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初的心行最远的路!Ta们为环境“减负”,为生活添彩!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同处一片蓝天之下的我们
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其实我们身边就隐藏着不少“无名英雄”
怀揣着绿色梦想
Ta们不断前行
Ta们就是环境守护者
今天,小编继续来给大家介绍几位
(以下排列无先后顺序)
曹文千
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一部《阿甘正传》激励了很多人,特别是“跑步”的桥段,阿甘的单纯和坚持充满了梦想的力量,即使只是一个小梦想。而在环保公益事业的道路上,曹文千,这位张家港普通的人民教师,也正奔跑着,且坚持不懈,用她的话说,要“以最初的心行最远的路”, 用汗水浇灌绿色梦想。
一份珍藏的环保回忆
阿甘之所以让人钦佩,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对自己所认同的事,身体力行且坚持不懈。而对于曹文千来说,环保就像是一颗种子,只要你根植在心中,它就会慢慢生根发芽,所以,当最初的环保种子在其心底种下后,她便坚持不懈用行动说话。
曹文千告诉记者,关于环保她有很多珍藏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有一份回忆尤其珍贵。“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环保’新娘。”曹文千说道。原来,当初曹文千结婚时,并没有采用一些惯常的婚礼形式,而是举行了一次“环保”婚礼。
租用张家港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作为婚车,新郎新娘骑着自行车奔向“爱情殿堂”, 婚礼仪式就在就职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婚宴则安排在学校食堂,曹文千表示,在这场环保时尚的低碳婚礼上,自己不仅收获了亲朋好友们的真挚祝福,还为环保助了一把力,这样的回忆值得一辈子珍藏。
环保种子正在茁壮成长
曹文千不仅是个环保新娘,还是一个环保老师,更是一个环保志愿者、环境守护者。
作为一名环保老师,曹文千在学校带领学生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家乡的小河”“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等课题。从废纸、废塑料瓶的回收,树木、花草的领养,到节水节电进行调查,她在各级环保比赛和活动中培养了大量的青少年环保骨干和后备人才。
“我们常常会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亲手去种植,去感受,为的就是让他们了解自然,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曹文千表示,在其学校十分受欢迎的校园“开心农场”项目就是这样,“开心农场”给了学生亲手种菜、管理菜园、收菜的机会,学生们在体验中了解自然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各种环保常识。
的确,当你真正去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才能认识到其中的问题,也才能真正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环境。
之后,曹文千组建起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其又成为了一名环保志愿者,一名环境守护者。
曹文千介绍,协会目前有环保先锋、倡导者、普法者、践行者、监督者五支队伍,是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业志愿服务支队之一,是第二批“三色花开,快乐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成长驿站。
显然,此前在曹文千心底种下的那颗环保种子,不仅已经生根发芽,而且正在茁壮成长。
眼见已然绿树成荫
如今,环保的种子早已不只是在曹文千心中成长,也在众多与曹文千志同道合的人心中茁壮成长。
曹文千告诉记者,在一年的时间里,协会累计开展各类环保公益项目活动93场,参与人次达10527人次,协会统筹了26个环保志愿服务团队,整理策划出38个环保志愿服务项目。
在不断的实践中,团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环保志愿者,如用心、用情去做好每次活动,总服务时长达2115小时的高玮基,还有创作了《蝉鸣声声的夏天》《小寄居蟹的日记》和《失落的世界》环保主题的绘本的黄蕾烨……每一位环保志愿者都是美丽环境的守护者,他们坚信只要有心,就能有所作为。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曹文千常说,自己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没有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些细腻的情感记忆,又该寄托于何处?好在,一人为木,两人为林,众人为森林,当初那颗环保种子眼见已然绿树成荫,未来,只要继续用心浇灌,定能守护住那份美丽。
孙钦敏
张家港市人民广播电台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总是扮演着各种角色,身兼多职、一专多能早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儿。对于孙钦敏来说,亦是如此。他是一位人民广播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今他又成为了一名环境守护者,且正为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新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智。
这个“斜杠青年”又添新称号
前些年,流行着一个词叫“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于只有“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孙钦敏就是其中之一。
孙钦敏告诉记者,他首先是一个广播人,自2006年来到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开始,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其次,他还是个教育人,自2016年起,他便开始进行“语言表达艺术”教学研究,培养了许多热爱播音与主持的学生;再次,他是一名环境守护者,2017年,他成为了江苏省首批“环境守护者”,而这也是其“斜杠青年”名片上的最新称号。
说起这个新称号,孙钦敏表示,还要从自己与环保结缘说起。原来,近些年,孙钦敏一直通过创意制作广播公益广告的方式助力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其众多作品中,一个名为《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水》的作品得到了国家水利部新闻宣教中心的肯定和推广,孙钦敏也因该项目而获得了“2016水公益人物提名奖”。自此,孙钦敏便在环保公益事业的大道上迈开了步子,并在2017年成为了江苏省首批“环境守护者”。
去寻求心底的那份共鸣与认同
用创作广播公益广告的方式去助力环保公益事业,这让孙钦敏显得与众不同。当然,这可并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相对于画面,声音更加抽象,你需要把声音具象化,才能准确传递出需要传递的东西,并且引起大家心底的共鸣。”孙钦敏告诉记者,这可是相当不易的事情。
例如《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水》这个作品,孙钦敏介绍,除了通过街头采访去录制成年人和孩子、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于“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水”这个问题的真实回答,他更去搜集了各种水声,包括自然界的水声和生活中的水声,再精心编排,最终才完成了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品。
那么,这么难的事,孙钦敏为何会如此坚持呢?孙钦敏表示,在环保公益事业中,宣传环保理念很重要,作为广播人,他必须站在宣传的第一线,这是自己的特长更是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孙钦敏想通过广播公益广告的形式引导大家认识、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并引发大家对于环保理念的认同,从而自发地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只有有了心底的共鸣和认同,才能让环保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孙钦敏说道。
聚集更多创意再出发
如果把人生长路切割开来的话,人生就会变为一个又一个阶段,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然后再踏上下一个起点,赶赴下一个终点。对于孙钦敏来说,此时自己也正处于赶往下一个终点的路途中。
“创作广播公益广告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意,我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下一阶段,我将培育更多新力量。”孙钦敏这么想,也这么做了。
2019年,孙钦敏被南京大学聘为学生创业导师,主讲节目创意与声音制作,他将环保公益广告创意制作融入到了教学中去,“大学生思维活跃,通过这种方式,我相信能凝聚更多创意来为环保助力。”
对于“斜杠人生”, 很多人都选择了“更多”,但只有一小部分能承担起“更多”。而在孙钦敏看来,自己的这种选择是认真而严肃的,正是因为这份认真和严肃,让他在平日里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孙钦敏表示,未来他还将继续延续这份认真和严肃,“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对于环保大事业,他会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职业优势,创新不止,为环保公益事业持续不断贡献力量。
吴勇
昆山市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他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这是吴勇的座右铭。从昆山市图书馆到昆山市义工联合会,再到昆山市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以下简称“鹿城环保社”),吴勇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聚集环保公益的新力量,尽心尽力做好环境守护者。
其实从吴勇的座右铭来看,他就有一副愿意帮助别人的热心肠。即使是在当下,其实做公益也从来不是一件能赚钱的营生,但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为着一些素未谋面的人,为着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副热心肠
吴勇告诉记者,在创立鹿城环保社之前,自己是昆山市义工联合会的秘书长,是一名长年关注、帮助社会弱势人群的志愿者。多年的公益志愿服务,让他对于我们身边的人、事,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所以,其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并成为一名环境守护者也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2013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到现在,鹿城环保社已经快走到了第8个年头,这个由专业环保工作人员与热心关注环境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方面持续发光发热,他们的身影在昆山的各大社区、学校常常出现,与市民一起为城市的美好环境共筑守护之墙。
从垃圾分类做起
对于苏州而言,垃圾分类无疑是众多环保话题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吴勇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2年,他就开始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而这也是其与环保公益结缘的第一个“闪光点”。
“那一年,我设计了我的第一个与环保有关的公益服务项目——《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吴勇说道,该项目次年获得了政府资金支持,项目覆盖面从一个街道扩展到三个街道,受益人数和覆盖面得到了明显扩大。
吴勇介绍道,就此,自己在垃圾分类方面新成果一个接一个——《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共享自然》《生态清澄》《生态益家》《社区垃圾一起分》等项目都得到了好评。更值得注意的是,吴勇还将在公共管理专业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知识想结合,把社工服务手法技巧运用在公益项目服务中,立足垃圾分类、倡导健康绿色生活,他做“小事”也足够专业。
从源头出发为环境“减负”
吴勇告诉记者,在这么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真正做好环保工作,还得从“源头”抓起。“比如在做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们更注重如何实现垃圾减量。”吴勇说道。
的确,其实,垃圾分类涉及了分类、转运、处理等多方面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那么,如果能在源头就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是不是就能给后续的工作大大“减负”,同时也能给整个环境大大“减负”呢?
为此,吴勇想出了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变废为宝以实现垃圾减量的目标,“混合了糖和水的厨余垃圾经厌氧发酵后就能变成环保酵素,具有家居清洁、净化地下水,净化空气等很好的环保效果。”吴勇告诉记者,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进行环保酵素制作,下一步,他还在试着推动家庭堆肥和社区堆肥以进一步推动垃圾减量,“这个计划叫‘昆玉震新计划’,我们打算在四个社区进行推动。”
“让天更蓝、水更清、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是吴勇行走在环保公益之路上的理想和目标。吴勇表示,未来,他依然会在这条大道上不断创新,让昆山市民对于美好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让越来越多的环保“有心人”加入到环保公益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昆山的美好与幸福。
刘长毅
苏州科技大学碧水蓝天环保协会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洋溢着青春活力,有着温暖笑容,眼前的这个大男孩叫刘长毅。也许是“术业有专攻”的原因,这个95后的男孩自三年前来到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便一头扎进了环保事业。
“我从小就是一个对环境特别敏感的人,家门前的一条河流发绿变臭,我都会心痛惋惜很久。”刘长毅在进入苏科大后,毅然选择加入学校的“碧水蓝天环保协会”。正如他所说,当初是怀着想为环境保护奉献一点绵薄之力的心情加入了协会,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大手拉小手 让环保的种子生根发芽
刘长毅仍然记得2017年刚进协会的时候,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他都还很欠缺,于是便在学姐的建议下,选择了小学环保课作为自己的新起点。
在一所硬件设施不是特别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就读的小学,刘长毅和社团成员在校园的内河就地取材,现场采集水样本,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净化水”的小实验。
“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孩子们好奇的目光。那时我便想,如果能在这些小朋友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环保的种子,那么待他们长大时,这些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刘长毅说道。
刘长毅还将课堂搬到了苏州科技大学的环保实验室,在他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同时,刘长毅和协会成员还向他们讲解了各设备的原理以及作用。期间,大家还进行了现场实验,通过动手体验让孩子们对环保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从校园到社会 誓将环保进行到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长毅将目光投向更大的社会范围里,通过参加比赛、调研实践,将环保理念更有利地传递出去。
刘长毅所在的“碧水蓝天环保协会”每年定期承接官方环保组织的项目活动。2019年6月,他们承接了生态环境部的“清洁水中国行”系列活动,2019年7月份承接南京青环志愿服务中心的水质调研活动。他们前往东太湖进行水质调研,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并给出水质结果,同时刘毅和他的同学还对周边的社会人员进行了环保宣传以及问卷调查,让人们能更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另外,刘长毅还会利用暑假开展环保实践。2019年暑假,刘长毅和协会成员进行三下乡调研,对某些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所涉及企业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并确定了下一阶段清查和详查的企业名单及路线。面对着数以万计、复杂的企业数据,刘长毅和协会成员们理清筛选思路和方法,全身心投入到繁琐的数据筛选工作之中,最后圆满完成。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刘长毅常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相信只要努力,他们在各种环保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会获得更多人的赞赏与认可。
的确,当你耐心为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时,环保就在你热情比划的双手上;当你弯下腰捡起路上的垃圾时,环保就在你微微沁出的汗水里;当你作为一个志愿者为公益活动出谋划策时,环保就在你和其他志愿者认真执着的探讨中。
点滴积善,环境守护就在我们身边。你我同行,才能共同守护和营造苏州美丽的绿色家园,这一点,刘长毅一直在做。
点“在看
亮明你对苏州生态环境的关心!
来源:整理自网易苏州
图片来源:网易苏州、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