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气“新兵”的巴蜀新生活】


【局、分公司奋力抗洪抢险保安全】有一种精神,穿透岁月,

引领他们走南闯北,闻令而动;

有一种信念,历久弥新,

支撑他们闯关夺隘,四海为家。

近年来,面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增储上产势头强劲的新形势,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石油基地板块业务转型发展,让后勤板块工作人员学习采气业务技能,投入油气开发主业建功立业。

2019年8月,广西基地中心作为试点单位,首批23名员工从广西前往四川,先试先行融入页岩气开发建设工作。如今,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适应,该批员工通过转岗培训、跟班实习、上岗考核,已投入威荣页岩气田的开发工作。结合第一批试点情况,目前局有限公司启动第二批转岗培训,84名云南、湖南等地的基地员工正参加学习。

说起在蜀国的新生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心尽力,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在家庭生活中向上向善,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采气工作“新兵”,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石化故事。





“我的干劲不输年轻人

张阿哥的“石油情”

张国权年逾57岁,已经工作了40年,骨子里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石油情”。他是广西基地服务中心进行转型发展中第一个报名入川的员工,也是转岗员工中年龄最大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阿哥”。

再有几年张阿哥就退休了,但他的干劲一点也不输年轻人。在威荣页岩气田永页3号平台,哪里有脏活、累活,哪里就有张阿哥的身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张阿哥肯学、肯干,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采气“新兵”。

5月5日凌晨,受雷雨影响,井站的抽水泵坏了。第二天天刚亮,张阿哥就和站上的员工把几十米的电线、水管、抽水泵从井里提上来修理。因长期泡在水里,泵上满是黑泥,他不顾脏污用毛巾反复擦洗,并仔细检查线路,更换新泵,及时恢复生产和生活用水。




还有一次,永页3-2HF井水套炉上水管线发生堵塞,无法上水气举。换新管线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更换需要时间,生产任务耽误不得。关键时刻,张阿哥用站上防腐作业的打气泵进行吹扫,把水管里的阻塞物吹扫出来,及时疏通管线,保障采气生产正常运行。





“面对机会,我要再拼一把”

爱拼的“老幺”

余彤,41岁,是广西基地中心采气转岗员工中最年轻的,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是一名油二代。从小父亲就告诉我石油工人不怕困难,敢拼,不服输。”在转岗培训中,余彤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不服输”。

在练习清管发球的操作中,因为实操场地压力有限,发出的球迟迟不肯按照管道线路流动。余彤锲而不舍,发挥曾在采油一线工作的经验,一遍遍测试,一次次调整各个阀门之间的配合,终于在收球口成功的收到球体。那一刻,同事们欢呼鼓舞,他个人也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培训取证头魁。

在49天的跟班实习工作中,余彤快速进入角色。从生产资料的录取、更换压力表的活接头,到调压调产、开井关井,已然成为井站的生产业务能手。在威页43号平台疏水阀排污故障中,余彤主动请缨,在烈日下坚守3个多小时,保证了安全平稳生产。

“作为一个石油人,我希望能够出自己一份力,建设我们的大气田。面对转岗到一线的机会,我要再拼一把。”余彤这股子拼劲,让同事们对这个“老幺”刮目相看。6月中旬,稍作休整后的余彤背起行囊入川,投身到天然气大发展一线。





“困难是躲不掉的,要战胜它。”

与“高孔”的较量

“周姐,这里错了,下次要记得先泄压。”“海鹰,这里不对,还没注脂呢,下次一定要记得纠正过来。”女职工梁丽俨然像一个小教官,一次次地督促、指导着同事们反复练习。有她在,几个大姐就像有了主心骨。

“高孔”指采气工作中高级孔板阀清洗保养操作。说起“高孔”,梁丽与它进行了一番较量呢。在培训基地时,梁丽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默默地钻研。到了威荣页岩气田永页3号平台的采气现场,她更是较上了劲!起早贪黑,拿着教材和师傅的操作进行比对。每个星期一早晨的清洗操作,她总是自告奋勇主动演练。停表、关闭导压管线、打开排污阀……“一遍两遍三遍不行,我就来十遍。还不行,那来二十遍三十遍。”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演练加实战,梁丽终于做到心里有底。

5月10号上午,实习考核的首个项目就是“高孔”,梁丽第一个上场。停表、检查顶丝、检查泄压孔……一整套操作下来动作流畅,考官对她连连称赞。在梁丽平时的带动和鼓励下,同事们全部顺利通过考核。

待人积极热情、办事爽快麻利的梁丽说:“我们不能被困难追着跑,躲是躲不掉的。当困难来了,我们要转过身、挺起胸,正面迎击。”





“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培训班里的“大嗓门”

没有怨言、不讲条件。从后勤服务到采气业务,从云南基地服务中心到四川成都培训中心,54岁的老党员郭维宾成为入川转岗培训的带头人。

在临时党支部支委会上,老郭提出要把员工的思想引导作为首要任务。他和支委们开动脑筋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内容,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一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会上,老郭的“大嗓门”颇具感染力。

“今天老师讲井口产量换算、油嘴的孔径和压力的关系,晚饭后大家再来交流一下。”课余时间里,老郭吆喝着,让“热心肠”谭永华组织几名学习能力强的员工,组成“帮帮团”,给没弄懂的员工补课“开小灶”。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熟悉的旋律在员工休息室响起,老郭和班委们还成立了兴趣小组,帮助学员们丰富业余生活。

“刘师傅,量血压的时间到了。”说话间,“大嗓门”老郭又拿着血压计,走进年龄偏大的员工宿舍。

事无巨细地,郭维宾每天把自己置身于学员中,队伍的活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在他的“大嗓门”下越来越高。





“感谢新时代,感谢自己勇敢的选择。”

永页1号平台的“东北味儿”

“当过中学教师,干过物业管理,做过离退休工作,这回入川采气,已是第四次转岗了。”50岁的何萍,是采气工作部几位大姐中的一员,大家亲切地称她“何老师”。

何萍老家在东北吉林,是个地道的东北人,会做很多拿手的东北菜,水饺、煎饼、猪肉炖粉条的“东北味儿”。这下可是慰藉了远离家乡入川同事们的心和胃。

在采气站跟班实习期间,初到井站的她和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时难于适应重油和麻辣的川味。倒班休息的日子,她会跟着买菜的师傅去集市购买原料为大家包饺子。井站上的小伙子们对这个东北大姐的手艺啧啧称赞。每次吃完饺子后,大伙都会开玩笑地夸赞道:“哎吆妈呀,这饺子也忒香了!”一通蹩脚的东北话让永页1号平台的食堂里笑成一片。

“我要感谢这个发展的新时代,更要感谢我自己每一次勇敢的选择。”何老师咬下一口香气四溢的“东北味儿”,笑意盈盈地说。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今天的石油石化人不用再跳泥浆池,不需要流血牺牲,但当前依旧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天然气大发展召唤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石油石化人。上述故事的一个个主人公是新时代的缩影。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不同岗位和经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看,在企业发展的新征程中,这群“气田老兵”变身“采气新兵”,在不断传承、不断进步中永葆青春本色、勇立时代潮头。


1

END

1



    作者|陈晨  周燕琼  何萍  吴红梅  高艳  杨赟

    编辑|严惠英  

    审核|郭望    




为美好生活加油 为祖国建设壮气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全力推进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前7月新建产能同比增长86%】

【涓涓细流为生命加油】

【郭彤楼:创新奋进争当天然气大发展主力军】

【攻坚创效党旗飘:“老气田”也有“新作为”】

【党建优势转化激发攻坚创效战斗力】

【管道安全的“小广播”卫士】

【局、分公司奋力抗洪抢险保安全】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