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颖儿手绘 | 童年的小蜜罐儿——地黄

颖儿 重拾自然
2024-09-04

前几天发了荷衣美女的彩铅版地黄,今日且看颖儿姐的水彩版地黄;两位美女分别带你走进和地黄不一样的故事喔~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路过小区里的一处草坪,不经意发现草坪中一丛盛开的小花,“地黄!”我大叫一声奔跑过去,把旁边的老公吓了一跳。我蹲下来,迫不及待地揪下一朵花,吮吸一下花管尾部,哈!就是这种熟悉的味道!我咂咂嘴,又熟练地揪了一把花攥在手里,这才心满意足地返回。我兴奋地和老公描述花儿的甜美滋味,并给他演示了完整版地黄花玩法:右手将张开的花瓣末端撮紧,吮吸花管尾部的蜜糖,向花管内吹气,迅速从口中拔出,将花管尾部垂直对准左手掌心,击落,“啪”的一声,花管爆开,扔掉,换下一朵……一连串娴熟的动作把他看得直发愣。这是我童年练就的功夫,隔了这么多年再玩,竟然一点都没感觉手生,哈哈!

记得那时的春天里,我和小伙伴们人手一把地黄花儿,走一路玩一路,乡村小径上洒满我们的欢声笑语。不过,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家乡人都叫它“蜜蜜罐” ,直到知道长大之后才偶然得知它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


《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干地黄,列举了其生肌补血等药效,甚至神乎其神地说“久服轻身不老”。 地黄的根状茎自古入药,不加工者称生地黄,经人工加工者称熟地黄。我国古代还将地黄作为马的补药。白居易曾作《采地黄者》诗云:“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苏轼的诗《地黄》中也说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在中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地黄是很常见的早春开花植物。在黄河岸边的老家,清明节前后正是地黄的盛花期。到了辽宁,要等到五月初才能看到这种毛茸茸的小可爱们。那深紫红色并带有辐射状条纹的花管喉部仿佛在说:“快来,这里面有蜜!”醒目的色彩吸引着蜂的目光,也吸引着像我这样的馋猫们的目光。


▲地黄

来小区里休整草坪,再也没有找到地黄花儿的踪迹了。偶尔在野外再看到,我舍不得把花全部揪掉,一朵两朵足矣。每每捏着柔软的花儿,吮吸着熟悉的清甜,听一声“啪”的脆响,内心满满的喜悦。


本期编辑 林云起    本期审核 阿室



声明:本文欢迎阅读者在微博、微信、博客以及其他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谢绝改编、摘录、部分转载,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转载时须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并保留本声明。转载时图片请勿进行任何处理。原作者保留要求符合转载约定与限定的转载方无条件删除转载内容的权利。超出上述许可的转载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报刊、杂志、书籍、内部发行印刷品或宣传单册、其他微信公众号、网站、网店、APP等,如需转载,先请发函至电子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联系。一切超出本声明许可范围,未经本公众号明确许可,以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全部或部分图片或文字,无论用途及使用方式,意味着同意按照下述稿费标准支付给原作者:文字每1字支付稿费20元人民币,字数统计方式以国家版权局最新版《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为准;每1幅图片1次使用,支付1000元人民币稿费。图文版权系原作者所有,原作者保留一切权利,并将追究包括但不限于未遵照上述声明转载的一切侵权行为。谢谢合作。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微信号:zhiwufenleiqun新浪微博:重拾自然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喜欢本文就点赞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拾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