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6月29号周四《现代财经-早读分享》

2017-06-29 现代财经

今天是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农历初六。美好的一天从品味《现代财经-早读分享》开始!

一个比方,你如果真的很穷,人家骂你穷,你就会暴跳如雷;假如你其实很富,你会一笑置之。你有相同的频道,相同的磁场,你才会受不了。之所以别人的话语一点就燃,因为你刚好是柴。情绪被外在的境界左右,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当中太多这样易燃的东西。平静的心态,不仅来自你的修养,更来自你的实力。早安,周四!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572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李克强:小微企业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李克强总理28日会见2017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说,大企业就业容量实际在下降,中国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每天新增1.5万户以上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小微企业已占中国就业岗位的80%,这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中国政府网)

  • 蔡子微评:大河有水,小河干,生态灾难;小河的生态繁荣才是大河风调雨顺的基础。没有小微企业的生态繁荣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2、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听听外国大咖怎么说。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商业精英,以“中国制造转型新格局”作为主题,进行展望与分享。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Daniel Starta表示,制造业的转型目前有一个普遍现象,即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为第二产业,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可能是第三产业。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教授Erica Fuchs表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品质升级将是未来一大趋势。(凤凰财经)

  • 蔡子微评:把产品从原来的资源网络中剥离出来,重新找到新的周边资源网络,转型自然就完成。中国制造业需要“破局而出”,不是自己搬家,而是需要换一下邻居,而这背后就是网络思路。

3、贸易自由化升级:内地单独对香港"负面清单"式开放。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6月28日,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通过《CEPA投资协议》,保持CEPA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最高水平,这将直接惠及香港投资者在内地的投资、创业,保持香港的竞争优势,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母亲的生日礼物总是让孩子既温馨又激动,而超过礼物本身价值的是对孩子不断成长与成功的真诚期盼与祝福!

4、外媒称中国太阳能引领世界:全球6成太阳能电池中国造。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中国太阳能电力生产领先世界》的报道称,据国际能源署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安装了超过34吉瓦的太阳能电力生产能力,比美国的两倍还多,占到了2016年全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能力的近一半。国际能源署的黑米·巴哈尔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还补充说,全球超过60%的太阳能电池是在中国生产的。(参考消息)

  • 蔡子微评: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相信中国不仅是光明的创造者,也是全球清洁能源的引领者。

5、证监会:适当性管理办法并未限制投资者交易自由。《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适当性匹配等各环节的标准和底线,目的是让投资者能够买到与之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投资者主动要求购买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经过特别的风险警示程序后,经营机构仍然可以向其销售产品,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权利不受影响。(证监会)

  • 蔡子微评:《办法》并未限制投资者交易自由,而是让合适的投资者购买适当的产品。随心所欲是一种状态,不逾矩也是一种规范。

6、配气价格监管落地:1立方天然气可降1元,燃气公司承压。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方加强对城镇燃气配气价格的监管,这也是国家发改委首次针对城镇燃气的配气环节发布政策。加上此次城市配气价格的收益率从10%降低至7%,综合下来一立方米天然气可以降大约1块钱左右,直接降低了终端用户的用气成本,作用非常直接。(21世纪经济报道)

  • 蔡子微评:与其进行价格管制,不如改变经营风格。采用机会导向的运营策略,让成熟的燃气公司勇于变革,在市场中寻求利润增长,在创新中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7、下半年房贷利率或持续攀升,11月或达5.1%左右。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房贷利率与楼市研究报告》。房贷利率在今年5月达到4.73%,约等于基准利率的九六折,与利率最低时点2016年9月相比,利率增加了0.3个百分点,增幅7.26%。未来半年,预计政府不会放松对楼市的调控,并且短期内银根将持续收紧。同时,个人房贷利率还将持续攀升,11月可能达到5.1%左右。(中国经济网)

  • 蔡子微评:贷款利息越低,穷人贷款越难,特别是低于市场标准的利率,更不是刚需者的菜。房地产去库存,需要这样睿智的金融手段,挤出虚假的购房,还原真正的需求!

8、人工智能融资超百亿,商业落地能否迎战"泡沫论"?据麦肯锡报告,2016年公司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资为260亿~390亿美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人工智能市场蛋糕这么大,资本投入这么多,真正能“吃”到多少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企业最关心的议题。人工智能只有应用到具体的领域,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也只有在具备了帮人赚钱的能力后,才不会单纯的沦为噱头。(网易研究局)

  • 蔡子微评:没有场景支持的AI研究是空中楼阁,不能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永远不会给人们带来利益。AI发展要以企业问题为导向,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商业化落地。

9、李稻葵:建议把更多的中央政府税收直接当地返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中国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表示,建议把更多的中央政府收的税直接当地返还,现在大量收到中央,中央再通过各种项目落下去,这个来回一折腾就造成了政府内部的很多游说、寻租,这个问题非常大。这个大有空间可以做,大有文章可以做。(网易财经)

  • 蔡子微评:杜绝和减少“跑部钱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地方,激发地方积极性,方能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0、厉以宁:国企“混政”不一定死守51%控股线。国有企业中可以试行改革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应当有改制细则作为依据。如果股权分散,由国有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一定要死守51%这条控股线,控股40%或30%甚至更低一些,也是可行的。(人民日报)

  • 蔡子微评: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实现过剩产能出清,固守原线,除了给自己更多的限制,也许并无任何益处。

11、专家建议设立全国巨灾保险基金。多位专家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巨灾风险与保险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产品供给短缺、规模较小,巨灾风险转移方式较单一。未来,应尽快设立全国巨灾保险基金,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调动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的积极性,并抓紧实施国内巨灾数据库的建设和巨灾风险模型的开发。(中国证券报)

  • 蔡子微评:人天生就喜欢确定性,但面对自然灾害,却无能为力。巨灾保险基金应定为公共产品,用社会爱心温暖受伤的同胞,用社会资本重建受损的家园。

12、拒绝一拆了之、粗暴开发:老工业遗存变形记。工业遗存是一座城市的精神特质、文化记忆和历史精华。对于工业遗存,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当下,工业遗存纷纷变身、转型、升级,焕发生机,在刷新产业业态、改善百姓生活、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彰显出其特殊价值和独特魅力。(半月谈网)

  • 蔡子微评:文化历史的沉淀,留存于建筑,同时也体现于生活。旧工业建筑群虽然老旧衰败,但许多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东西都还在,如今要做的,是整饬和适应性再生,植入合适的功能或业态。

13、河南限价政策落地,郑州房价不得高于去年10月。河南房价限价政策终于落地。6月27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建房〔2017〕80号文件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郑州要加大热点片区的土地供应,加大对房企购地资金来源的审查力度,企业取得土地后要加快商品房的建设和上市节奏。(大河报)

  • 蔡子微评:遏制房产泡沫就要改变预期,但此种做法既有利也有弊,封顶在历史最高价可能会导致现阶段房价高居不下,防止了翻倍增长,杜绝了高价买入的人吃亏闹事,从长远角度来看此政策出台对于稳定房间还是有其合理性。

14、数据大爆炸,中国仍待打破数据孤岛。围绕数字经济,在6月27日举行的2017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数据利用方面,中国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如何利用数据,令其创造价值,是未来行业但发展方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数据利用方面,中国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尽管政府在通过行政力量推动信息公开,但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财新网)

  • 蔡子微评:互联网从浅网向深网的推进,一方面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数据信息主体、客体的权责边界,才能将大数据用好,用对。

15、欧盟罚单让Alphabet市值一夜蒸发1160亿元。6月28日消息,欧盟反垄断机构日前对谷歌处以创纪录的24.2亿欧元(约合27亿美元)罚款,因其非法支持自家购物服务,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应声下跌。外媒统计称,Alphabet市值一夜蒸发了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0亿元)。欧盟反垄断机构昨日表示,谷歌在其搜索结果中偏向自身的比较购物服务。欧盟要求谷歌在显示搜索结果时,对其竞争对手执行与其自身同样的方法。(TechWeb)

  • 蔡子微评:谷歌在创新引领方面值得称赞。但比较购物服务策略,通过滥用其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统治地位,将自己的比较购物服务作为非法优势,推动自身服务,降低对手的服务水平。这就损害了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权益。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警惕百度、阿里和腾讯自我生态繁荣对中国其他生态的破坏作用。

16、股市收评:沪指险守半年线,跌0.56%,三大股指全线回调。沪深两市今日整体低开低走,沪指盘中一度在银行等权重板块带领下翻红,上证50指数创新高,但午后再度震荡下行,临近尾盘出现明显跳水,三大股指均飘绿,中小创失血严重,早盘表现强势的银行、钢铁板块大幅回落,仅午后崛起的新疆板块走势较强,收盘沪指勉强站在半年线上方,两市成交量均小幅萎缩。(央视财经)


 二、今日财经关注  

钱到哪里去了?万字长文看懂金融去杠杆与流动性迷局


来源:资本研究院(QQ-StockViews)  作者:李奇霖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

从2014年至2017年,债券市场由牛转熊,流动性由扩张逆转为收缩,在金融去杠杆的主题下,市场流动性形势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去杠杆前的同业生态与流动性扩张


(一)一个老故事:从金融加杠杆说起


在2013年下半年,监管去化非标杠杆,债券市场经历大幅调整,处于一个具有较高配置价值的点位,对银行有较强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经济开始出现回落,新增非标不足,银监在2014年市场逐渐稳定后,下发8号文,对理财投资非标做出了规制,补上了原有的监管缺口。


以上种种均在指引银行将不断扩张膨胀的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2013年底时,3M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大约是5.66%,3YAA+中票的收益率是6.7%,两者存在超过100BP的利差空间,对银行绰绰有余。


图表1:新增非标不足、债券具有配置价值与监管驱动理财进入债券市场


在配置盘与交易盘接连砸下后,2015年一季度,中票收益率与理财预期收益率开始出现倒挂,银行负债成本开始高于资产端的收益率。为解决倒挂缺口,一开始银行还能在自身的风控合规体系下,加点杠杆,稍稍下沉资质,适当拉长久期。

图表2:2015Q1银行理财直接对接资产


但理财规模的继续膨胀扩大与适当加起来的杠杆放大作用,使债市收益率进一步下行。而理财发行成本在同质化竞争造成的“囚徒困境”与规模考核等因素的作用下具有较强的粘性,下行速度缓慢。如此造成的结果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缺口越裂越大,温和派的银行资管部与金融市场部的投资策略越来越难填补中间的沟壑。


于是,银行开始把加久期、加杠杆与下沉风险的活交给非银机构,委托他们代为管理或单纯利用他们的通道将资金投向原本无法企及的高收益资产中去。这便是市场上所说的委外开端。


这种委外形式一般而言有两种形式,一是采取购买非银资管产品的形式,包括定制公募、基金专户、券商集合、定向与专项资管等等。二是以非银机构担当投顾角色,指导银行在自身系统内进行交易。两种模式中,以第一种为主,是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主要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脱离了银行的风控体系,能展开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同时能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做对冲,便于操作。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非银机构从银行那拿到负债资金后,同样面临着增厚收益率的压力。在纯债型的委外产品中,非银机构要达到银行所要求的基准收益率,只能是加更高的杠杆、拉更长的久期与买更重口与没有流动性的城投与企业债,或者配置缺乏流动性的地产与基建非标。


这些投资策略最后演变下来的结果是,加杠杆的套利空间(3YAA+中票-R007)被压缩到极致,信用利差与期限利差也在不断走平,所有的路都似乎要走到尽头,甚至还出现了做债的二级市场人员职业生涯只剩100BP的风谈。

图表3: 在“三加”策略下,三种利差被压平至极致


(二)同业扩张下的流动性暗流


站在现在的视角,回顾那时的流动性结构,我们能发现这种同业大幅扩张推升资产价格的情况,有其必然性与脆弱性,既与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有关,也与监管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规模竞争逐利的原始动机有关,这些同时为未来的流动性与市场的反转埋下了伏笔。


顺着时间脉络,我们把时间拨回2014年。当时国内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同时在美联储货币收紧预期与国内实体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资本外流严重,两者结合使银行结售汇差大幅减少。

图表4: 2014年后,基础货币投放主要依靠降准/OMO/MLF等方式


此前,银行能收到大量企业、个人与金融机构结汇的外币资产,然后银行可将这些外币资产卖给央行,从而获得外汇占款,存入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在满足法定准备金要求后,再自由支配使用。这种依靠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的方式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对大行还是小行(大部分),均能直接从央行手中获得基础货币,尽管两者的绝对金额仍存在差距。


图表5:依靠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具有普惠性


但在结售汇额大幅缩减转负后,银行所获外币资产也由正转负,这意味着银行反而需要向央行购买外币来满足企业与个人的需求,对应的是银行将人民币交给央行,准备金账户的资金减少,外汇占款为负,对银行的流动性构成拖累。


在这种状况下,央行开始利用降准/OMO/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的流失,以补充基础货币。前者降准手段也同样具有普惠性,所有银行均能受益。但后两者,与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获取流动性补水需要一级交易商的资格,基本都是大行、部分农商城商行和券商。


以2016年为例,共有44家银行取得一级交易商资格,能从央行手中直接获取资金,但同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数是4261家。


因此,当处于多数的中小银行需要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需要资金扩张规模时(恰逢当时经济不景气、实体信用风险过高),便只能依赖于同业工具来进行拆借它行的超储。这使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度大幅提升。


图表6: OMO/MLF/PSL等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使银行对同业的依赖度提升


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从银行可用的工具一一来看。


第一,同业拆借与回购,占用额度,受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限制;


第二,同业存款,有提前支取风险,非标准化,冲量效率偏低,加大流动性管理困难;


第三,同业存单,标准化无提前支取风险,不受比例与额度限制不缴准,可改善LCR,不纳入广义信贷,可流通,可以说是处于“监管真空”。


第四,同业理财,表内作为存款,表外不受表内监管指标限制,易冲量。


如此比较下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同业存单与同业理财顺势而发。在2015年7-8月降准后,各大机构流动性旺盛,同业负债价格被打倒低位,股份行与中小行开始大幅发行同业存单去套利同业理财,然后再去买非银机构资管产品做委外处理,扩张资产负债表,这也就出现了我们开篇所说的故事。


我们将其简化归纳成以下模型。


图表7: 银行-非银-企业三部门的流动性模型


从结构上看(图表7),模型包括银行、非银机构与企业部门三大部门,暗含了三种循环。


第一,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农商城商互买同业存单或同业理财(主要是大行买小行),一来使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从大行外溢至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与同业理财充当了流动性媒介工具。二来从银行系统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封闭的内部循环,具有“钱生钱”的功能。


比如说,假设市场只存在ABC三家品级不一的银行,且只有A银行能从央行手中获取流动性,其他均只有固定的超储。某一天央行做了一笔MLF操作,给A银行100元。


A银行拿到这100元后,出于扩张规模做大利润的考虑,一方面拿着这100元去买了品级更低的B银行发的存单(利率更高),另一方面自己也去发存单扩大负债。B银行拿到100元后,同样出于扩规模做大利润的考虑,再去买了品级更低的C银行的存单,赚取其中的利差。最后C银行拿到钱后,或出于流动性管理或做配置等方面的考虑,可能花了50元去买了A银行发的存单(加杠杆来弥补利率上的差价),还有50去做别的投资。


这样从头到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流动性循环,如果继续下去:A银行拿到C的50元后,又去买B银行的存单……当然如果中途某一家银行将资金转去投资别的金融或实体资产,那便对循环体系中的流动性造成损耗,相应派生规模会下来。


图表8: 银行单部门的流动性循环


从总体过程来看,从央行原有资金100,通过同业存单进行信用派生,三家银行均实现了扩张,获得了充足的流动性。对应到实际中,同业市场可能存在着无数个类似的小循环或链接封闭的大循环,使流动性不断膨胀扩张。

图表9: 同业存单在3年半不到的时间内,从340亿飙升至8万亿


第二,银行资金外溢,传递至非银机构,主要体现为银行发存单或理财,然后投债基、货基或集合等做委外,委外资金再去买存单,回到银行系统,形成“银行—非银”的跨部门循环,它同样具有“钱生钱”的功能,较上例仅新增了中间通道,拉长链条而已,在此不再举例赘述。


图表10: “银行—非银”二部门流动性循环


图表11: 非银行资管管理规模在2014-2016年飞速上涨


第三,银行系统的钱直接去买了信用债、非标等资产,或借助委外通道,由非银机构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去买信用债、投非标。这样,银行的资金便进入了企业部门。


图表12: “银行—非银—企业”三部门流动性循环


企业部门在获得资金后,一般来说有三种选择:


一是进行实体投资,新增设备或新开工程项目,资金流向下游产业。但在企业实体投资回报率ROIC低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条件下,下游产业可能不会新增产能,而是投向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资产,如银行理财,回到银行系统。


二是借新还旧,用新筹集资金偿还原有到期负债,资金又以存款的形式流回银行。


三是直接购买金融资产,收益率相对高能获得收益且期限周转时间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是极好的现金管理工具,资金同样回到银行部门(图表7)。

图表13: 实体投资回报率不断下滑,下游产业ROIC低于1Y理财预期收益率


所以综上,无论是实体投资、借新还旧还是直接购买金融资产,资金都经历了一个大循环再回流至银行系统。这种更大视角上的循环与我们在第一点中所说的银行内部的小循环无异,只是中间新增了非银与企业两个中介,使链条拉长而已。


这种循环对实体对金融都有裨益。它一方面捧高了金融资产,债券市场经历了为数不多的长牛,金融机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经济下行期最具赚钱效应的部门之一。另一方面流动性的循环扩张压低了企业的融资利率,缓解了债务风险,原本处于融资弱势的民企与中小企业也得到滋润。


图表14: 民企融资在流动性扩张过程中受益


当然,有人指责资金链条拉得过长,中间通道过多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表面看似乎有理。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企业能不通过通道直接拿到资金,还会采取这种办法吗?这是市场的选择,资本的逐利与风险规避性使之选择了最佳的投资去向。


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也起到了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为融资一方与银行搭建了中间桥梁,其作用类似于房地产中介,怪罪于非银金融机构提高融资成本就如同怪罪房地产中介推升房子价格一般。


但是,这三种循环也同样隐藏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居高临下,将整体系统看成是一个庞大的法人机构,看它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大的流动性风险。负债端,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短期(大部分是6M以内)的同业资金或零售理财资金,需要滚动续命;资产端,则是非银与银行采取蚕食与固化流动性投资策略形成的资产,期限基本在2-3年左右,甚至更高。


因为加杠杆要直接不断地滚,吃流动性,要求资金面宽松稳定;拉长久期买更长期限更高票息的债,流动性也相对要比短久期低;加风险买的低等级重口味债与配置的非标资产更是没流动性。


这样便形成了不稳定需要滚动续作的负债端和吞噬、固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端。当出现外部冲击或大的信用事件时,滚动续作的资金无法续接,那么横跨银行、非银与企业部门的资金循环链就会出现断裂,给实体与金融系统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这是监管层所担心忧虑的重大风险。


去杠杆下的同业与流动性收缩


物极必反。在事情发展到极致时,往往会有似是偶然但又为必然的缘由对其进行纠正。


从2016年8月,央行上调国库定存利率、重启14天逆回购开启金融去杠杆周期至今,债券市场经历过两次深跌与中长期资金利率急速飙升的时期。


第一次是在2016年11-12月,国海代持事件出现,金融市场短暂出现信用危机,叠加央行有意对表外理财加强监管,引发金融机构抢中长期负债资金过冬。这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此前监管一直担忧风险的小幅兑现,进一步坚定了监管层拆借风险涉及极广且脆弱的资金链条的决心。


第二次便是从2017年4月开始至今的这一波,由银监会主导。这一次相比去年年底,更为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资金的源头——银行,严查同业空转套利与违规行为,监管力度、速度与强度兼具,引发了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等委外产品的赎回。

图表15: 2016年年底与2017年4-5月两次深跌与负债端紧张


强监管下的赎回直接引爆了机构的负债端,不仅使金融机构面临续命的压力,而且引起的流动性收缩过程也直接扼杀了市场的流动性。


在面对赎回时,非银机构首先是想与银行协商,争取时间。当协商不成时,非银资管部门会在卖资产与再借一笔同业资金应对两种方式中权衡选择,在各家均面对相似情况时,后一种方式成本过高,卖资产会造成亏损。


但当负债紧张到一定程度时,机构最终出路还是卖资产。在应急与市场整体流动性偏弱的背景下,流动性好的资产会首先被抛,这部分主要是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而在期限选择上,短期限流动性一般又要好于长期限,因此短期限会率先受难,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原因之一。


图表16: 收益率曲线最近出现倒挂


这种行为一方面给机构投资者带来悲观预期,做空情绪浓厚;另一方面资产的抛压直接使现货市场的收益率大幅上涨。本来在2016年年底已经出现浮亏的,且尚未赎回的委外产品亏损进一步加重。这使银行在行动时会更加犹豫,毕竟赎回后,深浮亏兑现,对其业绩与利润是不小的吞噬,且考虑非银机构在已经抛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后,还有一部分缺乏流动性的非标、PPN或低等级信用债无法出手,短期内真要完全兑付也比较困难。


于是,在多重因素考虑下,银行可能会妥协,在短期限的负债资金到期面临偿付时,冒着高价与违规风险再发存单或理财续命,保全自身名誉与招牌。这一点市场上各方机构都有涉及。


但是,另一方面,强监管下赎回与到期力量所引致的流动性消失过程却较少为人提及。


在前文,我们说到银行、非银与企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三种循环。由于直接涉及到银行与非银两个部门,我们以二部门循环作为分析对象。


仍以我们在上文所举100块的例子来看,假设过去流动性循环创造出了1万元的存单与理财存量。现在B银行在监管压力下赎回了C券商的100元集合。由于这100块是B银行发同业理财或存单从A银行手中拿到的,如果存单或理财还没到期,B银行短期内有流动性,可能会拿去放回购,到期后再偿还给A银行,使短期资金宽松。而A银行拿到这100元,有50元是发存单从D银行手中拿到的,同样到期后要兑付给D银行50元,而D的存单又是被C券商所持有,卖掉其他资产然后加上从A手中拿到的50元,到期再兑给C券商。这是第一轮赎回与到期力量导致的收缩。


而后,B银行的存量存单或理财继续到期,在监管与兑付双重压力下,只能继续赎此前所买的C券商集合,引发第二轮的收缩……。如此循环下来后,再回过头看各银行与券商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均已完成了缩表。


在这过程中,可以发现赎回与到期后,机构并没有拿到钱或者说钱在机构手中并无停留过久(除了负债稳定,受到央行呵护的A银行),钱在不断地互相兑付中消失了。这种情况与一个故事极为相似:


一个富商来一个客栈住店,拿了100块押柜台上然后上楼看房。在看房期间,客栈老板马上拿这笔钱还了买肉的钱,屠夫拿到钱后马上还了买酒的钱,酒馆老板然后又跑到裁衣店去还了做衣服的钱,裁缝又马不停蹄地跑去找客栈老板,还他住宿的钱。老板把它抹平放回原地,富商下来说到不满意,然后拿着100元走了。


图表17: “银行-非银”二部门流动性消失过程


值得提醒的是,在上述收缩过程中,需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C券商在面对第一次赎回时,可能抛盘给其他机构获得流动性,但无论中间有多少机构,总有一个机构接盘到最后,接受B银行的到期兑付资金。换言之,BC之间可能存在多家机构,同样AB、AD等两两之间也可能存在多家机构。但这并不妨碍模型的运行,只要有到期和赎回,收缩力量还是存在,只是涉及机构更多更复杂而已。


第二,收缩与扩张是并存的。因为正如前文所说,现实中集合所持有资产种类更多,银行存在续命需求,可能会冒险再发存单或理财,或者从央行手中获取流动性来维系扩张。不过前者存在高强度的监管限制,后者在金融去杠杆指导方针下,不会轻易给市场过多流动性。这意味着扩张力量已大幅削弱,赎回与到期所引发的收缩会逐渐在两者博弈中占据上风,体现为流动性的消失。


第三,A银行虽然在赎回后仍然50元的剩余,代表负债稳定的机构,但是在监管压力下,A银行不敢轻易再去买存单买同业理财,以避同业套利之嫌。


类似的过程还在同样在“银行-非银行-企业”部门与银行系统内部中展开,在此不再赘述。


图表18: “银行-非银-企业”三部门流动性消失过程


对应到现实中,我们有两个比较直观的数据,能看到原有的扩张力量在不断变弱,而赎回与到期主导的收缩力量在不断增强。


一是银行与非银机构的信用在萎缩。2017年商业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同比下滑了近30个点,甚至在4月份还出现负增长,存量缩减;包含券商信托资管计划、集合等资产的“股权与其他投资”在5月少增了1.42万亿,拖累M2增速1%。

图表19: 银行与非银之间的信用在萎缩


二是在循环中最为重要的存单净融资额在2017年呈阶梯状递减,广义基金与商业银行在5月减持3000多亿,表明存单正在被挤出我们上述所说的系统,寻找其他接盘机构。从数据上看,接盘机构主要是保险,从2016年底的不足100亿飙升至千亿规模。随着到期日期临近,资产端逐渐出清,续命需求下滑,同业存单的量会逐渐下滑。

图表20: 2017年4-5月存单净融资额大幅下降,广义基金与银行大幅减持

图表21: 保险成为接盘机构


三种演变与结果


行文至此,金融去杠杆与流动性的关系已基本明了:严监管去杠杆背景下,赎回与到期所引致的流动性收缩必然会使金融体系面临负债稀缺的局面。接下来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未来会如何演变?金融机构在面对流动性稀缺局面时,如何破局?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破局主要取决于两因素:1)是否能跳出同业市场的局限,以零售端资金来补充负债;2)央行态度如何演变。


前者的主动权掌握在银行自己手中,现在已经有不少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与个人零售理财的收益率,抢夺居民与企业的理财资金。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与上海等地的各期限存款利率最高上浮了30%以上,零售理财的收益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基本都提高到5%以上。


而后者的主动权则在央行与监管层手中。在央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握有绝对控制权的当下,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控成为同业市场是否能够再次回暖的关键,如何演变很大程度要看后续去杠杆政策执行力度。


对此,我们分了三种情形分别讨论:


情形一:暴力去杠杆,央行收紧流动性。如果去杠杆高压持续,存在着负债续接不上不得不认亏抛售资产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可以看到资产价格尤其是流动性不好的中低等级信用债、非公开、PPN收益率飙升。由于找负债续接资产的压力下降,同业负债会量价齐跌。金融去杠杆可以快速实现,但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


情形二:温和去杠杆,央行刀尖上跳舞。金融去杠杆维持机构负债端的“紧平衡”,机构可以继续通过找新的负债去还旧的,只要政策不过分收紧,给予挪腾的空间,机构还是会想办法一直通过负债滚动到资产到期。等资产到期后,金融杠杆就自然降解了。毕竟,比起高负债成本,去兑现资产端浮亏对机构来说损失肯定是更惨重的。这需要监管在现场检查时不去对业务一刀切,公开市场操作采取“锁短放长”的模式,现在价不是问题,量才是缓解当前的负债荒。


情形三:政策重新转向宽松。政策重新宽松不紧缓解了当前机构负债端的压力,甚至还有多的钱可以去做新的业务。


在现在监管加强协调的背景下,银行自查整改的时间与过程都在拉长,突然大幅收紧的局面大概率不会再现,容易误伤实体融资,这就给了银行与非银足够的喘息窗口;但同样也不过过松,因为这可能会使过去套利链条死灰复燃,人为延长出清过程。


因此,温和去杠杆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可能是央行未来主要的投放策略,这就对央行的操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在温和去杠杆的策略下,负债紧张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期,但会随着资产端的解套与自然到期而慢慢缓解,流动性收缩的强度与紧度都将是一个不断衰弱的过程。



【免责声明】《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平台所转载的专题文章,仅作分享和学术研究之用,未有任何商业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三、健康生活

【养生三字经】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中。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菊花茶,降血压。吃辣椒,消脂肪。乌龙茶,减肥佳。身材秀,吃土豆。气血虚,吃荔枝。葡萄甜,补血源。要润肤,樱桃补。常吃枣,不显老。燕麦汤,皮肤光。食蜂蜜,皮肤细。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572期)

编辑整理:蔡子团队   值班编辑徐珊

团队成员高阳、高歌、姚晨强、王燕、张赢、王炳巧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现代财经》公众微信号(modern-finan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