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建波:地方GDP为什么造假?为什么?为什么!

2018-01-18 网易研究局 网易财经


核心看点


1、少数地区的GDP水分,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大。即将发布的2017年数据,也必将更实在。


2、GDP造假的地区似乎有个共性,都是曾经有过某些辉煌,但在这一场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转型掉队了。


3、挤水分之后,能够促进这些省市区域真正推动经济升级和转型,GDP更真实了,经济质量也会随着提高,但区域分化无疑将加剧。


4、挤出了水分,地方债更安全了。如果任由GDP造假发酵,窟窿会越来越大;及时把问题暴露出来,及时调整,控制后续发债规模,有利于地方债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GDP这个名词最近很火,因为多省市承认GDP造假,一场GDP挤水分行动正在掀起。


明着挤的,有辽宁、内蒙古和天津的滨海新区。自2017年初辽宁主动承认GDP注水之后,2018年1月3日,先是内蒙古带头披露,该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4成是假的,需要减去2900亿元的数值,GDP也要相应调减。一周后,天津市滨海新区说2016年GDP也没有此前公布的一万亿那么多,实际值大概只有6654亿元,缩水约1/3。这些造假程度,触目惊心。


根据新京报报道,审计署已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问题。看来,这个问题,是全局性问题。在各省市纷纷挤水分的时候,2017年的全国GDP又如何呢?


按照官方预计,2017年中国GDP有望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增速6.9%左右,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少数地区的GDP水分,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大。即将发布的2017年数据,也必将更实在。


区域转型分化或加剧


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有GDP虚增问题呢?


这些地方似乎有个共性,都是曾经有过某些辉煌,但在这一场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转型掉队了。要么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不到位,要么是新产业的接续成了问题。这时候,GDP要维持高增长,似乎只有造假了。


从以上挤水分的省市来看,其产业结构要么是重工业占比较高,要么是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这些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场全国性的去产能、调结构、促升级的过程。如果没有做好产业的升级,就会在竞争中掉队。如果老的产业调整滞后,地方经济资源被低效率占用,新的产业也就很难培育起来。


挤水分之后,能够促进这些省市区域真正推动经济升级和转型,GDP更真实了,经济质量也会随着提高。但区域分化,无疑将加剧。高铁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生产要素的高效率运转,同时也加剧了高端生产要素向高铁枢纽城市集聚的速度。如果缺乏高铁枢纽,这个省市的经济转型势必举步维艰。


高铁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如果抓住这场经济地理革命,我们在过去7年多时间里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看到,在高铁时代,非高铁枢纽城市,一定要站在十年后的高铁网中,来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制定区域战略。否则,脱离了高铁,这个城市将失去一个时代。


地方债整体可控,刚性兑付将全面打破


有人担心,地方GDP挤水分之后,地方债是不是就风险更大了?其实不然,挤出了水分,地方债更安全了。如果任由GDP造假发酵,窟窿会越来越大;及时把问题暴露出来,及时调整,控制后续发债规模,有利于地方债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债务率方面,在考虑中央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后,仅有贵州、辽宁、云南、湖南、内蒙古、陕西、广西的债务率超过100%,福建、海南、宁夏、四川、青海、吉林的债务率超过90%。整体来看,全国主要省市的债务率是处于合理水平的。以上债务率较高的省市,也未达到恶性区域,且整体规模不大,符合国家扶持或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省市较多。


整体来看,中国的地方债不是无底洞,不用过度担心。不过,个别省市由于违法违规举债带来的黑洞,就要当心了。2018年,金融监管在亮剑,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所以,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为违法违规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整个金融体系,不可能再用系统性效率,来为个别项目提供刚性兑付。只有打破刚性兑付,才能真正实现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提升。


(作者孙建波为中阅资本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END—

网易研究局出品 | 专业财经智库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


最高人民法院发话了:离婚了,你的债我可以不背!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炉,这和你的“小电驴”有关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 影响与你我有关!

深圳36岁“二线关”正式下线 曾见证深圳改革开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