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手绘 | 喜欢白屈菜的缘由
【作者君简介】
颖儿 |博物绘画爱好者
2014年开始关注博物学,进行博物绘画的创作和推广
曾为以下博物书籍绘制插画
▼▼▼
√《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燕园草木补》
√《崀山草木情》
√《滇香四溢》等
2015年11月赴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做发言
2015年12月赴武汉/北京/上海广东
进行博物绘画传播活动
小白屈菜
The Small Celandine
威廉·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
罂粟科小白屈菜呵,
一遇到阴雨寒天,
便畏缩、闭拢,
像许多野花那样;
一瞧见太阳重新在云端露面,
便怡然舒展,
与阳光同样明亮!
喜欢一个人常常不需要理由。但是被一朵花叩动心弦却经常有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它的素雅、也许是因为它的妖艳,也是是因为它的柔美,也许是因为它的勇敢,也许是因为某个人,也许是因为一段往事……
▲白屈菜手绘
譬如,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罂粟科,白屈菜属)是我喜欢的野花,因为这种植物经常成片出现,它们的高度又适宜,从花丛中趟过,自然下垂的手恰好能够模到花朵,一朵一朵一朵,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如同指尖那些花瓣的质感。——好吧,我承认也许是因为我个子太矮的缘故,才会有这么奇怪的喜欢花的理由。
▲白屈菜
▲白屈菜花丛中的我
白屈菜的花期很长,植物志上写着“花果期4-9月”,我没有认真测算过葫芦岛的白屈菜花期有多久,不过感觉起码超过两个月。眼见不少种荚都要熟了,但是很多花还不紧不慢地开着,很多花骨朵还自顾自地膨胀着。这也是我喜欢它们的又一个理由——它们用自己的美丽明艳,长久地妆点着一大片荒野。
▲白屈菜
▲石壁旁的白屈菜
白屈菜花朵的颜色是那种饱和度极高的金黄色,四片哑光的纤薄花瓣有着高贵的丝绒感,即使开败了,花瓣也光彩依旧,绝对没有一丝的干枯暗沉,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花瓣悄悄滑落,迅速消失在翠绿茂密的叶丛之中。这是我喜欢它们的第三个理由:视觉上一直保持着热烈绽放的状态,妥妥滴正能量!
▲白屈菜手绘细节
▲白屈菜
我喜欢白屈菜,其实还有第四个理由——它总是勾起我的乡愁。我每次看到葫芦岛的白屈菜的花明晃晃地盛开,就会立刻想起远隔两千多里的家乡常见的另一种花,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罂粟科,秃疮花属)。白屈菜和秃疮花都有着羽状深裂的叶子,也都有着四瓣金黄柔软的花,它们是如此地相像。
▲秃疮花
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多的。最明显的区别在叶子:秃疮花的叶子大多都长在基部,而且叶子表面有一些灰白的斑。
▲白屈菜叶手绘细节
▲白屈菜和秃疮花叶对比图
不知道秃疮花的名字是谁起的,虽然能够入药清热解毒治疗秃疮,也不至于就直接用了这个难听的名字,真真是没有创意。还不如老家人给它起的名字——鸡蛋花。花瓣金黄、花药雪白,叫鸡蛋花贴切又亲切不是吗?(突然想起南方的鸡蛋花,也是黄黄白白的颜色)
▲云南鸡蛋花和河南鸡蛋花对比图
老家的秃疮花大都长在黄土坡上,清明节左右开花,爬山的时候常能看到,小时候经常掐了一大把攥在手里臭美。农村的长辈们不喜欢秃疮花,因为觉得它除了好看之外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有点烦人——牲畜不吃,打猪草时不小心混进去还要费心挑出来;繁殖能力又极强,一不留神就在田间地头安营扎寨了。
▲秃疮花
白屈菜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橙黄色的乳汁,掐断枝条立刻从截面冒出来。第一次看到有点受惊吓的感觉,因为印象中植物的乳汁基本都是白色的。我查植物志上写秃疮花也写着全株有黄色乳汁,从小常玩的我居然却没什么印象呢,好奇怪!
▲白屈菜的黄色乳汁
画材
纸:获多福高白细纹300克
笔:达芬奇373零号
水彩:史明克大师级36色
一直努力请鼓励~
本期编辑:西遇 本期审核:阿室
重 拾 自 然
— 让科普更加科学 让科学更接地气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号: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注:本公众号由重拾自然工作室运营
重拾自然工作室长期承接以下业务:
野外科学考察,物种鉴定,科研材料采集,户外拓展活动与博物旅行,家庭园艺,自然、文创课程分享,自然类自媒体运营与主题影展,基础农产品推广与自然农业传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动和产品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阅读者在个人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谢绝改编、摘录、部分转载,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转载时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并保留本声明。超出上述许可的范围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印刷品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先发函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联系。如有非法转载,将追究一切侵权行为。公众号长期接收自然类原创文章,投稿可发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