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婴A股不完全救助指北

大狗子旺财 网易财经 2018-11-11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点你不服不行。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证金公司出资2000亿元,设立了5只规模各400亿元的公募基金,稳定市场。

 

后来,这五只基金被亲切地称为“救市基金”。

 

如今,救市基金花3年时间赚了233.08亿人民币,发布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公告,准备功成身退。

 

此时,它的平均收益率达17%,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2.72%。

 

今日,截至收盘,沪指跌2.18%,失守2600点;深指跌2.43%,报7322.24;创业板指数跌1.01%,报1250.48点。

 


白酒板块更是惨不忍睹。早上才刚刚开盘,贵州茅台、五粮液、口子窖等9只白酒股集体上演跌停潮,连带着美的、伊利、格力这些曾经的“救市基金”的心头爱,也纷纷大跌。

 

 

然而,这还不是A股最惨的一天。在漫长的筑底过程中,偶尔失守一下2500点,也已经能够做到波澜不惊了。

 

望着上一波救市基金渐行渐远,巨婴A股只好再次扯开嗓子大喊——救救孩子吧!

 


1.


 

A股又到了誓死一搏的关键时刻。

 

虽然走了2000亿的救市基金,可后续的支援,正在陆续赶来。

 

最先行动的,通常都是那些明星地区。

 

 

帝都最土豪,仅海淀一个区,就发起设立了规模达百亿的纾困基金,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后来,帝都市政府还有意再配置1-2倍的资金给予支持,这意味着基金规模或将达到300亿元。

 

不仅如此,帝都其他辖区也可能复刻海淀模式,把钱花在那些出现股票质押风险的企业上。

 

虽然比不上帝都的规模,但是沿海作为拥有众多新经济企业的地区,也不能示弱。广州汕头计划拿出50亿设立专门的投资基金,深圳则在更早之前就被曝出,百亿专项资金,已经安排上了。

 

杭州也在准备,跟深圳的模式相似,希望设立专项基金来完成救助。但内部意见尚未统一,有声音认为,公共财政以此方式救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合法性与道德存在风险,况且,如何选择“投资标的”也是问题。

 

截至目前,虽然拿出真金白银的城市还不多,但政策倾向几乎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家爸爸救人的决心,日月可鉴。

 

事实上,地方政府的救助的形式无非入股或者降低贷款利息,从而稳定本地上市企业的股价,防止出现股权质押风险。

 

根据网易财经此前的文章《再跌,就把你变成国企》中的数据,目前,已有17个省市的国资出手接盘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深圳、山东、北京、河南、湖南的国资是接盘主力,共接手了19家公司股权,占比达到50%


 

2.


 

由一篇文章引起的关于“国进民退”的探讨声还未散去,就被A股哗啦啦地倒塌声完全淹没。

 

10月11日,沪指收跌5.22%,深成指跌6.07%,创业板指跌6.3%。两市仅69只个股上涨,近1100只个股跌停,逾1700只个股跌幅超9%。

 

 

没等人再去呼喊民企税负太重、整个中小板净利总和还不如一家工商银行,国家就坐不住,准备出手相助了。

 

一周之后,一行两会的负责人和副总理刘鹤在同一天密集喊话,提振市场信心。

 

当日高层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如今得到了回应。

 

IPO被否的漫长等待从3年缩短到6个月,那些奄奄一息的“空壳”们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担心重蹈中弘股份的覆辙。券商们也比较开心,压力一下减轻不少。

 

银行也放下包袱,大胆放手。

 

“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有效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人为拉长融资链条等问题。”

 

曾经,民企磨破嘴皮子也拿不到多少贷款,现在,民营企业的授信考核权重提高了,对于以尽职但是出现风险的项目也能免责了,银行再也不好意思说不了。

 

当年,被骂成妖精的保险企业也终于熬到出头之日,摇身变成为白衣骑士。

 

没人再记得2年前,花451亿举牌万科的宝能,和举牌过中国建筑、金融届的安邦保险,举牌过伊力特和吉林敖东的阳光保险,举牌过天宸股份的国华人寿,以及刘主席亲口指责的“门口的野蛮人”。

 

那时候,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最严政策,发布1+4系列文件,将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恢复至“股灾”前水平,并严格规范二级市场举牌行为。

 

如今,人们只记得,险企也有钱,也能为救市添砖加瓦。

 

高层说:“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这也就意味着,自2016年以来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强监管政策首次出现了边际放松。

 

后来,媒体猜测,保险资金或以两种形式入市:

 

一是由保险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直接入市自行择股,加大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他们目前看好同时符合“股价创三年来新低、股价跌幅超过60%至80%、业绩基本面较好”的个股。

 

二是保险资管公司和券商联手合作,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具体模式为:以券商两融收益权为基础资产,保险资管公司发行设立“类固定收益型资管产品”。


 

3.


 

救助还再加码。

 

上周五,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公司法,放宽回购股份法规,简化了程序,增加了更多可以回购的原因,包括维护公司价值、积极回报投资者等,被视为容许上市公司自行托市,而且建立库存股制度等。

 

消息一出,就有30间公司披露回购提议、预案或实施进展,包括中国平安、复星医药和安徽海螺水泥等。

 

此外,11家券商承诺出资210亿元人民币,设立纾缓民营企业困难和押股平仓风险等的资产管理计划。

 

这210亿,撬动的是1000亿的资金。

 

在证监会的官网上这样写道:

 

作为引导资金支持各家证券公司分别设立若干子资管计划,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等资金投资,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管计划,专项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

 


除此之外,华融、长城等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也探讨加入救助有押股平仓风险的上市公司,条件是本身经营能力要较强。


 

4.

 


10月19日之后,对于A股的分析,又多了一个叫做“政策底”东西。

 

简而言之,政策来了,底也就到了。

 

可事实也并非如此乐观。

 

中原证券就分析称,近期 A 股表现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质押风险高企,前述救市政策致力于解决民企增信,推动保险等较为有实力资金入市“拆雷”,可以大为缓解被动平仓带来的抛压。

 

但这对于股市迎来拐点所需的中长期增量资金、企业盈利改善等作用有限。


况且,从历史上救市政策作用效果来看,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迟滞,且持续性较差。

 

 

比如,2005 年 1 月降低印花税后,市场迟迟至7月份才迎来真正的市场底,上涨行情持续至2007 年 10 月后又快速下跌;

 

2008 年出台救市组合拳后,市场于 2009 年初反弹并走稳,救市效果凸显,但是 7 月 底后重又遁入震荡下跌行情;

 

2015 年年中多项救市政策出台,但是仍然难以阻挡 A 股下跌势头。直至 8 月底市场迎来较为明显的反弹。但年底再度下跌并叠加熔断机制的出台,上证综指再度下跌至 2600 点附近,2 月份才重新开始缓慢恢复。

 

也就是说,政策底之后,还要经历一轮下跌,才能到达真正的底。

 

救市虽好,可不能贪杯啊。


作者 会有大狗子的小编



——END——


网易财经长期招聘线上实习生,单篇稿费100元-3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