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设·谈|陆小璇:在设计与远方,建造思维的空间
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深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却被人们忽略的区域。它们可能无法吸引研究机构的注意力,却有一些青年人,为了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去到其中观察和思考,呈现那些特别的故事,并为改善当地生活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陆小璇可能是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人之一。她目前是哈佛大学GSD景观学系的博士生,也是《景观设计学》的专栏编辑。她的研究生毕业设计获得2012年ASLA的规划设计杰出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44kyywla&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3年12月,陆小璇在“一席”上分享了她的毕业设计经历(http://www.iqiyi.com/w_19rr1c6r41.html)。这个名为《炸弹 树木 黄金》 的毕业设计,让大家了解到,景观不仅是公园和广场,也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发生关系——比如战争、历史、矿产工业、农业等等。
今年8月,陆小璇和同伴一起完成了名为“从丝绸之路到天然气之路”研究考察,希望拍摄一部短片,记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这期髀设·谈,陆小璇会和我们聊聊对毕设、对设计、对年轻人创意的看法。
澎湃新闻·髀设:很多人通过节目了解到你的毕业设计。你觉得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陆小璇:在学校或是在工作中,我们试图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毕业设计是一个自己去找寻、提出问题,然后试图给予解答的过程。与一般给定题目的项目相比,毕业设计是一个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兴趣点、关注点的过程,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对我来说,“找寻并提出问题”,是毕业设计的魅力所在。在所有的人试图告诉你“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或是“应该看到什么问题”的大环境下,我们变得关注解决问题的手段本身,而忽视了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发现问题的过程。
澎湃新闻·髀设:你的毕业设计获得大奖,在社会层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陆小璇:最大的感受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1)我们觉得别人所做的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自己用全力尝试去做了,很有可能和他们做得一样好;
(2)我们觉得别人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其实比想象的要难得多——那些看似简单的结果背后,通常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困难与挑战。
澎湃新闻·髀设:你在毕业设计中,为当地人做的那些设计,后来真的有被用到吗?如果有机会,你觉得你的毕业设计要如何变成现实呢?
陆小璇:目前还没有。我的博士论文延续了军事景观的主题,计划博士毕业后继续军事景观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想法变为现实,有相互关联的两个必备条件,即团队与资源:
(1)任何想法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我所说的并非一个设计团队,而是一个在不同机构、组织之间展开的合作: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境内与境外组织,本地居民与该地区不同产业、行业从业者之间的合作。我相信个体的力量,但同时认为不能盲目夸大个体的力量——这也是我在毕业设计里面所强调的。老挝的战后景观重建不是“拆弹部队”一方的职责,不是矿产开采公司一方的职责,更不是本地农民自己的事,而是需要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合作的契机。
(2)资源既包括个人经验的累计,也包括物质资源的累积。如果说,一个毕业设计问题的提出与解答,需要一年的时间、1000美金的投入,那么将其变为现实或许需要十年的时间、1000万美金的投入。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需要积累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经验,同时也需要等待能够让我展开实践的机遇。
澎湃新闻·髀设:别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否有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东西,能否谈谈?
陆小璇:2012年我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的《景观设计学》杂志开办“探索与过程”专栏。这个专栏中,我每一期会介绍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两个毕业设计/研究项目,目前已经有近40个项目在“探索与过程”专栏发表。我们在设计网站上,通常看到的是一个毕业设计/研究项目的“结果”,而这一专栏则试图挖掘每一个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过程”。可以推荐在如下几期中发表的项目:
(1)2013年第1卷第1期
能源来世:冰岛雷克雅尼斯地热梯度规划(冰岛雷克雅尼斯)
凯瑟琳·德·阿尔梅达
Energy Afterlife: Choreographing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of Reykjanes, Iceland, by Catherine DE ALMEIDA
凯瑟琳的“能源来世”项目,探索了位于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尼斯地热电站产生的地热废水的再利用过程。地热残余能量的再利用是一个再生产和分离的过程,该过程利用地热原理、温度梯度的压缩和扩展创造出了新的景观形式。藻类种植和生产、植被恢复策略,以及对不同温度的体验共同形成了热资源公园。
(2)2013年第1卷第3期
排泄物景观:孟买的临界性景观 (印度孟买)
布雷特·巴特纳
Sh*tscape: Mumbai’s Landscape In-Between,by Bret BETNAR
当今世界上,几乎、甚或根本没有卫生设施可用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个问题在印度尤为突出,这个国家有7.5亿人口没有足够的卫生设施。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像加尔各答、孟买和新德里等城市,甚至已无法为新移民提供诸如卫生设施、洁净水源等最基本的市政服务。因此,这些城市中新移民的生活条件非常不理想。布雷特在“排泄物景观:孟买的临界性景观”这个项目中,提出创建一个以人类的排泄物为基础的完全功能化的景观。这个项目试图将人类排泄物看作是丰富的、可再生的资源,而不是废弃物。
(3)2014年第2卷第4期
移动的地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的危险栖居点与地质灾害 (哥伦比亚麦德林)
康纳·奥西亚
Shifting Ground: Precarious Settlements and Geological Hazard in Medellin, Colombia ,by Conor O’SHEA
在哥伦比亚阿布拉山谷中, 那些不稳定山坡上不断增加的栖居点成为了麦德林市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在过去80年中,这些存在地质危害的山坡已造成784名低收入居民死亡,2030年预计约有350 000名居民面临危险。针对这一问题,康纳在“移动的地表”项目提出了防御性的设计策略:通过采用基于景观的策略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引导,从而避免山谷地区更为严重的灾害出现,与此同时亦可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契机。
澎湃新闻·髀设:你觉得年轻人的创意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陆小璇:有一次在学校听讲座的时候,我很喜欢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说:“我们每天都在看(look at)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却很少看见(see)并有所感所想。我的一生就是在试图学会看见。”沃克83岁了,他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创意来自任何愿意观察和思考的人,这无关年龄;这些创意能够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
Her name is Vienglada, Deputy Team Leader of UCT13, MAG
Xiang Khouang, Laos
陆小璇毕业设计期间的红外摄影作品
澎湃新闻·髀设:你印象深刻的年轻人的创意?
陆小璇:我举两位建筑师朋友创意的例子:
第一位是Nick,他的公司叫做EONE TIME。Nick和我同一年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原本学的是建筑设计,毕业后却做起了产品设计。2012年他和另一位从MIT毕业的朋友共同设计了一款好看且盲人也可使用的手表。他们设计这款手表的起因是,一次上课时,身旁坐了一位视力受损的朋友,他虽然戴了手表,但还是小声问“现在几点了”。他们这才知道,朋友的手表是那种一按按钮就会大声报时的款式,所以很少在公开场合使用。
很多为身体不方便的人们所做的设计,虽然可能对使用者来说很合用,却常常忽略了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缺陷的内心感受。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身处21世纪的我们,竟然没有一款能让所有人轻松辨认时间的手表——想要确认时间,你得先拥有视力。于是,Nick和朋友受到来自盲人游泳健将Brad Snyder的启发,设计了一款叫做The Bradley的手表,可以通过触摸表正面及侧面的滚珠来辨识时间。
他们说,真正的“通用设计”不应被定义为“为身体不方便的人所做的设计”,而应该是为“所有人”所做的设计,是遵循“公平性原则”、让所有人都觉得好用且美观的设计。
第二位朋友是Ben,他的公司叫做HomeMade Modern。Ben自科奈尔大学建筑系毕业。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意识到,盖一栋房子——不管是造价多么低廉的房子——并非每一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他问自己,所学的建筑及建造的知识,除了盖房子的方式之外,如何能够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无论富贵与贫穷?于是,他开始尝试用最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又美观的家居产品,并将制作过程拍摄成视频,上传到Youtube网站。
在宜家,最简单的一把椅子可能也要10美元。而Ben的视频则教给你如何用2美元的材料、30分钟的时间,创造出一把美观且实用的椅子。目前,每一段DIY视频都有近百万浏览量,那些按照Ben的教学视频为自己的家创造出桌子、椅子、台灯、花盆的世界各地的人,也通过Ben的网站分享他们的“作品”。
澎湃新闻·髀设:有人说设计可以改变世界,你如何看待设计的作用?
陆小璇:我记得设计公司IDEO的总裁Tim Brown曾经出过一本书,就叫做《设计改变一切》。我很认可IDEO的理念,以及Tim Brown在书中所谈到的一些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设计”的观点。比如,他强调:设计思考的价值不只局限在“创意产业”;“做一名设计师”和“像设计者那样去思考”是有本质区别的,等等。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重新解读“设计可以改变世界”这句话:
(1)“设计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设计思维”让人学会抛开“理所应当”的惰性思想。创造新事物的前提是不断审视旧有之物,不断思考除了已有的方式,是否还有其他更优的方式?除了旧有之物,人及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还亟待我们创造出怎样的新产品、新媒介、新流程、新服务、新制度? 。
(2)“以人为本”可以改变世界。从某些方面讲,“设计”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而非“以科技为本”;正如我在前面关于“毕业设计的价值”所谈到的,“设计”不应被简化为一种方法,而应被拓展为一种人本的态度——一种找到正确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创造新方法的态度。“以人为本”能让我们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时候,打破学科壁垒,创造一张能将所需的不同专业技能连接起来的网。
澎湃新闻·髀设: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想到一个想法的时候非常兴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没有实现?如果有一个机会,你将如何实现那个想法?
陆小璇:这个问题描述的是一个“从A点到达B点”的直线过程,和我做事的方式不太一样;我觉得可以换个方式来理解这个问题。这里面提到的两点很重要,“思考”与“尝试”。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想法,一旦有机会就会去尝试。
首先,“思考”这件事本身就是让人兴奋的。小时候特别喜欢棱镜类的玩具——换一个角度、通过不同的媒介,能够看到不同的现实;长大后,发现思想可以胜过实体的棱镜——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平凡之事,总有意外的收获。在这种换角度思考的过程中,新的想法随时都会产生。
第二,一个特定的“想法”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并被不断重塑。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会设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我喜欢不断重塑问题、重塑想法,而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应该具有弹性,能够伴随着“尝试”的过程而调整自身并不断转变。
第三,“想法”可以给“尝试”一个起点,却无法给它一个终点。我常常在本子上用图示画下一些人生感悟。印象最深的一张是二十岁出头在旅行中画的。我画了很多的点,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将它们连成路径不一的线。后来我发现Steve Jobs 有一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我当时的感触,他说,“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于我而言,不断地尝试就像是画下一个个的点,它们总是在生命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不可预见的时刻被串成一条线、织成一张网。那线、那网常常非我们的意志所能决定,但一个个的点却是我们能够一笔笔画出的。
澎湃新闻·髀设:你认为中国城乡发展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以举一些小的例子。
陆小璇:前一段我的外公做了心脏手术,住在积水潭医院。我从家里坐车去看他的路上一共会经过三家医院,在每一家医院的门口都能够看到众多带着行李“进城看病”的人,积水潭医院挂号处的门口也是一天24小时排满了从各地而来的患者及家属。我觉得中国城乡二元化所形成的一些问题,本质上来讲都属于公共资源配置的问题。无论社会医疗、卫生、教育,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城乡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或许我们可以吸取“他国之鉴”。
邻国日本工业化较晚,在其快速工业化过程中,也一度出现城乡公共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面对城乡失衡发展的情况,日本制定了《农振法》、《农促法》等一系列涉及农村农业、教育、医疗、商业、社会保障与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并通过免税、利息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进行投资。随着中国城乡发展逐渐从追求“效率”向追求“质量”转变,保证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便是重要一环。
澎湃新闻·髀设:针对城乡二元化的问题,在景观领域,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
陆小璇:这里可以继续上一个问题中提到的“他国之鉴”,谈一谈“都市农业”。农业生产不是城市的对立面,而是可以成为有助于增强城市应变能力的综合性城市活动。都市农业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绩效。1880年代,伦敦作为第一个全球工业化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窟。为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伦敦试图大量建造“市民公园”,以为其提供绿地空间。不久后,这一举措被由“救世军教派”所推广的都市农业所取代,农业再次回归城市。
20世纪初期,荷兰“都市农业”的兴起伴随着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快速扩张。荷兰在一战前发起“食物自给自足”运动,建造了沿海30公里长的堤坝,围起18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在二战前,荷兰再次增加了近2万公顷的圩田,进一步促进了都市农业发展。
20世纪后期,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古巴的石油进口量由每年1400万吨锐减至4吨。突如其来的能源危机,迫使古巴抛弃旧有的工业化农作方式。为补充食物的不足,古巴人民开始清理空地,学习在阳台、屋顶、公园各角落种植自己的食物;古巴政府亦提供耕地以鼓励家庭迁入,就地生产农产品以实现自给自足。
Vientiane, Laos
陆小璇毕业设计期间的红外摄影作品
从这一系列“他国之鉴”中,我们可以看到,都市农业不是简单地推崇在城市中进行食物生产;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下,都市农业可以成为城市“弹性”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其角色与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都市农业在应对外部经济动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变化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大量农业用地以低廉的价格被转变为建设用地。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师呼吁,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将都市农业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框架和体系中,使都市农业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屏障和促进城乡融合的纽带。
澎湃新闻·髀设:我们知道你在kickstarter上的项目“从丝绸之路到天然气之路”,是个非常有想法的行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其他未来计划?
陆小璇:“从丝绸之路到天然气之路”是我与Justin和Benny两位朋友在这个夏天前往中亚进行的长达近一个月的跨国旅行。这次旅行的初衷,是想拍摄一部短片记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了给这次拍摄及后续相关工作筹集资金,我们于2015年5月8日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启动了这一项目。在30天的时间内,有72位支持者向我们资助近8000美元;我们也通过寄送明信片以及项目图册等方式向支持者表示感谢。
作为世界上最受关注且全面纪录的线性景观,古丝绸之路自两千多年前逐渐发展为连接中国与地中海地区的重要通路。我对丝绸之路作为跨多个生态区及跨多个文化区的通路的历史着迷。丝路穿过了多个生态交界带,包括沙漠、草原、山麓和山脉。货物及思想的流通催生了丝路沿线的一个个绿洲城镇,其中包括乌鲁木齐、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奇姆肯特和塔什干等。如今,古丝绸之路正被转变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一条能源通道。曾经将丝绸从中国通过中亚带到地中海地区的古丝绸之路,正将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燃料”的天然气从中亚地区向东输送至中国。
总长度超过1800公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由A\B\C三线组成,目前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运输项目。该项目西起土库曼斯坦,途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由阿拉山口进入中国后接入“西气东输二线”。这一项目最终能够为我国提供天然气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其构想始于2003年,A线和B线分别于2009年、2014年正式投产运行。
2015年的夏天是开展这一研究项目的关键时刻: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人们对管道建设之前的文化生活及景观的记忆仍然近在咫尺。
2015年8月5日,我们成功完成了“从丝绸之路到天然气之路”的旅程,全程22天,其中仅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驾驶长度就超过5000公里。鉴于时间及各国相关法律限制,我们最终决定以A2公路沿线的10个元素来体现这一跨国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方方面面转变。A2公路是哈萨克斯坦6条国际干线公路之一,是古丝绸之路开创的通商要道,也正是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的大致走向。这条新丝路的建设正带来运输系统、能源系统以及沿线城市的快速变迁。
我希望未来能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做一个建造“思维空间”的媒体人。我喜欢存在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时空特征:“新闻”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却因受到时效性的约束,往往无法追踪某一现象前续或后续的变迁;“文学”作品虽不受时效性的约束,却往往不与其所刻画的时空同步,失去了与现实互动的机会。我的种种尝试,无论是2012年的老挝战后景观项目,还是2015年的中亚基础设施项目,都试图在找寻一种不一样的刻画时空的方式,使其具有真实性、延续性及互动性。
澎湃新闻·髀设:最后,对我们的髀设计划,有什么建议吗?
陆小璇:我希望能够在未来几年,看到你们的栏目不断成长、勇于变化。我始终觉得,某一个特定的目标只是展开行动的起点——它是必要的动机,却不应该成为被自己建立起来的条条框框所约束的终点。我期待看到这个栏目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希望看到以“髀设”为平台而成为现实的第一个“毕设”,更希望看到连始创团队都未曾意识到的行动价值,是如何慢慢显现,并不断转变和塑造着这一栏目前行的方向。
图片来自:
http://www.gooood.hk/_d275266533.htm
http://www.gooood.hk/_d275006990.htm
髀设·展|关于城市更新,只在纽约才有高线公园?来看赫尔辛基的Baana
髀设·展|禁止开车的社区会如何:一场叫做生态出行的戏剧,与三次元的改变
髀设计划包括:
•髀设·谈—关注城镇化进程的名人大家/青年才俊访谈
•髀设·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优秀毕设/城市改变案例
•髀设·秀—征集解决城镇化问题的优秀毕设,未来的展示秀场
髀设·秀 征集令: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创造更公平、更开放、更和睦、更可持续的城市,不想让它们默默无闻地躺在学校资料库里,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可能把它变成现实。快来联系我们吧!
这里没有专业限制,没有研究领域的限制。更不限学历、年龄、地区等。
我们需要致力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有利于未来城乡发展的作品。
我们将重新展示这些作品:
我们希望,重新表达和传播年轻人的好想法,在知识产权允许范围内,帮助你把在校园中的独立思考变成简单易懂、且吸引人的创意故事。
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关心城市发展的市民组成的评审团队,将挑选出15-20个优秀作品在进行视频展示,其余的优秀作品,将以图文展示。
你需要提交什么?
1.一篇简要的文章介绍:
•毕设做了什么?
•为什么做这个毕设?
•在毕设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和收获?
•未来对毕设有什么期待?
2.论文的简述/摘要,或者毕设论文。
(以上两项内容建议使用电子版文件,纸质版也欢迎)
如何提交?
邮箱地址: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邮寄地址:
中国上海静安区延安中路839号1107室 澎湃新闻市政厅 200040
截止日期:
2015年12月31日
BiShine Pla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tions:
•BiShine Talk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talen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Expo
Displays of outstanding theses and projec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Show
Collating excellent graduation theses as solution for urbanisation for future shows
BiShine Show Call For Your Ideas
If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huge waste to let your thesis sit in the school archives, if you think your work deserves to be shared, and your work could promote a more justice, open, welcoming and sustainable city. Please come and join us!
Open to all majors and research fields, not just fields related to space design like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ing.
As long as your work is dedicated to the solving urbanisation problems and the better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want to see it!
Open to all education backgrounds, ag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How will it be shown?
We will present and share the innovative content of your thesis in new ways. With copyright permission, we will help transform your academic research into an accessible, attractive and creative story.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elected by a panel made of experts from a variety of fields and ordinary citizens who share a concern for urbanisation.
15-20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howcased through video, while the remaining works of excellence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articles.
What to submit?
1. 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thesis, explaining:
•What the thesis has achieved
•Why you chose this subject
•What stories of interest you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What your hopes are of this thesis in the future
2. A summary/abstract of your thesis or the thesis itself
We would prefer electronic submissions of the above material, but also welcome hard copies
How to submit?
Email address: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Postal address:
Town Hall Column
Room 1107,
839, Middle Yanan Lu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040
Deadline:
December 31s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