大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溯园的中心是校址地图广场,标注着老上海大学曾经的多个校址位置。弧形的墙体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演绎了老上海大学从建校、发展、变迁的过程。老上海大学的大学章程和全体师生名录被郑重地镌刻在墙上。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蒋铁骊教授组成的团队所创作的四组大型浮雕作品“欢迎于右任校长”、“李大钊演讲”、“平民夜校”、“五卅运动”,重现了老上大历史上的经典场景,隐喻着老上大之鹤鸣九皋、筚路蓝缕。园区的出口处,从源于石库门的“弄堂大学”通向现代化的新上海大学校园,昭示着新上海大学与老上海大学之薪火相传。同一种精神,联结起跨越时空的两所大学,老上大的峥嵘岁月和奋斗精神必将永远激励来者,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体育馆#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体育馆是上海高校里较大型的场馆之一。上海大学体育馆的设计风格属于现代与功能性相结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创新元素。外观上,上海大学体育馆的设计注重简洁与几何形状的运用。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透明感,同时也为内部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建筑物的形状和轮廓线条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干净利落,展现出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内部设计上,体育馆注重了功能性和舒适性。观众席和运动场地的布局合理,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使用体验,座椅布局也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舒适度和观赛视野的需要。此外,场馆内的设施和设备齐全,包括运动场地、更衣室、洗浴室等,满足不同项目的训练和比赛需求。

体育馆为上大学子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和多功能的运动场所。这不仅是学校对外展现自身魅力与文化的窗口,更是一座集美学和功能性于一体的艺术建筑作品。


#“鱼骨天线”院系综合楼#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几乎所有的教学楼都是联通起来的。这样独特的设计叫做“鱼骨天线”。而这座教学楼的设计者就是上海大学的首任校长,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钱伟长校长在上海大学任职期间对上海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就是当年钱伟长校长亲自规划布局。1997年6月4日,上海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他指着鱼骨天线般的院系综合楼示意图强调:“我这样画的意思,就是要表示,综合性大学必须做到文理相通、理工结合、文理工互相渗透。”

“鱼骨天线”院系综合楼的设计联通了各教学楼,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的上下课。当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楼中走动时,如同走在同一栋教学楼之中,这也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正如同打破教学楼之间的独立性。而联通相邻教学楼的天桥,不仅保证了让学生在上海这样多雨的天气中,去各个上课地点时不会被淋湿,同时为学生在课间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的休息场所。同时,综合楼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如螺旋式楼梯,也为教学楼增添了一份美学意味。


#伟长楼#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伟长楼”由钱伟长校长命名,源于钱老校长希望上海大学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点音乐、知点艺术,爱上一门体育运动”的办学宗旨。大礼堂外形根据地形、周边环境与功能体量切割成一个弧形体块(大礼堂)和一个小三角形体块(会议厅),以此形成了一个开敞的半室外共享空间。建筑以白色、灰色为整体色调,具有现代感,体现了宁静大气的校园建筑风格。内部设计体现了整体、自然、有机的原则,流动延伸的曲面造型同时赋予在地面、墙面、吊顶等各部分。空间美学形态完整,整个形体舒展平静、灵动有机。出挑的大屋檐扩大了建筑本身的尺度,使之与体育中心相均衡。在尊重原有空间结构与布局基础上,整体设计利用新材料进行工艺制作,这不仅满足了功能上的使用需求,也使得空间焕发了活力与生机。

始建于2007年的伟长楼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年都会引进诸如话剧、音乐剧、舞蹈、音乐会、电影、学生社团文化节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落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数十年间,文化与记忆在此流传。而在未来,这座建筑亦将作为上大历史的见证者,承载学校文化,激励青年人弘扬科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引领一届又一届的上大学子成长。


#校本部图书馆#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本部图书馆是上海大学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造型别致优美,从整体看是个顶角在正北,底边在正南的正三角形,与馆基上的玻璃金字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正三角的反向嵌套,锐利刚直,英气逼人。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三角形图书馆。图书馆朝南的立面向内凹陷出完美的弧度,如同碗的内壁,装载下东南暖湿气流带来的智慧与灵感。整体的三角与立面的弧线刚柔并济,与正前方的泮池一个柔美灵动,一个雄伟威严,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走入馆内,整个图书馆内部环境优雅,处处彰显着“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站在图书馆高层俯瞰,每一层的造型各不相同,甚至连每一张桌椅、每一盆植物的摆放都别具匠心。2013年学校就图书馆的内容设计重新进行调整,在一些自修区的设计方面,融艺术设计与学生服务与一体,五颜六色的椅子和新添置的台灯、电源插座,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不仅如此,馆内的藏书文献也十分丰富。图书馆一楼为期刊密集库,收藏有社科类中外文期刊;二楼大厅主要为自习区域,设席300个,并配有20台微机提供检索;三楼有图书流通处,墙上挂有学校名人钱伟长、徐匡迪等照片;四楼主要为中外文期刊阅览室,收藏所有中文现刊和报纸以及文科86年以后的合订本期刊;五楼为多媒体阅览室,提供电脑为师生查阅电子资料。六楼设有两个文科阅览室,收藏了中图法A大类到Z大类中文文科图书15万余册;七楼为两个理科阅览室,收藏有中图法G大类到Z大类理工科类中文图书及西文理科图书,总计15万余册,提供开架阅览;八楼主要为古文献古籍工具阅览室和文科研究阅览室和美术阅览室。除八楼外,图书馆每个楼层都设有自习位,总计约1200个,与上大四万余名的师生数量相适应,充分考虑到了师生阅览、学习的需要。


#钱伟长图书馆#

(点击图片查看建筑全貌)

钱伟长图书馆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占地18000多平方米,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等实体空间为一体,融合上海大学博物馆实体馆藏、钱伟长纪念展展厅、上海大学校史展展厅、图书馆读者服务等多功能于一身。其外观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造型设计,是由七个横切面形状不规则,扁平的三角椭圆柱体堆积而成。周边学院建筑楼群紧挨着坐落在图书馆西面。钱伟长图书馆门前的广场建有钱伟长雕像,建筑整体呈圆形,与整个东区内教学科研大楼的方形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

钱伟长图书馆共七层,分别设置了钱伟长纪念展、上海大学校史展、书香谷、科学家书屋(伟长书屋、匡迪书屋)、专题阅览室、特藏阅览区域、学术交流空间、视听区域等。馆内现有馆藏20万余册(种),其中以钱伟长、徐匡迪捐赠为主体的特色图书3万余册,实物及影像资料馆藏5000余种,是集学科交流、图书贮存、资料阅览、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共享平台。

书香谷是以一个被书架环绕的休闲阅览室中庭,它取代了通常只有交通和纪念作用的大堂,引入阳光作为整个“谷”的中心。当读者进入书香谷时,时常会被其四周墙壁都是图书的建筑布局而感到震撼。书香谷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半开放的圆筒状,通过它可以直通三、四、五楼的中庭。

“匡迪书屋”原位于宝山校区校本部图书馆的八层。钱伟长图书馆建成后,“匡迪书屋”按计划迁往该馆六层,集中展示徐匡迪院士捐赠的图书、藏品等资源。徐匡迪院士本人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向上海大学共计捐赠图书7533册,家具9件,藏品176件。



日月流转 寒来暑往

在上大学子的共同记忆里

图书馆灯光闪耀 点亮知识灯塔 指引方向

泮池湖水 波光荡漾 映出年少青春模样

溯园小径 紫荆葳蕤 沐浴霞光

也正是这些记载了历史的上大风物

凭借一砖一瓦 诉说着岁月沉浮

通过飞檐斗拱 见证着文明绵延


而今恰逢初秋

上大园又将迎来许多青涩面孔

 以一句“你好,新生”开始

风扬起新的船帆

让我们一起就此启航~




往期推荐


这个暑假,这些SHUer不一般!

研途·迎新季|@2023级上小研,这里有你想看的宿舍指南!

快来加入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吧!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来源|上大故事

制图|姚静怡 马雨婷

文案 资料整理|陆祺凤

编辑 编审|罗可欣

责编|柳杰



为上海大学研究生“一键四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