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传记:周永康的草莽岁月

2018-04-04 全力以赴的 九章刑辩

辽河油田时期

周永康(左二)查看辽河胜11井


盘锦到北京,如今乘高铁只需3个半小时。而仕途上的周永康,用了18年


当曾经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第一次以白发苍苍的形象示人,并“再次表示认罪、悔罪”时,康清明正在盘锦辽河油田机关广场上,和几名退休干部谈笑风生。


在当地,康清明也被众人称为“康师傅”——这本是网络世界中民众对周永康的代称。康清明是周永康到辽河油田参加工作后的首任领导,是“康师傅”的师傅。


47年前,年轻的石油地质队员周永康来此工作,在这里娶妻生子并一路升迁,仅用16年时间就当上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同时成为盘锦市首任市长。1985年,他前往北京,最后官至政治局常委。


这是周永康宦途轨迹的原点。


实习技术员

漫无边际的红色中,井架与“磕头机”林立,输油管道伸向远方。


每年十月,大片碱蓬草成熟,辽宁省盘锦市西南部近20万公顷的滩涂红得发紫,游人络绎不绝。若不是石油资源被发现,盘锦或许会成为旅游名城,城市的故事也将与周永康无关。


1968年1月,包括他在内的4名年轻人,来到这片荒原,参与前期勘探。初来乍到的周永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辽河油田的开拓者之一的童晓光的记忆里,已经是个模糊的身影。童晓光时任地质队综合组组长,而周在构造组当技术员,两人算是上下级关系。


“67年底,大庆油田机关在不断的武斗。”童晓光觉得对于年轻石油人来说,辽河至少意味着可能的、实现个人理想的机遇。


周永康工作的第一站,是康清明担任主任的六七三厂下属的一个地质勘探队。


和很多勘探队工人一样,实习技术员周永康开始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野外生活,在职业生涯的最初,他的才华和实干精神,在老领导的回忆中,仍是值得肯定的。

辽河油田冬天极冷,作为拓荒者,周永康跟其他工人一样,经受了恶劣的天气与环境,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艰苦条件下工作。从住地到工地,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解放牌敞篷车,往往到工地时,人都冻僵了,要司机抱下车,活动十多分钟后脚才慢慢有感觉。


当时辽河油田被称作盘锦垦区,跟劳改监狱毗邻。盐碱地只适合种水稻,荒草甸和芦苇塘遍布四周。他们吃高粱米,喝水坑里的水,住风一吹就透的铁皮房。


康清明回忆,周永康那时表现得非常勤快,“搬东西、扛爆破线,每天主动问有没有开水、擦桌、扫院子,有什么事主动向我请示。”周永康同时还负责给康清明写讲话稿,“条理清晰,写得很好。”


邻居和丈夫

“那一批人里,无论是专业业务还是政治素质,周永康都是最突出的。”童晓光说。不过他很快发现,周永康的志向不在于业务,政治上的肯定似乎是他更大的兴趣所在。


童晓光记得,队里最早的100多人里,陆续有18个人因连续不断的运动给“搞了下去”,但资历尚浅的周永康始终屹立不倒,并在此过程中打牢自己的根基。他说,因为周永康离业务越来越远,所以两人虽为邻居,接触渐渐减少。


一位周永康当时的同事回忆,“有一次周说,我以后跟你们走的人生道路完全不一样。”


1969年春,地质队发现了兴隆台油田,由此开始了大规模勘探的“辽河石油会战”。参与会战的石油工人的记忆,被各地一次次油井井喷所占据,谈起当年的场景,他们眼里依然露出单纯而热切的光亮。



1989-1990年兼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的周永康(左二)在与下属讨论工作

44 35696 44 15825 0 0 2050 0 0:00:17 0:00:07 0:00:10 3504 44 35696 44 15825 0 0 1814 0 0:00:19 0:00:08 0:00:11 3504 44 35696 44 15825 0 0 1627 0 0:00:21 0:00:09 0:00:12 3504 44 35696 44 15825 0 0 1476 0 0:00:24 0:00:10 0:00:14 599


此时,刚来不到一年的周永康已升任整个地质队的整党小组副组长,在听取“比他级别高的连队领导和年长不少的老专家的思想汇报”之外,还在忙着追求着王淑华。


当时就有说法认为,周永康结婚,有“从政治出发”的考虑。


周永康在石油大学曾谈过一个女朋友,后来因对方成分不好,工作没多久后两人告吹。一个叫吴洪民的将王淑华介绍给了周永康。


王当时是采油厂某支部的干事。尽管老员工普遍认为她人好、能干、生活简朴,但不少人觉得周永康与她的结合“比较亏”。在媒体的描述中,王淑华很瘦,皮肤黑,面相也显老,看着比周要大好几岁,而且“学历上有差距”——王是技校毕业。


有人暗地里劝过周永康“不要跟王淑华”。可是,在那个出身论和成分论盛行的年代,王淑华的工人家庭出身足以令周永康艳羡。介绍之初,王淑华不接受周永康,“周永康多次去找王淑华,两人才确立了关系”。一年后,周永康与其完婚。


不过,周与王淑华的感情并不和睦,有次周永康在石油部开会,王淑华大闹会场,原因是王怀疑周“在外面有人”。


两人大约在1997年离婚,两年后,王淑华到十三陵附近的石油疗养院开会,休息期间到路边遛弯,被一辆军车撞死。


周永康何时开始“在外面有人”尚不得而知,但据公开报道,王淑华过世两年后,周永康迎娶了比自己小26岁的央视前女编导贾晓晔。贾在同事中的口碑远不如王淑华,“贪玩,上班有一天没一天”。


两面派

声调抑扬顿挫,带有浓重的齉鼻儿音,讲话很有水平——这是大多数油田职工对周永康的印象。


这个名字,当时更多的是出现在大喇叭中、简报的通讯稿里、以及传达运动精神的文件落款处。


没到三年时间,周永康就从普通的技术员,升任为地质团区域室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曾经的上级童晓光还是干活的,而他已经相当于管事的了。而且,即便拥有教授级高工职称,周永康在辽河油田也不被认为是专家型官员。


“很会处事”,是当时周永康被公认的过人之处。辽河油田原总工程师称,周在辽河期间,大多数时候从事管理和政务工作,尤其“在协调上下级关系上”颇有才能。


一次,康清明和物探处书记纪航聊天,中午,周永康进来打了个招呼,直接去食堂打了两个菜,买了一瓶酒,端回来给两位领导在办公室吃,转身就走了。“他知道我们俩人熟,仅仅端菜来,但不陪吃饭,做得恰到好处”。


这种会处事也体现在对下级的关系上,他很擅于利用职权照顾手下利益。有一次,仪器站员工开着仪器车出了车祸,周学政作为仪器站负责人也被罚赔60元,他写大字报喊冤,周永康知情后让财务补发了扣款,替周学政免除了责任。


“东北人交朋友,就喜欢交周永康这样的。”一位熟识他的退休工人称,“他讲江湖义气,你为我做过事儿,我一定会回报你,“连‘洗脚丫鬟’都照顾到了”。不然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命做事儿,你又怎么继续往上走呢?”


周的这一草莽时期就有的特点,显然被沿袭到了高升“庙堂”之后。从日后周永康历任秘书的位置安排来看,周永康显然是照顾有加。而他们在被安排到重要岗位后,也确实一直在为周永康“卖命”。


老领导

石油大学老教师贾昌明曾表示,周永康在班上30多名学生中,“表现很平庸,没太听说过这个人,后来到石油部才知道是我学生。”但是当时的校领导对他却印象深刻,媒体称周永康当时是“保皇派”,对党委书记刘长亮多有保护。


在辽河油田,不同的人口中,对周永康也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


有人说他关心下属,“深夜加班,周永康亲自买东西去给我老公吃,我从外地调来,不用讲人情,周就安排下属办了户口。”


有人认为他作风严厉,有一次发现管子站配送的钻杆有一根有隐伤,他毫不留情地让负责人抬着钻杆到各井队“巡回检讨”。


也有人说他急功近利,在政治任务来临时擅长连夜表演,1979年2月16日晚,为了传达中央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通知,周永康要求办公室机关人员连夜讨论并收集情况,而他在前半夜就亲自跑遍油田各个会战现场。


也有人说他弄虚作假,本来按设计需要打14米深的井,在周的带动下,打了9米就宣布提前完成任务,还得到表扬。



周永康任塔里木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时,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同事们对其褒贬不一,周永康本人的仕途却顺风顺水。1973年,作战指挥部变更为辽河石油勘探局,周永康组建了辽河油田物探处,并任第一任处长,此时距他到辽河不过五年多时间。三年后他再次被提拔,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又升任副局长。


当时的辽河油田有众多和周永康一样的大学生,为什么周永康升迁速度如此之快?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与刘长亮密切相关——1970年起,刘长亮任辽河石油勘探指挥部政治委员。周永康也许不曾料到,昔日对领导的保护,日后会换来领导对他的提携,但这却勾勒出了周在学生时代就有的高超的算计和拿捏平衡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70年,39岁就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副书记兼总地质师的王涛,亦对周永康比较赏识。1985年,王涛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也就在这一年,周永康告别了自己深耕18年的盘锦,调任石油工业部担任副部长。


关于周升任的原因,《中国企业家》报道了另外一个版本:1980年代初,分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余秋里视察辽河油田,当时周永康刚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副局长不久。到1985年底,据说是在余秋里的亲自点将下,周永康从辽河晋升进京。请关注公众号:国内情报局,看更多领导人情报信息。


不管哪一个版本中,周几乎都以两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升迁,在老同事看来,“的确太快了。”


政坛新星


周永康自己评价盘锦的岁月,是单纯而充满激情的:“在辽河的18个春秋,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是锻炼成长最重要的阶段……”


不过,辽河油田方面似乎不想与周永康有更多纠葛。周落马后,辽河油田的保安曾直接拦住采访者,《辽河石油报》的负责人也不愿提供刊有周永康报道的旧报纸。


可是不得不承认,在他的经营下,1983年9月,辽河油田原油日产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1.8万吨,成为全国第四大油田。周永康在辽河油田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又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经验。两年后,他调到国务院任石油部副部长,成为政坛新星。


1988年,石油工业部转制拆分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周在中石油当副总经理。


“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些骄傲不满了。”童晓光说。这主要体现在周对中石油总经理王涛的态度上。王涛从石油部部长到中石油总经理稳稳干了10年,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做副职的周永康无法“继续往上走”。


2002年调至公安部后,“就无法拨通周的电话了”,康清明说。2007年,许多老同事依然是工程师,周已经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序列,此后在新闻中大起,又大落。


周氏命运令老同事不胜唏嘘。作为同学和同事中的另类,他选择的是另一条人生道路:不事业务,精于钻营,可是如今已73岁的周永康也未“修成正果”。这与诸多同期起步、终身奉献石油事业,甚至刻意与他保持距离的故人们形成鲜明对比。


周永康确实爬到了故人们难以企及的高位,却又免不了轰然崩塌,老来身陷囹圄的惨痛境地。他最终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在离开盘锦30年后,2015年6月11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本文刊载于《明周刊》总第71期

(2015.07.27)

编辑:邹玉杰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