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出租车老师傅:专车是出租车司机华丽转身的机会

2015-01-23 殷浩 市政厅

我先说一下南京的行业概况。


8月份扬子晚报曾报道过南京出租车行业的一个数据,出租车总数有11732辆,从8月到12月,又扩容了200辆出租车。目前南京总的牌照就这么多。从业者有2万人左右,其中加载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超过了90%。一般我们中午在餐厅吃饭,大家互相聊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中午接了多少单。“双12”期间,我一共抢了15单,平常在3-5单左右。一天当中,用打车软件约车的特别多,尤其是快的,当时快的免起步价,那一天是我下半年接快的业务最多的一天。


2014年底,南京有一次特别大的卸载风波,全国的媒体都在看南京。这次事件影响特别大,造成了行业内的司机形成两个对峙的势力。一方面说,专车运行以后,抢占了出租车的市场,导致我们的营收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包括我在内,觉得这是一个谬论,卸载打车软件,是把司机自身的营收水平降低了。去年在南京,短短一年的时间,下载注册打车软件的司机,能达到90%以上,接单增加收入的水平最少在1000元以上,尤其在主城区之外使用打车软件的(是收入增长的来源),城市在不断地外延,我们出租车的盈利半径也在扩大


南京没有返空费,不像上海,超过15公里后,有50%的空贴,南京没有。比如,车子跑到城市外围,如江宁、运河、江北等,再返回市区,往往会空置。而打车软件改变了这一情况。因为,司机乘客两方面,经过这一年思维方式的转换、打车手段的革命,工作和出行方式也改变了。比如,很多出租车司机,包括我在内,之前在远离主城区20公里以外时,会忐忑不安,因为可能会空载,但现在通过打车软件,我们更容易找到顾客。因为在那些偏僻路段,乘客们通过打车软件更容易找到我的车了。打车软件这一平台,可以提升出租车每天的运营状况,带来了收入增加的可能。


还有一件特别让人唏嘘的事。我来自南京中北,是全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中北客服叫车电话是96805。2013年之前,在嘀嘀和快的两家进来之前,每天的电话叫车量达到5000-7000次,如果天气糟糕,我们的叫车量会突破1万次左右。而到了2013年6月底,我们一家公司的叫车量,已萎缩到每24小时电话只有200个,其中还包括大量表扬、投诉、寻找失物的电话,真正要用车的电话,已被电子商务占领了,司机从96805这个平台接单子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这种方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市面上的打车一族的习惯——原来是扬召的,后来通过电话叫车,现在是通过打车软件来约租车了。


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7、8月在南京的路口、飞机场等等,电商们努力地在推打车软件,还有一些司机不以为然。到了2013年底,让市民免费打车的活动之后,整个市场就变化了,叫车没有了,通通来自打车软件。一开始,驾驶员在工作平台上,一只手机还不够用,两只不够用三只,这对一线司机的冲击太大了


对出租车从业者:促进华丽转身


我在客管处当兼职老师,给一线驾驶员进行培训服务。我当兼职老师已经当了8年。2012年时,新出租汽车司机来参加培训的,一年总的培训量在4500-5000人左右,很稳定。在2010-2012年期间,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加入,是正常的新陈代谢。但到了2013年以后,培训量突然降低了,尤其2014年,总培训人数不足3000人。行业原先的后备人员到哪去了呢?


2013-2014年,南京市为了举办青奥会,扩容了3000辆的中高档汽车。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感觉到,在出租车扩容的过程中,一个优质市场被冲垮掉了。被冲垮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不能贸然起价,要迎合市民的出行需要,扩容了车辆。但在管控的情况下,扩容了3000辆车,意味着什么?原先就9372辆车,突然增加3000辆,就是增加了1/3,这么大的扩容幅度,直接导致业内的司机收入水平下降。出租车数量增加,迎合了一般市民的出行需求,但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反降不升。在近十年,出租车司机为达到每月4000-5000元的收入水平,要把更长时间、更多体力耗在出租车上。但当3000辆出租车进入市场后,原有的平衡又被彻底打破了,原先准备进入这个职业中的人群也就悄悄远离。


政府不可能为了增加出租车司机这一小众群体的收入,来大幅提高出租车价格。而电商进来以后,我觉得似乎看到了一种可能。在管控体制之下,地方政府为了迎合市民出行需要,去大幅扩容车辆,增加出租车牌照体量。貌似迎合了城市的发展,壮大了出租车队伍,但收入降低反而导致从业者望而却步。


整个城市范围内,以一技之长驾驶车辆谋生的,实际不外乎三种人:一是正规军,即出租车司机;另一方面是租赁车辆,我讲的租赁车辆,是到企业里,比如某个开发区或者化工园等,以租赁的形式,为企业员工上下班开车服务,这是一个分流的业务渠道;更多司机也会去选择从事黑车生意。不光在南京,我相信在其他城市也一样,黑车数量肯定比出租车数量更多。


从一线出租车的角度说,打车软件、专车进来了,如何让这三种人正常有序地像水一样流动?可能是电商今后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因为收入下降,我们正规军的一线出租车司机里头,城里人不干了,让郊区人干,郊区人不干了,让外地人干,从业者都出逃了。出租车司机要转型,但没有其他技能,只能开车,开车有其他路径吗?让我何去何从,还不是只能开出租车吗?有的聪明人开黑车,开黑车被抓,还是要返回业界。


现在有专车,原先没有这样专车运行的模式。我在南京做微博约车,可能是在江苏省范围内第一个做微博约车的,三年前就开始做了。约车接触到大量商务人士,这些商务人士在传统扬召市场上很难见到。甚至,上海的一些客户直接给我打电话,说殷浩你到火车站、机场来接我,他们一包我的车就是一两天,出行的频次比一般市民要高。扬召能遇到这样的客户吗?


这样的客户,曾经跟我提过:殷师傅,你的出租车能否把车顶上面的顶卸掉?我包你的车去紫金山庄这么好的酒店,我让我重要的客户坐你的车,你有一个顶,我得不好,影响我的形象。你这个车,虽然搞得很干净,但你哪怕是开一辆自己的车也好,我给你加钱,没有任何问题。


从我的角度讲,高端客户潜藏在出租市场里。我原来这样的客户有一大把。业界的这些司机,做扬召时可能接触不到这样的客户。打车软件进来,他们就可能更多地接触到这一部分人群。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顺着这条思路看,目前政府扩容车辆后,导致我们收入水平下降,当地的司机要转型,但他只有一技之长。现在专车出来以后,很显然,潜在的从业者是我们出租车司机。


在总的以开车谋生的群体中,正规军占的比例可能不是很大,黑车司机反而占大体量,可能是2/3,或一半。我们有没有想过,通过专车这种形式,能让自己的司机拿到原来黑车的份额,让现有的具有从业资格、从业经验、职业素养的这部分人,充实到电商专车形式的队伍中来?同时,完全也可以让我们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连路都不认识、根本毫无职业素养的人被淘汰。


换句话说,黑车那一部分司机也可能转向这条路径。专车的模式,如果是在我们的法律框架内,黑车进来,以专车形式进行运营,以我们出租车的模式进行并轨发展,是不是能逐步为地方政府解决一个难题呢?5年、10年,出租车都覆盖不到远郊需求,黑车群体越来越大,反过来,通过专车慢慢介入,由专业司机进行操作,可能会纳入主管部门的体系之下,不是把多年来黑车的问题也解决了?


打车软件进入南京一年多,发生了颠覆性革命。换句话说,专车来得太快,有可能半年、一年以后,整个出租车市场会完全颠覆。


对出租车公司体制的可能影响


这种模式,对我们出租车的整个体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现在已经后继乏人,招不到司机了,反过来这些退役司机的华丽转身,可促进专车规模的发展,与出租车模式并轨运行。进而为出租车公司的降价、优化、体制改良,提供很多契机。


全国范围内,出租汽车的体制走到死胡同了。以南京为例,交20000元保证金,就可以把一辆车让你开,每个月交一定租金就可以,这是行业指导价。但南京现在是什么样的模式呢?出租车公司招聘的驾驶员,以10+2或12+2的模式,变相向司机拿了巨额首付款。相当于你去买车,每个月收你8000元份子钱,这是白手套白狼。这加重了司机的负担。


相反地,司机收入水平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而减少。我从业18年,七八年前,每个月的收入水平肯定有7000-8000元。现在为达到5000元的收入,可能营业时间要达到15小时以上。这是我一直很焦虑的事,我说这个行当不能再干了,要去转型。从我的角度来讲,转型的路径在哪呢?我是一个资深的专业出租车司机,让我去开黑车,这是不可能的。我的路径在哪,只有专车。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吗?错。现在风波出现后,本地的南京司机就已经一边开出租车,一边把自己的私家车加入到这个队伍来,我很多的朋友都已经开上了专车。合同要到期,我不干了,要开专车了。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可能是将来我们专车发展的路径。关键是人的因素,谁抓住了这个因素,就解决了问题。出租车公司还要抓人头,要来开现在没有人开的车辆,去年7、8月份已经曝光了,南京中高档的出租车在那经受风吹雨打,没有人来开。


2015年,南京市9000辆普通版的出租车大面积进行更新换代,5年合同期全部结束,这9000辆车,我预测三成的驾驶员会出逃。三成的驾驶员,加上其他不做的人,算5000人,这5000人的出逃路径在哪?我刚才说了,一技之长只有开车,这5000人还像以前,用租赁的形式,到开发区给某某老板开车吗?不行,容不下这么多人。你让他去开面馆,开重庆小面吗?也不可能。


他们是要拿起方向盘的,最终拿起方向盘的人,有序地把他引导到专车队伍中来,可能直接导致各大公司自行降价。可能首先改变的是以罚代管的模式,一个小小的投诉,罚你500块,让你停车3-5天。这是要首先改掉的,公司首先是管理上要进行优化,要吸引人,要把租金放下来,管理人员的后续服务要跟上,对车辆保养或维修都要陆续跟上。这就是电商引导的司机的水的流动,对我们本地出租车行业有序发展的促进。


电商是所谓破局者,是一种动力,是把管制10多年的一个垄断行业,硬生生地撬开一个裂缝出来。我作为一个18年的从业者,觉得这是一个希望。我说我走了,要转型,要给仍然在业界的这些司机希望。所谓的看到希望,不是我能带给他们的,只能寄望于电商与出租车模式并轨运行之后起的反作用力,让我们的公司也好,体制也罢,有一个优化和改良的机会。


(作者系南京出租车司机,文章系作者在2014年12月14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主办的约租车行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王昀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作者审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