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药事网”持续关注我们。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 郑帅 马凌悦 赵宁
来源:本文首发健康报·药点(jkb-yd)。转载此文章须经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
最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2014年,我国仅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就有50.6万例,居各类药物之首。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6.4%。
国家食药监总局特别提示关注儿童抗感染药用药安全,阿奇霉素、炎琥宁、头孢硫脒、红霉素的风险相对突出;从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来看,胃肠道损害较为突出,口服给药更容易导致儿童胃肠道损害的发生。
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身体结构、器官结构与代谢能力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治疗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的差别较大。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便成了不容小觑的问题。 孩子感冒发烧时,家长往往会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自行给孩子用药,名曰:“来片儿头孢就好了。”当孩子病情仍未缓解时,家长通常觉得是“疗程还不够”、“药劲儿还不够”,继续给予抗菌药,甚至加大剂量。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抗菌药只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而每次孩子发病的原因未必相同,上次是细菌感染,这次有可能是病毒所致。抗菌药对于病毒毫无用武之地,滥用反而耽误病情。 一般来说,抗菌药应尽量口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会主动要求医生打点滴,这是很不明智的。“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用药原则。根据我国《2014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5.9%,而口服制剂占21.8%。因为通过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的天然过滤屏障,虽然发挥药效快,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药师提示需要输液的情况如:吞咽困难、病情危急,或者呕吐及严重腹泻。孩子发烧后,家长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再而用口服药,若不见效则注射,“打点滴”是最后的选择。抗菌药是一大类药物,每种抗菌药物的特点和抗菌谱不尽相同,医生在选用抗菌药,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往往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孩子的疾病状况、抗菌药的特性以及给药剂量和途径等。不少家长认为,抗菌药越高级越好,其实不然,理想的抗菌药应该对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同时对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盲目选择高级广谱抗菌药,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容易耐药,破坏孩子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调。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药师提示抗菌药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处方药,家长们只参考说明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当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则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另外,在服药期间,家长们不能一见效就马上停药,这样病情不光治不好,残余的细菌还有可能使病情反复。对儿童来说,β-内酰胺类抗菌药是一类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其优势是毒性小、肝肾损害小,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是理想的抗感染药。 儿童还可口服阿奇霉素的干混悬剂、颗粒剂,服用时宜用适量的凉水溶解摇匀后服,不宜用开水冲服,以免影响疗效。由于阿奇霉素是由肝胆系统代谢排泄的,因此肝功能不全的儿童慎用,严重肝病的儿童禁止使用。长期用药的儿童要定期检测肝功能。 儿童如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造成负重关节的软骨受损,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影响四肢生长发育,因此目前在我国喹诺酮类属于儿童禁用的一类药物。同样,由于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菌药。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氯霉素类抗菌药后,可导致“灰婴综合征”,因此禁用。大部分家长都会问,这药到底应该啥时候吃?如头孢类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需要尽量延长药物达到某一浓度以上的持续时间,一般需严格按照8小时或6小时一次服用。 抗菌药口服治疗肠道感染时,要求肠道内药物浓度较高,进食会降低药物浓度及疗效,因此需要空腹服用。药师提示在选择何时服用阿奇霉素时,还有一个甚至临床医生也容易忽略的问题:要看清药品是进口还是国产。因为进口的阿奇霉素由于拥有专利技术,是最稳定的二水合物分子构型,所以在服用时,可与食物同时服用,从而大大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国产的阿奇霉素都是无水或一水合物,遇水不稳定,因此在口服时,要求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用药的复杂性,如果您的孩子生病身体不适,还是建议您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就诊,严格遵医嘱,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有效的用药和治疗,撑起“儿童抗生素用药”的保护伞,共同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药事网”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