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启发主任:以病人为先,做血液研究的践行者

献礼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

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系列报道

 

以病人为先,做血液研究的践行者

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刘启发

 

本报记者 莫文艺 通讯员 李晓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敢为天下先,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是刘启发教育学生的“口头禅”;同时,他也身行力践,在临床工作中创造性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BV感染防治体系,在国内最早开展MSC用于防治GVHD、植入不良和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等,积极创新工作方法,调动医学的群体协作力量,为病人排忧解难。

 

凭兴趣干活,以病人痊愈为目的

 

刘启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应届毕业生,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人员进行一年的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做出较大成绩。

 

谈及多年拼命工作的原因,刘启发表示这与自己的出身环境有关,“做任何事情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社会,不能让人看不起”,这也是刘启发的人生信条。从业35年,刘启发从未觉得厌倦,“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无比多的快乐和满足感”,热爱这份工作是他多年一直坚守岗位的原动力,找到一个疑难病的治疗方法,发表一篇论文,通过治疗病人得以痊愈……这些小成就都能让刘启发得到快乐和满足。

 

刘启发思维敏锐,思路宽广,眼界开阔,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创新点。作为对移植前后肺部真菌影像学分析的前驱,南方医院血液科无数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都受益于刘启发主任的诊疗决策;在移植后EBV(Epstein-Barr病毒,一种DNA病毒)感染领域,创造性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BV感染防治体系;在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领域,在国内最早开展MSC(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防治GVH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植入不良和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并提出相关新机制。

 

今年4月,一名21岁的青年女患者来到南方医院血液科求医,该患者血常规结果白细胞高达正常值的10倍,血红蛋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血小板更是不到正常人的十分之一。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病情十分危急,必须马上化疗。然而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右心房粘液瘤。如果此时开始化疗,瘤体随时有脱落的可能,一旦脱落,就有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的致命后果。而如果先手术取栓,患者血小板太低,随时会有大出血的可能。刘启发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后,一声令下:上化疗!刘启发彻夜为其量身定制了完善的化疗方案,并联合各科室制定了应对紧急情况的备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如今患者已经顺利缓解出院。“每次提起这次住院经历,这位患者都激动地说‘是刘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而刘启发教授总是淡淡一笑说,这只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学生戚寒洲对他心生佩服。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为病人治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刘启发表示,自己凭兴趣干活,从不觉得痛苦,“一切都以解决病人的痛苦为目的,不为出成果拿奖。”


 

医生是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机结合

 

“医生要从事研究,通过疾病研究来提升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让刘启发有所感悟。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应该具备科学家的良好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大量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医生,才能从工匠变大家。”刘启发表示,不懂科学不懂疾病研究的医生只能算是一名工匠,不能称为大家。医学疾病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人对自身的认识是在肯定与否定中前进的,这就要求医生拥有科研的思维,突破常规去从事研究,将结论变成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按别人说的依葫芦画瓢地去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疾病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有些疾病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会消失,但是在生物链的作用下,会出现新的疾病,这促使我从事疾病研究工作。”另外,刘启发还特别强调了医学要重视人文科学,“三分医疗七分精神,讲的是三分靠医疗的作用,七分靠病人自己的精神状态的作用。”刘启发认为,好的医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把病人的精神状态调整起来,医疗才能起到作用。

 

此外,刘启发表示,医学是一个群体工作,疾病的治疗需要调动整个科室的所有力量。为此,刘启发创新性地将南方医院血液科分成了两个专科和很多亚专科,“属于这个亚专科治疗的就积极治疗,不属于马上转到下一个亚专科。”这样的做法在行内算是首创。目前医学界很多医生都把病人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样的现状让刘启发感到痛心。“我们做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疗,在行业享有盛誉,但并不代表别人水平不行,别人在某一点上水平可能比我们高很多,但是没有把疾病看作一个整体,没有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起。”刘启发举例说,有些病人需要化疗,有些需要自体干细胞移植,有些需要异体干细胞移植,有些需要靶向治疗,但这是整体的一个过程,而有些医生或者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却又要把病人苦苦折腾一番才转到医院或医生手中。

 

为了能将资源有效整合,发挥整个科室的团队协作能力,刘启发认为,首先需要学术带头人有无私的精神,“做这个事情不要考虑自己得到什么,而是让具体干活的人得到报酬,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这也需要学术带头人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尊重他人,“不要把所有的好处都往自己身上揽,把一些次要的台阶让其他下面的人,那别人就愿意跟着你干。”在从医过程中刘启发还特别强调,今天帮助别人是为了明天帮助自己,帮助别人不要求得到回报,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能得到回报,他一直坚信这个真理。


 刘启发(前)指导学生学业。

 

■ 人物

 

刘启发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和感染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6.263)、中华内科学杂志和中华血液学杂志等11家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10余家SCI期刊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审稿专家。曾先后主持1项国家研发研究重点,3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7项面上和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副主编一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学》论著。

 

■ 链接

 

刘主任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以科室为家。上班时间,看到的是门诊和病房里刘主任忙碌的身影;下班时间,看到的是办公室里刘主任仔细阅读文献的神情。在长此以往的高负荷工作情况下,刘主任病倒了。然而,就在刘主任即将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彻夜修改幻灯;在刚刚手术过后的第二天上午,他就坚持去主持参加了科室的移植讨论。当大家来探望并劝告刘主任要注意休息时,他却笑着说:“没有关系的,只不过这次生病最大的弊端就是给别人添了太多麻烦了。”

——学生吕蔚然

 

刘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他会毫无保留的付出,他加班最常干的事,就是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业,刘老师非常珍惜时间,可以说,一年之中除出差之外,每天都是早晨7点到科室,晚上十点离开办公室,他常常教导我们:生命其实很短暂,一生能干成几件事就没有虚度,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并认真干好自己所作的每一件事情。

——学生陈依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科技报(微信号:gdkjbw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