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头条”离非法传销红线有多远?

网易财经 2018-10-17


当你打开纽约时报app准备看看华尔街最新新闻时,你里屋的老妈用手机打开了趣头条,看了一眼朱军的最新八卦,还顺手赚了1块钱红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要惊奇60多岁的大妈除了广场舞外还会这种操作,你该惊奇的是,居然还有app能收割面对智能手机只会左滑右滑的你老妈本人。

 

一万个疑问弹幕在你心中滑过:确定不是今日头条?趣头条又是什么鬼?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互联网世界以秒记速。上一秒传统媒体还在集体声讨今日头条,下一秒今日头条翻身做主人捆绑流量合作拿下各路媒体,再下一秒新的竞争者已经全副武装地站在今日头条的对面。


新的竞争者趣头条,已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头条等一坨巨头扎堆的聚合资讯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一组数字告诉你趣头条有多彪悍:2016年6月上线,10个月用户从零增至600万+,截至2017年年底,趣头条已经拥有7000万注册用户日活超过1000万,稳居iOS新闻资讯类APP的top5。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趣头条月活接近3800万

 

据趣头条官网,趣头条隶属于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作为一款新生代内容资讯APP,倡导“让您的阅读更有价值”的运营理念,并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感兴趣、有价值的个性化内容及服务。

 

其创始团队来自盛大、百度等大企业,董事长谭思亮曾连续创业。最新资讯显示,日前,趣头条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B轮融资,腾讯领投,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新致远、创伴投资、光源资本跟投,投后估值超16亿美元。

 

谭思亮接受采访时描绘的趣头条用户画像为: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居多,女性占到近7成,40岁以上的用户占到35%,有闲时,乐于分享,不擅用互联网。

 

据趣头条第三方广告平台的数据显示,趣头条用户与今日头条的重叠度只有20%,与拼多多的重叠度达60%,男女用户的比例大约为3:7,周人均打开次数超过50次,日均评论量超过28万条,人均阅读数超过20篇,以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为主。

 


趣头条的运营精髓:

把贪小便宜的人性通过产品量化


 

趣头条另辟蹊径地把用户的每一个行为比如阅读了多少次、评论了多少次、停留多长时间、分享了多少次、唤醒了“徒弟”(下线)多少次、绑定微信了没有、去朋友圈晒收入没有等通通量化为用户相应的积分和收益。

 
进入趣头条就会发现,趣头条除内容资讯外,还设计了一整套“游戏规则”让用户“收徒返利”,用这种模式简单粗暴地网罗住目标群体——三四线城市人群有大量空闲时间,社交活跃,尤其是许多退休中老年人刚刚接触智能手机,这种简单易懂毫不费力的网赚模式是刚需。

 

登录趣头条界面,会发现除了内容资讯外,还有“任务中心”,进入后有各种“任务”引导用户赚取金币。


 


比如“新手阅读奖励”,首次登陆当天阅读3篇以上即会获得200金币,连续每天阅读3篇以上文章会随着天数的增长获得更多金币。评论、绑定微信等行为,都会获得金币奖励。而金币可换成零钱存入用户账户,当用户凑够一定数额零钱,即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红包等形式兑现。

 

在趣头条的资讯端中除了用相当夸张方式(比如模仿微信转账和红包设计)提醒你又赚了多少,还鼓励用户分享给微信和QQ好友自己又赚了多少,正如趣头条的slogan“让阅读更有价值”,很明显这里的“价值”目前你所阅读的“精神价值”,而是让用户能边刷边赚。在趣头条的产品逻辑之中,不贪图便宜的用户,才是无效用户,就像成功的微商那样,不是TA的目标客户的人已经把TA拉黑了,剩下的人都是精准用户。

 

趣头条采用梯度收徒机制,用户每收徒一人,便获得3500金币的奖励,徒弟每天的阅读与评论行为,都能为师父“进贡”带来收入。


 


3月31日—4月15日,趣头条进行组团收徒的推广。过去,师父只收一层徒弟,现在,徒子徒孙都将纳入师父团队,徒孙的阅读、评论行为,也可以为师父带来收入。随着团队规模越来越大,奖金会越来越高——2人团时,奖励6元;12人团时,奖励72元;最高6000人团,可获得奖励7.2万。

 

一位趣头条前员工曾刊文称,曾获得收徒榜第一名的是一个有大量推广资源的河南小伙,他毕业后每天坐在电脑前14-18个小时,通过大量机械式、人工地、无死角地向各种渠道扩散趣头条看新闻能赚钱的信息,疯狂收徒,两个月后结算,他以2578个有效收徒获得36000元人民币的头奖。

 

 

用户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当然,没人关心趣头条的内容如何,绝大多数人更关心趣头条到底能不能赚钱?


 


这个问题也牵涉趣头条盈利模式的核心,如何保证用户能赚到钱,并持续为平台制造流量、引流,但又防止用户无节制赚钱(趣头条显然不能一直烧钱),并使之服务数据提升,而这又是趣头条盈利和获得融资的基础——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

 

但是,偏偏在这点上,趣头条受到不少争议。在社交媒体上,质疑趣头条无法提现,以及莫名被封杀的用户非常多。


在百度搜索“趣头条 封号”,可以搜索到161万个链接,足见封号现象之普遍。



而趣头条给出的理由往往又十分模糊,让用户不明所以。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妨脑洞一下,这些用户已经完成了相应任务,获得相应的奖金(比如735块)后,结果趣头条判定该用户违规,封停用户的账户,735块被清零。


不难发现,出现这样一种结果:趣头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它拥有该用户为它带来数据提升,但它一分钱都没有付出。如果这样的用户越多,趣头条的成本其实也就越低。

知乎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

 

出了一段时间的趣头条,现在告诉大家是假的,就算没有被封号的也只有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金额少,活跃度高(隔几天上线)的这种情况才能提现。像我这种邀请到几百人金额几千的都是被禁封的,如果大家不想玩个几十块就不要做了。


虽然是难以想象,但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趣头条可以通过封杀提现用户的手段,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很大程度上,趣头条和用户是对立的,如果趣头条需要提升数据表现,就需要用更多现金刺激用户,而随着时间推移,用户的欲望会持续膨胀,趣头条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将水涨船高。


所以,这其中必须有腾挪的空间,必须节制大部分用户的收益和欲望(趣头条复杂的、易犯规的激励及提现规则就是必要手段),当然同时需要保证让少部分用户能够赚钱,而且可能赚到不少(至少从公开数据看是这样的),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这是一个可以想象的灰色空间。

 


趣头条有没有触及传销犯罪的红线?

 


然而,就算用户真的赚得到钱,这种发展下线、拉人头、金字塔式的模式仍然让人心存疑虑。

 

传销式行为在法律上有个定性叫“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刑法》第224条规定: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趣头条的收徒返利行为有没有触及传销犯罪的红线?有媒体报道引用学者观点,说法不一。


有说,


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上下层级,并且师傅还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趣头条的收徒模式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


有说,


如果趣头条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尽管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为其涉嫌传销。

 

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要件之一为“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但趣头条收徒返利的行为,从目前公开披露的来看,并未“骗取财物”,徒子徒孙们也没有财产损失,损失的只不过是时间,而法律并未将“时间成本”纳入“财物”中。这说明,趣头条虽然用了“传销”组织的架构,但并未触及红线。

 

即便如此,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狂奔冒进中,为了追求流量、创新、利润,最后死于法治的并不少见。“传销”的擦边球可不是这么好打,最为明显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融资创新和非法集资之间傻傻分不清楚,对企业掌控不力的话无异于刀尖舔血。

 

瞅准三四线城市这最后的流量红利,众多趣头条的类似模式开始出现。趣头条身后,惠头条、淘新闻、东方头条、搜狐资讯版等数十个以“读新闻赚金币”为模式的产品正在急速追赶。


不能刹车的趣头条明白,其完成流量原始积累后,内容体系建设才是正轨,接下来将转向内容领域。

 

不过,几千万的徒子徒孙们嗷嗷待哺,等着做任务分钱,谁会去看你的优质内容。

 

 来源:网联社、金融八卦女、靠谱的阿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