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烂片制造机郭敬明,究竟哪里不太行?

幕后君 电影幕后故事 2021-03-02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全部视频内容可在B站搜索“电影幕后故事”


郭敬明自编自导,改编自自己原著,爵迹系列第二部,更名《冷血狂宴》后,告别大银幕,变身“网大”上线。
 
而这部《冷血狂宴》,正是原本18年7月就要上映的《爵迹2》,与16年上映的首部为连续拍摄,在主演范冰冰陷入税务风波后,宣布因“制作原因”撤档。
 

网大《冷血狂宴》首日豆瓣开分4.1,比《爵迹》3.8仅高出0.3,分数稳定后谁会更低实在难以预料。
 
导演郭敬明,最近因为综艺《演员请就位》中S级的挑事能力频频引发热议,这位在节目中把自己当做编导一体青年电影人翘楚的男士,至今导演作品豆瓣评分最高5.0,让人怀疑他莫名的自信是不是误以为豆瓣是5分满分。
 
许多郭先生的粉丝,认为如今郭的风评极差,完全是因为他坚持抄袭、坚持不道歉的“不讲文德”,让很多人无法客观评价他的作品,甚至很多人只不过是嫉妒他的成功与才华。
 

那我今天就单纯从《冷血狂宴》这部电影的角度,不带任何其他视角的,去讲讲郭敬明到底哪里不行。
 
不过话说在前面,《爵迹》系列本身并非就没有抄袭争议,它与覆盖游戏、动漫、轻小说的知名日本ACGN系列作品《Fate》,世界观设定和角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连吉尔伽美什这个源自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的名字,都同时被用在了两部作品相似的角色身上。
 
今天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01
特效
 
说回《冷血狂宴》,既然要客观,我觉得那就应该来先说说它的优点。
 
《冷血狂宴》的优点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首先就是特效水准和建模水准上,相较《爵迹》这部有了相当明显的提升。
 

我为了这期视频特意去重温了《爵迹》,险些工伤。
 
那惨不忍睹的特效水平,光影随时失真,角色面部随时崩坏到你认不出它是谁。
 
最过分的是,人物建模被强行拉至9头身,未作相应比例修改,全员长臂猿,但凡动作场面,一个个就如同非人生物般自带滑稽感,甚至恐怖感。
 

《冷血狂宴》相较而言就好了不少,至少再也不会出现肩膀和脑袋一样大的诡异失调了。
 
不过这属于时间带来的技术进步,很难说和导演有多大关系。
 
特效上《冷血狂宴》依旧存在的问题,就是当动作捕捉角色和完全由特效完成的角色进行战斗时,武力打击感极差,你会觉得两者并非物体的碰撞,而是纯粹贴图的碰撞,不论动作设计再华丽,观众都很难有代入感和痛感。
 

而且《冷血狂宴》里大部分人物的脸虽然更像演员本人了,却没有摆脱毫无血色的僵尸气息,灰白的肤感像是涂了水泥质地的粉底,尤其在演员表情出现抬头纹时,简直每一帧都是黑历史级别的“卡粉”脸
 
 

02
审美

一直以来,郭敬明对自己的上海静安区奢饰品专柜审美都拥有着异常的自信,《冷血狂宴》在美术设计上也继承了第一部的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施华洛世奇审美,亮晶晶、银闪闪,但却一眼望过去就知道是水钻,重点在个“水”字。
 
这种审美构建起了一个看似易碎,但打斗时往往完好无损的世界,人物断臂,衣着也要维持T台走秀般的美感和整洁,让观众无法丝毫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塑料、廉价、网游,这样的“华丽”,与电影所追求的将人带进一个新世界的美学要求,几乎是背道而驰的。
 
 

03
表演
 
反派角色的标志性动作就是邪魅一笑,而且还无一例外都是硬挤出的邪魅假笑,这显然就是导演要求的问题了。
 
请问为什么所有坏人,都把“我是坏人”写在脸上?
 
这恐怕是最低端的反派展现方式了吧?
 

想起在演技节目上侃侃而谈的郭导,再看看他所调教出的演员表演,我只想再问郭导一句:
 
  
郭敬明热衷于邀请以颜值而非演技著称的演员出演自己的电影,其实也不只是因为他的花季少女审美,更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演员才能如同傀儡般任由他摆布。
 
看《冷血狂宴》时你就能明显感觉到,演员未必真的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不是角色,而是在规定场景下,以郭敬明规定的情绪,念完规定的台词,完成规定的动作罢了。
 
这样的工具人,致使我即便连续观看了整个系列两部作品,依然记住的是明星而非人物。
 
范冰冰饰演的鬼山莲泉换脸换配音的情况下,我几乎从头至尾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认出这张毫无辨识度的网红脸,因为明星脸是这些角色唯一的识别标志,一旦连这都没有了,他们最后一丝灵魂也就被抽干了。
 


04
剧情
 
我之所以会去重温《爵迹》,完全也是因为看了10分多钟《冷血狂宴》后,发现自己完全已经不记得第一部的任何一个画面和一丁点剧情了,脑海中只剩一个“烂”字,毕竟已经时隔4年之久。
 
这也是烂片的通病,不值得占用观众大脑的任何内存。
 
但《冷血狂宴》与《爵迹》无缝连接,且不具备任何前情提要的剧情,又逼迫着观众不得不去重温前作,这本就是续集电影应该极力避免的。
 
《冷血狂宴》与《爵迹》一样,都是没有丁点花活的线性叙事,却依旧因为角色视角过多,被呈现的极其混乱。
 

小说是可以不受字数限制自己掌控叙事节奏的,电影则不然,尤其商业片,在两小时内该如何叙事是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模式存在。
 
这点上做的最好的,当属《魔戒》、《哈利波特》系列,它们将原著故事完全电影化,虽然这一过程中面临大量原著剧情的舍弃,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一部电影的要求。
 
显然郭敬明不具备这种能力,两部爵迹无一例外都是角色单薄故事走马观花的流水账,恐怕除了原著粉丝,无法让观众产生丝毫的代入感。
 
影片中快速推进剧情的方式极其单一,就是一个角色以对话或者旁白的形式布置任务,再用旁白和对话的形式解释剧情。
 
ppt动画内容再多,也是ppt而已。
 

片中有太多需要向观众解释的新增设定,都是临时借角色之口向观众说明,毫无铺垫可言。
 
角色时而是导游,时而是游客,而观众则是从头至尾都没有任何代入感的看客。
 
即便不提结尾的俗套剧情反转恐怕连小学生都早就看腻了,大部分观众就算真的看到那里还坚持没有退出,也对任何人物的命运发展都没有一丝关心,只想着“这破片又臭又长,怎么还没结束。”
 
李成儒说,“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我看来,《冷血狂宴》完美诠释了“廉价笔触”,也因此让人毫无共鸣。
 
当我坚持看到了影片结尾,发现爵迹系列并没有就此完结,而是还有续集故事时,我整个人是崩溃的。
 
当我在热搜看到郭敬明说自己卖房也要拍《爵迹3》时,我没憋住笑了出来。
 

作为一个分外精明的商人,郭敬明在遇到下一个愿意为《爵迹3》买单的冤大头前,真的会自己投资拍摄吗?
 
我反正是不相信的,只当他是和被尔冬升怼哭时一样,再次展现了S级演技。
 
《爵迹》当年之所以能拿到多家华语大厂这么高的投资,一来是因为当时的乐视还在无所顾忌的烧钱,二来是《小时代》系列以小博大取得了相当好的商业成绩。
 
很多人把《小时代》的商业成功,归结在当时市场的不成熟,观众对烂片还缺乏判断力。
 
这些人都忽略了,它是诞生在电影票动辄只要9.9的票补时代。
 
属于《小时代》之流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如今面对《冷血狂宴》和郭敬明,观众恐怕只有一种感觉。
 


END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