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妖猫传》:一美遮不了百丑

2017-12-26 幕后君 电影幕后故事

陈凯歌,一个中国电影绕不过去的名字。



他早年曾拍出华语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也拍出过《孩子王》《黄土地》等佳片。


但后来“晚节不保”,拍出《无极》《道士下山》等口碑极差的影片。


这种强烈反差,让现在的陈凯歌自带招黑体质,每次新作出来都备受争议。


谁让他拍出过《霸王别姬》呢?


果不其然,新作《妖猫传》上周五上映以来,再次引发巨大争议,口碑严重两极分化。



以评分机制相对客观的豆瓣为参考,妖猫传现在的评分是6.9分


意思就是还行,不是佳作,也不是烂片。


再具体分析,超过10万人的评价中,打四星“推荐”的占36.3%,打三星“一般”的占37.4%,难分伯仲。


最后算下来,《妖猫传》好于49%奇幻片、好于53%的古装片。



这些数据基本符合我对《妖猫传》的整体感受:不好不坏很一般,优点缺点皆明显。


所以在我这里,《妖猫传》就三星,不能再多。


首先,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有一点基本不可否认:《妖猫传》画面很美


其实在第五代导演里,陈凯歌一直是最具文人气质和审美情趣的一个。


即便是烂如05年的《无极》,片中的美术设计也值得称道。



十二年一个轮回,17年的《妖猫传》在美术上的野心更大,陈凯歌势要重现大唐盛世,梦回唐朝。


在上映前两天的一次论坛上,陈凯歌就不无感慨地坦言:我做完了我的大唐梦。


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唐梦,陈凯歌用6年时间,1:1比例还原了那座盛极一时的长安城。



一草一木也都注意透视关系,种植每一棵树,工作人员都要跑至少两万步,测量它与建筑之间的位置。


花这么多时间和心血打造的一座城,不在片中360度展现一番岂不浪费?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前半段,“大唐导游”白居易带着日本僧人空海,边探查妖猫案,边领略大唐风土人情。



很明显,除了叙事的需要,这种边游玩边探案的方式是陈凯歌的私心:你们瞧,大唐活了!


除了布景,影片在服装、化妆、色彩、道具等视觉方面也是极尽华丽盛大,卯足了劲要表现大唐无所不包、海纳百川的气势。



这种视觉上的美更是在极乐之宴上达到了高潮:猛虎化百花、少年化白鹤、鱼跃空中、万邦来朝、霓裳羽衣。



然而,一部电影只要美美美就够了吗?如果够,那我还不如去看一幅美美美的画,省钱省时间。


电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动的角色和故事,以及让我们能产生共鸣的情感


《妖猫传》在这些方面又做的怎么样呢?


我只能说,比《无极》强不了多少,有很多明显的硬伤,顶多是没《无极》那么雷人了。


《霸王别姬》后,陈凯歌电影的叙事经常被人诟病。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软肋,这次陈凯歌找来李安御用编剧王蕙玲(《饮食男女》《色戒》《卧虎藏龙》),和自己共同打磨这个剧本。


然而并没有太大卵用


前半段,杀人妖猫大闹长安城,引起众人恐慌,白居易和空海联手探案,走的是悬疑惊悚的商业片套路



这前半段其实拍得还算中规中矩,节奏比较紧凑,可看性较强。


然而,就当我在享受解谜乐趣时,中途一本李白日记直接让破案变得so easy,前半段积累的紧张惊悚感一下子泄了气


而这本日记,带出了30年前的一段尘封往事:影片后半段围绕杨贵妃之死的一系列往事。



从后半段缓慢抒情的节奏上,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陈凯歌对大唐繁华盛世的迷恋、对大唐由盛转衰的叹惋,以及对杨贵妃之死的惆怅。


但这种节奏和画风上的突变,也势必造成影片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强烈割裂感,让我感觉自己在看两部电影。


说到底,用日记来串联古今,还是太简单粗暴了,生硬不自然


而且到了后半段我们才发现,原来影片真正的主角是杨贵妃。


而且从日本节度使阿倍仲麻吕、丹鹤少年丹龙、白龙到30年后的白居易,再到寻常百姓,好像所有人都疯狂地爱上了杨贵妃。



可是角色动机呢?谁告诉我他们为什么全都这么疯狂地爱杨贵妃?难道仅仅因为她是大唐盛世的象征


这么不接地气、喊口号式的角色动机我不服气啊。


也许只是因为杨贵妃实在太美了吧,美到倾国倾城,我也只能这样肤浅的理解了。


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角色铺垫和情节都铺垫都很仓促,以至于很多情节显得突兀


比如,从白龙到杨贵妃在极乐之宴上的初识,到白龙舍身变猫守护杨贵妃尸体,中间的铺垫太少了。


让我很难理解白龙怎么就突然愿意为杨贵妃做出这么大牺牲,我唯一能想到的还是:杨贵妃是大唐的象征,杨贵妃太美了。



电影开篇这么宏大,结尾却落在了白龙对杨贵妃的小情小爱,为杨贵妃一顿疯狂复仇上,实在是有点反高潮,情感上崩塌了


这种影响观感体验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被网友疯狂吐槽的空海全程蜜汁微笑,我看了也很别扭和困惑。



陈凯歌自己解释说:佛祖拈花一笑,作为一个佛教徒永远要以微笑迎人,尤其是空海,在历史上他的笑很有名。 


可是,我想问陈导一句:有多少普通观众了解佛祖的拈花一笑?知道空海的笑很有名?


恕我才疏学浅,我感受到的只有一个自视清高的和尚的形象。他拿着那股劲儿,显得太装了。



一部作品难道不是应该用作品本身说话吗?电影难道不是应该用电影语言说话吗?


如果我看一部电影,还得补习大量课外知识才能get到某个点,或才能有某种体验,这是不是说明这部电影很不接地气呢?


就像网上很多影评在那长篇大论地解析《妖猫传》的深意,引经据典地说这片如何如何有文化、有内涵。



抱歉,那只能说明影评比电影本身好


我文化程度不高,我只想通过我看到的《妖猫传》本身来评价《妖猫传》


陈凯歌的想法可能太多、太大、太自我了,以至于《妖猫传》电影本身无法承载。


相比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亡灵节对我们来说本应该更陌生、更难懂



可几乎没有人会看不懂那部电影,或get到里面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不管他们是什么文化水平或有多少知识储备。


区别在于,皮克斯把民族的拍成了世界的;陈凯歌把民族的拍成了自己的。


所以,《妖猫传》口碑现在这样撕裂,还是陈凯歌自己的锅:他以为我们能懂的地方,其实我们不懂,我们懂的地方,他又着墨过多。


他醉心于呈现心中的大唐,但忽视了最基本的创作规律:把故事讲清楚,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也许,以知识分子自居的陈凯歌根本不care我们这些普通观众看不看得懂。


《无极》《道士下山》都是如此,沉迷于自我表达,忘了和观众交流沟通。


陈凯歌和观众之间,好像永远隔着一道思想上的鸿沟。


就像《无极》被骂得体无完肤时,陈凯歌说:你们五年后才能看懂。


这部《妖猫传》虽然没有《无极》那么难懂,但依然混乱不堪,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就算知道,也很难代入情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一部有着华丽外表空洞灵魂的电影,一部作者个人艺术表达与商业模式融合失败的电影。


陈凯歌要是少想想自己,多想想观众,说不定《妖猫传》会真的好看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