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艾哈迈德 · 白鑫:中阿双方都要求同尊异

2017-04-24 樊文 国际出版周刊

艾哈迈德·白鑫(Ahmed Elsaid)

埃及智慧宫文化投资出版公司创始人、阿拉伯国家出版协会中国总代理




记者:请您谈谈中文作品在阿拉伯出版市场的译介、出版情况。


白鑫:和中国有关的图书, 如今在阿拉伯地区非常受欢迎。也许是因为之前能接触到的中国图书资源有限, 所以阿拉伯地区的读者一直对中国的图书持有好奇心。

 

从2011年开始,随着中国图书被翻译出版到阿拉伯国家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多,阿拉伯地区读者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也渴望有更多关于中国不同方面的图书被出版。之前翻译出版到阿拉伯国家的中国图书多是关于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大的方面的介绍,先让阿拉伯地区的读者们对中国目前的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根据我们已出版的图书来看,阿拉伯地区的读者们确实也非常喜欢这类图书。而小说类图书,无论语种一直都被读者们所喜爱。中国作家们的小说被译介到阿拉伯国家后,同样受到追捧。如刘震云老师的《我不是潘金莲》《温故一九四二》,余华老师的《许三观卖血记》等。


阿拉伯地区现在对于中文作品的需求还是在不断增加的,部分图书的市场空缺也还存在,比如童书这一块。所以对于阿拉伯地区中文作品的译介出版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利用阿布扎比书展,更好地推进中阿出版交流与合作?


白鑫:书展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文化交流场所。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各自都有很多的出版社, 但是绝大多数出版社之间,平时根本不可能有交流。距离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没有交流的理由。就像中国国内也有很多出版社,他们之间的距离要比中阿之间的距离近太多了,但是彼此之间也没有交流, 就是缺乏相关的理由。不可能突然打个电话过去说“我们交流一下”吧,那交流什么呢,这样岂不是很奇怪?

 

而书展,就是把所有的出版社都固定在这一个场所里,给了所有出版社一个互相交流的主题,就相当于一个理由。


像阿布扎比书展,对于中阿双方出版社来说“中阿文化”就是他们交流的理由。中国出版社和阿拉伯国家出版社可以就中阿文化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中国出版社之间也可以就阿拉伯的出版进行探讨,阿拉伯的出版社之间可以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讨论。所有的人有了一个固定的主题之后,就可以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产生很多的“火花”,同时也能促成更多的合作。


另外,书展期间也举办了非常多的活动, 通过每一场活动不同的讨论话题,或者是展示内容,双方出版社都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对方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既定情景下的问答来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而每个出版社要做的就是“主动”,无论是在活动上,还是活动之后,都一定要主动地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去更多地接触其他的出版社。



记者:当下中阿出版交流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您认为解决办法是什么?


白鑫:这个问题之前也有很多人问过。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文化差异。如果有人推荐给我一本书,说他觉得这本书非常不错,希望能出版到阿拉伯国家去,那我们首先要考量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符合阿拉伯地区的文化要求。


有的书确实非常好,但是因为里面的一些内容可能涉及到阿拉伯地区的一些禁忌,那这样的内容我们肯定是不能出版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要么就彻底不出版,要么如果涉及的内容删减或更改不影响整本书的话,我们会征求作者的同意去作一些小的调整。

 

另外,就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一些误读。这种误读多是由于之前双方交流欠缺所导致的。早先,中阿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几乎都是通过西方国家。这种第三人转述难免会带有“个人”有色眼镜,所以导致我们对彼此的了解都偏离了方向,存在着一些误解。所以,在出版交流中,可能一个很普通的问题,由于先前的印象就会变得很复杂。遇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一个中间的人既了解中国文化又了解阿拉伯文化,用最本土的解释去化解这个问题。一般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怎样,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们一直是抱着求同尊异的心态,要尊重彼此文化的不同。





文章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40期 | 作者:梵文

编辑:彭允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