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易研究局|印度废钞运动 一场国家级经济实验

2016-12-01 惠杨 网易财经

经济学家们绝对不会预料到,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全球十大经济体、GDP增速最高、人口居全球第二的印度居然能搞出这样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大新闻,这场废钞运动注定被载入货币金融学的教科书上,成为国家级经济实验的经典案例。



为反腐、打击黑钱,印度莫迪政府11月8日宣布开展“废钞运动”,连日来,大批印度民众挤爆了邻近的银行网点,自动取款机的队伍也排到了大马路上。


1“黑色经济”催生废钞运动


印度贫富极端分化,10%的富人拥有90%的财产。据媒体报道,过去数十年中,印度税务部门一直在和富人及企业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印度,大部分财务往来都是通过现金完成的,用现金就不用开发票,就造成了大量的偷税漏税,也助推了“黑色经济”的增长。据媒体报道,2013年印度仅有大约2000万个人和家庭申报个人所得税,约占该国人口的1.6%。政府的个人所得税税收还不到该国经济规模的6%(注:中国前三季度个税占财政收入比例约为6.5%),在发达国家,这一占比的平均值约为12%。


据投资公司Ambit统计,“黑色经济”占了印度GDP的1/5。而世界银行估算,2007年,“黑色经济”占印度经济总量的23.2%。按2015年印度2.074万亿美元GDP计算,“黑色经济“总量则高达约4000亿美元,比泰国全年GDP(3952亿美元)还高。所以印度这次额外出了一个政策:无法证明收入来源的存款将被征收60%的税,可见印度政府本次打击黑钱的力度。


腐败盛行更是印度公共管理部门一大顽疾,印度民间组织曾经印过零卢比的钞票来表达对贿赂的抗议。早在1970年,也就是英迪拉·甘地(不是圣雄甘地)当政期间,她曾试图废除过一次钞票,但据说消息走漏导致资本家提前换好了钱,只得作罢。


万万没想到,四十多年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闪电换钞”引发了一系列的奇怪现象,让人哭笑不得。据BBC报道,新德里的一个建筑商用现金提前支付了两年的工资,让他的工人自己去兑换(这明显是自己换不过来了);电动车生意锐减75%,可电子支付的网约车大受欢迎;政府甚至允许雇佣男童或女童排队,排队服务时间最长可达8小时;根据一位在新德里手机店工作的销售员表示,莫迪新政策出炉之后,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当场花了300万卢比(约3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把店内的所有 iPhone 都买下了;“废钞”运动的影响还扩散到了周边国家,尼泊尔中央银行24日发布命令,禁止使用印度新版500及2000卢比面值钞票,并认定上述两种钞票是“未经授权及非法的”(尼印两国地缘接近且相对开放,印度卢比在尼泊尔接受度较高);印度境内的外国人也受到波及,据环球网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9日报道称,受“废钞令”的影响,来到印度圣城“布什格尔”的外国游客沦落到“身无分文”的境地,为此他们不得不采取街头卖艺的方式赚钱。


外国游客在印度卖艺 (来源:环球网)


2印度到底多依赖现金?


印度总理莫迪11月27日在广播电台发表了其颁布“废钞令”后首次全国讲话。他表示,印度的目标是“无现金社会”。莫迪在电台讲话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电子经济如何运作,学习使用电子银行和银行账户的不同方式,在你的手机上学习不同银行app的有效使用,学习如何在无现金的情况下经营生意。”


平心而论,这步子迈得有点大,印度对现金的依赖度很高。从整个国家来看,印度的信用卡和电子支付都不够普及。金融信息咨询机构CRISIL在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印度人拥有存款账户,在这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存款总额只有6840亿美元;此外,只有1/7的印度人拥有信用卡账户。而且,在印度90%的交易都是通过现金完成的,现金/GDP比率达到了12%,是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国的四倍左右。流通货币共有约16万亿卢比,其中86.4%——约13.8万亿是500和1000的货币,而纸币占了GDP的12-14%。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媒报道,印度特兰伽纳邦的一名妇女因政府突然宣布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额纸钞停止流通而自杀。这名55岁的妇女为给丈夫治病,不久前刚以560万卢比(约合57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了一块土地。她按农村居民的习惯将售地所得的现金藏在家中,以此避免缴税。印度政府的决定令她措手不及,最后选择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抗议。


CSR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未受过教育以及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印度仅有32%的女性拥有正式的银行账户。除了购买珠宝首饰,她们平时都将现金藏在家里,塞在枕头、床垫和带锁的碗柜中,现在她们不得不去银行排队存钱(私房钱也暴露了)。


大多国家进行钞票迭代更换的时间都比较长,像中国第四版人民币彻底退出流通大概花了十年。而印度这样“闪电换钞”,新的钞票却供应不足(据说是为了保密所以没有提前准备),ATM机也取不出现金,银行甚至都一度大面积停业了。现金流缺失也就引发了商业活动萎靡。惠誉国际评级近期宣布,将印度截至2017年3月一年的经济增幅预期从7.4%下调至6.9%,原因是印度政府以新纸币更换大面值纸币将导致现金短缺。


印度民众抗议表达不满 (来源:中新网)


不过也有人质疑废钞是治标不治本。印度的腐败、黑色经济、偷税漏税等不是因为有现金,而是因为腐败而使用了现金,腐败问题不解决,用任何交换媒介都不会对反腐有帮助。


3挥之不去的通胀魔咒


在前十大经济体中,印度通胀位列第二,排第一的是正在剧烈衰退的巴西。


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概览 (来源:tradingeconomics)


数据显示,印度过去的一年里的通胀最高达到了6.07%,已经越过了印度央行2%-6%目标区间的顶端。而在过去的五年里,印度的通胀率曾数次突破10%,给印度央行带来了巨大的困惑与压力。


印度通货膨胀走势 (来源:tradingeconomics)


相比较去年降息4次,9月初刚卸任的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迈·拉詹要谨慎多了,直至他任期结束的最后8个月时间,拉詹只降息了一次,可见印度央行前行长对于货币政策还是很谨慎的。但这也难以把印度的通货膨胀压低到4%以下。


实际上当经济增速比较快的时候,通货膨胀往往就会比较严重,因此适度的通胀反而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传统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不断被东南亚国家抢走订单。印度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人均收入被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近期的GDP增速也超越了中国,雄踞世界第一。印度副财长辛哈甚至表示,“印度已经准备好从中国手中接过全球增长的接力棒,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将在增长和发展方面把中国甩在身后”。不过,这么一折腾,惠誉已经下调了经济展望,印度经济是否会因此沉沦?


4哪些政府实行过“闪电换钞”?


历史上快速废钞的政府其实不少,原因大多相似,要么是财政赤字要么是通货膨胀,或者兼而有之,但基本上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系统紊乱,最终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为了支付军费,南京政府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8月19日,南京政府为应付无法弥补的巨额财政赤字,发行金圆券,强行要求全国人民将自己持有的法币、美元、黄金、白银全部兑换为金圆券。而后又大肆滥发金圆券,半年内让其贬值到65000分之一,甚至在地区性的新疆省银行曾在1949年发行了面额为60亿圆的纸币。没有任何支撑的“金圆券”暴跌,一捆“金圆券”换不回相同重量的大米,上海等地不少商家干脆拒收这种没有任何信用的纸币。这次废钞将当时全国人民的财富,约2~4亿美元的硬通货,包括美元、黄金、白银全部掠夺一空。最后没有任何人接受这种货币,人们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拿近的来说,2009年12月1日,朝鲜突然上调币值,原有货币停用,新旧货币按1比100兑换。每人的最高兑换限额为10万旧朝鲜元。这次币改意在应对通货膨胀、打击黑市交易,还能够消除经济失衡的现象。结果引发了市场价格混乱,于是朝鲜政府决定从14日开始全国关闭市场3天。据《朝鲜日报》报道,一些平壤市民奔向黑市把私藏钱财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美元和人民币汇率上扬,上调币值前,1美元兑换135朝元;上调之后,法新社报道,美元在朝鲜的黑市汇率为1比2000朝元至3000朝元。若逢美元紧俏,大约2万朝元才能兑换1美元。由于更换货币,商店暂停营业,等待新的商品定价。一些售货员称,商品的新定价还没有下达,因此无法售货。


不过,上面两个废钞案例显然和印度的差别很大,印度本次废钞可能是参照了日本1946年的废钞运动。


1945年,战败后的日本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物价飞涨,黑市贸易盛行。以涩泽敬三为首的在野党则认为制止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是生产至少恢复到战前的60%以上,因此主张进行货币改革,一举抑制通货膨胀。为了制止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1946年2月制定了以《金融紧急措施》为主的《克服经济危机的紧急对策》,其主要内容有 :


(1)5亿以上的银行券在3月2日之前全部存入金融机关,过期作废;

(2)停止提取存款,户主每月限300日元,每个家庭成员限100日元;

(3)有定期收入者每月限支付500日元,其余的冻结。

(4)确立了三月物价体系。


那个时候日本也是有个例外情况,就是可以拿作废的旧币给孩子交学费。后来,日本又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成功抑制了通胀,战后经济得以迅速复苏,甚至在1948年达到了33.8%的增长速度。


我们看印度这次废钞运动的后续政策:11月21日,印度财政部表示,农民现在可以在印度国有的种子销售网点使用本已被废除的面值500卢比的旧纸币购买种子。11月24日印度财政部又宣布,从次日零点起,国内柜台不得兑换本月8日宣布禁止流通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钞票。根据新规,部分使用这两种钞票支付的豁免情况由下月3日延长至下月15日,但限制明显更严格,如豁免仅限于500卢比面值钞票,1000卢比面值的纸币自周五起将只允许存入银行账户。此前印度政府规定个人和家庭支付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的费用和欠款可豁免,现在仅限于个人和家庭支付水电费。学费支付目前仍得到豁免,外国国民每周最高换汇额为5000卢比。


虽然看上去像是照搬日本,但印度这次显然做得更极端,能不能像日本一样成功,最终的结果还需要时间验证。


5换钞运动后又出魔幻政策


当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还没从印度废除86.4%的M0(货币供应量层次分类的一种,即流通中现金)的大实验中反应过来的时候,印度央行26日宣布临时规定,要求银行业者将近两个月内吸纳的存款按100%的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转至央行,以吸收因政府禁用大额纸币带来的额外流动性。


如果说废除钞票这种休克疗法还能再历史上找到很多先例,那么100%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连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假设。换句话说,民众存到银行的钱,不会以任何形式的贷款放出去,货币创造信用的功能被彻底锁死。当然有经济学家指出这么做可以防止洗钱,但如此极端的方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至于后面会不会有更奇葩的政策,谁也说不清。货币的流动性几乎被锁定,短期内印度的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不仅如此,废钞运动本身的配套政策也显得不合时宜。如上文所说,农民可以在国有种子销售网点使用已经废除的面值500卢比的旧币,这中间会派生出巨大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印度政府不是豁免了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的费用和学生的学费吗,为什么受影响最大的是种子?举个例子,根据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3),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都达到了72.1%,而印度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仅为43.5%,印度城市化程度远不及中国,能用上自来水的人不多,何况水、电、煤气加上学费也没多少钱,可谓杯水车薪。

11月是印度农业播种期,换钞刚开始时,印度政府没对农业、播种出台配套政策,直到换钞进行两周后才匆忙宣布旧钞能买种子,联想到印度到处排队去银行也换不来新钞,腐败横行的公有部门会让一般的农民顺顺利利换到种子?这样一来,种子极有可能取代旧货币成为了事实上流通的“货币”,就如同当年二战后的德国,骆驼烟成功取代没有信用的马克和美苏军票,成为事实上的货币。前有西德“烟”本位,后可能有印度“种子”本位。


并且印度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个粮食出口大国,但是,2012年印度饥饿指数排在全球第15位,比津巴布韦、乌干达等一大批饥饿的非洲国家得分还要高,甚至比印象中饥荒频发的朝鲜还要高出13个身位。然而,饥饿的印度却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占据全世界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生产iPhone的富士康工人往往买不起iPhone,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印度50%的人口是以种地为生,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极其低下,不得不依靠出口粮食换取外汇。美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但美国农场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率完全不是印度能相比的。


种子一旦有了其他的属性,那种子就不是种子了,而变成了投资品。先前砍掉86%流通中货币所形成的通缩,一下子在种子行业释放出来,大量货币流入种子黑市推高价格,农民买不到种子,同时也会催生出假种子产业,明年印度可能面临粮食大量减产的的困境,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当一个粮食出口大国的粮食减产,所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效应必然是负面的。


6印度卢比有了贬值基础


印度废钞运动还在继续,这次运动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我们无法预料运动的成败,但有一点正在发生:印度卢比正在贬值。


印度卢比汇率走势(来源:tradingeconomics)


在之前的文章中网易研究局也提到过姜超的观点:汇率更多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推升经济增长的原因,各国经济、出口强时汇率强,经济弱时汇率也弱,而不是反向关系。当印度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粮食出口受挫的预期时,货币自然难以坚挺。一个危险的信号是,作为全球第二大黄金消费国,本周印度金价较国内官方售价高出12美元/盎司,溢价为2014年11月中旬以来最高,原因是珠宝商担忧政府限制进口而加大购买力度,同时民众风险偏好降低倾向于购买黄金作为避险资产。


现在印度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随意废除货币不仅引发短期经济混乱,层出不穷的奇葩政策也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外汇储备仅有3655亿美元,不到中国的八分之一(当然印度本身的经济总量也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经过这么一折腾,GDP增速第一的位置在第四季度极可能不保。


不过废钞运动并非一无是处。大量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去银行开户,偷税漏税的情况得以钳制,再加上来源不明收入加征60%的税,据相关机构估计,废钞已经使印度47城市11月的税收收入达到了去年同期的2.5倍。财政赤字缓解,这样以来,后续的财政政策空间就大了。也有观点认为,印度积重难返,长痛不如短痛,一刀切的方式才是更为彻底的改革,体现了莫迪政府的决心。


目前这个时点全世界的新兴市场都如临大敌,美国经济好转,三季度GDP增速大超预期,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又给卢比叠加了一层贬值基础。或许印度政府高层认为,长期高速增长会掩盖很多问题,一旦经济下行就会暴露出来,那么在巨大的冲击来临之前先抽干货币流动性”休克“自己才能规避更大的风险,顺带还能加速现代化进程、普及电子支付。这场空前的国家级大型经济实验显得魔幻色彩十足:成功则成为经济学中的奇迹,失败则可能成为经济史上的笑话。


印度11月份的消费者通胀数据将于12月12日公布,废钞会造成怎样的通缩尚不明确,但经济学家一定都很好奇最终的数据。印度统计局日前公布,2017财年第二财季、即今年第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上季度的7.1%,但低于去年同期的7.6%,也低于经济学家预期中值7.5%,外界担心印度增长将继续下滑。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全球通缩低增长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一个正在高速增长的国家,要经历如此的折腾,到底是高瞻远瞩还是自乱阵脚?


历史的进程将会说明一切。只能送莫迪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网易研究局 ∣财经科普类栏目网易研究局是网易财经推出的一档热点解读和知识科普类栏目,针对热门财经事件和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让专业更简单,让财经更有趣,打造有态度的专业财经评论。(联系邮箱:lqfeng@corp.neteas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