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颖儿的博物手绘|“寂静”的冬枝

颖儿 重拾自然
2024-09-04

颖儿 

博物绘画爱好者

2014年开始关注博物学,进行博物绘画的创作和推广

曾为以下博物书籍绘制插画

√《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燕园草木补》

√《崀山草木情》

√《滇香四溢》等

2015年11月赴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做发言

2015年12月赴武汉/北京/上海广东

进行博物绘画传播活动


东北的冬天没有花,那就看看冬枝,仍然可以感受到自然生机。

——颖儿


大东北的冬天,寂寥而漫长。就葫芦岛而言,进了十一月就进了初冬。葫芦岛没有南方人司空见惯的蜡梅、梅花、茶梅等冬花。在长达五个月的冬天里,放眼户外,除了偶尔的松柏暗绿点缀之外,天地间永远都是枯槁寂静死气沉沉的一片。一直要到来年三月下旬,才有早开堇菜、蒲公英、荠菜、米口袋等勇敢的第一批春花零星出现。

对我这个冬季忧郁症患者来说,在长长长长的冬天里,缓解郁闷心情的方法除了画画、晒太阳、运动之外,还可以观察冬天的树枝。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在树枝上欣赏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获取些许心理慰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花草树木都是春天萌芽。但事实上,树木的苞芽(包含胚叶、梗和花)通常在夏季形成,然后逐渐长大,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或者休眠,准备过冬。叶子掉光之后的冬天,就是观察它们的最好时机。

《怎样观察一棵树》中说道:“冬芽或潜伏芽,让我们知道这棵光秃秃的树依然是有生命的,它只是在等待,它明年的叶片和花朵,已经写入了苞芽里。苞芽也是冬季辨认树木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每个树木物种都有其独特的苞芽形态。”

为了防止脱水,大多数的苞芽最外层都有保护鳞,鳞片的数量可以是一片或者多片。许多的鳞片交错排列的样子,让人想起菊科植物的总苞。

冬天的树枝上,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苞芽,还能看到树叶脱落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叶痕——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扇形、月牙形……,叶痕上还有一些小点点,那是维管束的痕迹。所谓的“维管束”就是叶子与枝条之间联系(能量进出和水交换)的通道,而不同的树有着不同形式的通道排列。秋天叶子落下时,通道也随之断裂,留下点点印痕就是“维管束痕”。 “我喜欢把叶痕当作一种小小的家徽,因为许多叶痕都是盾形,而其中的标记可以为物种的身份提供线索。(《怎样观察一棵树》)”

大寒过后,葫芦岛也越来越冷了,最低气温稳定在了零下十几度。我前几天散步,突然想起那篇文章,想顺便观察路边的枝条,实在太冷不能长久站立,所以在寒风呼啸中采了一些标本带回室内(此做法不够环保,请勿效仿)。

回来越看越有趣,除了画下来,好像别无他法。

和平日里远远望去的光秃秃树枝的感觉完全不同,近距离仔细端详,采到的9根树枝是如此大不同:毛白杨、金银木、香椿、山桃、垂柳、银杏、丁香、榆、毛樱桃,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颜色、皮孔、质地和光泽,也有着不同的苞芽、叶序、叶痕和维管束痕。

毛白杨的苞芽尖尖的,硕大豪放,透出一点绿色;银杏的苞芽都镶嵌在短枝的尽头,很是低调;榆树的保护鳞长着绒毛,把苞芽裹成一个一个圆溜溜的小毛球;垂柳的保护鳞只有一片,像个剑鞘;山桃和榆叶梅都是蔷薇科,苞芽有点像,但是山桃更粗、直、壮,分枝也少;金银木还残留着几颗红艳艳的果干,丁香的枝条还带着一簇去年的果荚,都裂着小嘴,精致可爱。

最喜欢看的是臭椿,棕中透绿的枝条上,点缀着一个一个黄白色的心形叶痕,维管束痕或7或9,点缀其上,就像手工缝上的细小针脚,清新文艺萌萌哒!

悬铃木和玉兰的苞芽也非常有特色,可惜忘了观察,也就没能画下来。人生何处不遗憾,有了遗憾也就会想着弥补,也就有了新的动力。

《怎样观察一棵树》里还有一段话很是喜欢: “当你看到叶痕及其伴生的维管束痕,你看到的是树木为了生存,舍弃一片叶子留下的一个愈合点。因为在冬天,阳光少,对落叶树而言,叶子是一种负担(如果是在树上,它会持续将水汽散发到大气中,却几乎不能制造养分),于是树木切断与叶子的联系,然后将资源用于维持潜伏芽等其它部分的生存。我认为这一过程不仅明智、有效、干净利落,而且代表了关于生命的哲理——如何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求生存,并在日后活得更有成效。”

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树枝,感慨冬天已经到了很久,春天的脚步也就不远了吧。

让我们一起等,静静地。


画材介绍

纸:康颂丹枫叶

笔:秋宏斋蒲公英、小染

颜料:泰伦斯丙烯


-END-

如果喜欢,请赞赏

如果爱我,请转发

编辑|西遇   




重 拾 自 然


— 让科普更加科学  让科学更接地气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号: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注:本公众号由重拾自然工作室运营

重拾自然工作室长期承接以下业务:

野外科学考察,物种鉴定,科研材料采集,户外拓展活动与博物旅行,家庭园艺,自然、文创课程分享,自然类自媒体运营与主题影展,基础农产品推广与自然农业传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动和产品

声明

1、本公众号推文部分涉及观赏、食用、药用的介绍仅是根据作者生活经验或文献检索的个人分享,未经任何科学考证,如需使用,请自行谨慎甄别或咨询更专业人士,同时也绝不作为野外采挖的依据。

2、本公众号头条推文均为原创内容,欢迎阅读者在个人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谢绝改编、摘录、部分转载,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转载时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并保留本声明。

3、超出上述许可的范围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印刷品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先发函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联系。如有非法转载,将追究一切侵权行为。公众号长期接收自然类原创文章,投稿可发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拾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