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颜”有方!苏州这个区如何在“青山绿水”间再造发展优势?
“双十一”到啦
很多小伙伴今天上班时
是不是这样的状态呀
说到购物
咱们苏州还是有很多好去处的
比如园区
名为工业园区
却看不到烟囱林立、烟尘锁城的场景
园区的生态环境
大家有目共睹
无论是金鸡湖畔的水光潋滟
还是阳澄湖畔的白鹭齐飞
又或是独墅湖畔水天一色的风雅书香
苏州工业园区用25年时间
在一片水田洼地上书写了一部
“颜值”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评价指标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 今年前8个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低4.7%,省控地表水断面100%达到三类水标准……
➤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域禁燃高污染燃料,超额完成减煤任务,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建立阳澄湖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三级“河长制”,明确262名“河长”,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 在净土保卫战中,严控土壤风险,率先开展“地块全扫”,对所有拟回购及拟出让地块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确保“净地流转”。
➤ 在园区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率达45%,人均绿地面积近30平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6%。
绿色发展
已成为园区发力奔跑的新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园区在探索绿色发展过程中的
那些亮点吧
产业升级驱动绿色发展
一座工厂所有运营设施100%“零碳”
生产过程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今年6月25日,欧莱雅苏州工业园区尚美工厂举行“零碳工厂”建成典礼。企业通过新建的分布式能源站,将上游企业输送的沼气转变成工厂生产所需的蒸汽及绿色电力,可满足每年约18000吨的蒸汽用量和每年180万度的用电需求量。此外,采用能源四级梯级利用模式,还可回收热量6200吉焦,用于加热软化水。经第三方环境咨询公司审计,该工厂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国际碳中和标准,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从1996年落户园区,到如今成为集团在亚太地区产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欧莱雅苏州尚美工厂的“零碳”之路,伴随着园区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发展理念。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就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之中,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等,一次性预留1800亩环境基础设施用地。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期实施,分步推进。近年来,辖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新逐渐成为园区绿色发展主要动力;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三大新兴产业,成为园区的必然选择。
协同处置实现资源再利用
一座循环产业园日产1万立方米天然气
餐厨垃圾收运进站,预分选、制浆、除油除砂、厌氧发酵,产生的粗沼气提纯后成为天然气,固体残渣则部分用于有机堆肥,部分经过污泥干化后焚烧发电……在园区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现场,平均每天有265吨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能产生1万立方米天然气和5万吨可用来制作生物柴油的毛油。
在金堰路上,除了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周边还集聚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热电厂,形成了一座循环经济产业园。按照“产业协同、循环利用”模式,污泥厂利用热电厂的余热蒸汽干化污泥,干化后的污泥用于热电厂掺烧发电;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使用的热源来自于热电厂,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提纯达到国家二类气标准后接入燃气管网;污水厂的中水通过管道输送给干化厂和热电厂,作为冷却水使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正是凭借这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集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等多环节的资源再生利用。
“目前,我们的餐厨垃圾收运已覆盖园区所有商业载体、酒店、学校、企业食堂,并在12个居民小区进行试点。”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还预留了2条生产线,当收运的餐厨垃圾超过一期300吨/日的处理能力时,可随时在新生产线上安装设备增强处理能力,助力园区最大限度实现物质的减量、循环和能源的梯级利用。
机制创新优化治理体系
一个环境伙伴计划让企业有了“智囊团”
去年8月,园区国土环保局启动了环境管理合作伙伴计划。一年多来,这个由政府、企业、专家团队和技术支持单位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新机制,让园区不少企业有了环保“智囊团”。
➤ 园区国土环保局定期开展局长沙龙、环保论坛、专题巡讲等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 公益性组织EHS(环境、健康、安全)协会指导企业分析环保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和组织为企业答疑解惑……
小伙伴们,是不是很赞呀
愿咱们苏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精准把脉!Ta深入一线问需求,为企业纾难解困
以“水”为笔,绘美苏州:践行生态保护,打造亮丽名片
投票啦!2018年度“十佳好故事”请你来评
来源:整理自《苏州日报》
图片: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环保、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网站、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