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名财经大咖,一人一句话告诉你如何应对疫情

会有大狗子的小编 网易财经 2020-09-11


我们整理了95位经济学、KOL、企业家的观点,一人一句话,告诉你如何应对疫情(排名不分先后)


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黄有光

用减少运动的方法来避免感染病毒,看来成本大大地大于效益,至少应该用室内运动来替代。


2、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蔡昉

疫情不会削弱经济潜在增长动力,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现在只是一个短期冲击,预计等疫情平复之后,渴望中国股市有一次比较大的反弹,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4、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 黄奇帆

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现在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 12% 的成本。


5、中阅资本创始人、原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孙建波

对于确实处于停业状态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些岗位,员工按照停业状态支付停业薪酬,社保要全面减免,而不是延期缴纳。


6、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刘俏

企业在经营方面,应该尽可能增加营收,例如线上销售,同时用极限化方式降低成本,降低应收,合理化投资节奏。


7、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疫情是一个试金石,它其实会把优秀的公司在这样的一个压力测试下进一步有效地筛选出来。


8、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姚余栋

疫情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更强力的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对于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机遇远大于风险。


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自身的快速调整更为关键。我自然还是首先强调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10、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管清友

在坚持科学防控的基础上,尽快恢复疫后重建,“整个经济大部分是能够追回来的”。


1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 田轩

要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突破原有边界,挖掘增长新资源。


1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如果二月底能够基本控住疫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措施主要限定在“精准救助型”范围,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应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保持应有的战略定力。


13、叶檀财经创始人 叶檀

制定《劳动法》临时适用条款,适度突破《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关于日工时和周工时的规定,以雇佣方和被雇佣方双向自愿为原则,适度延长工时。


14、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

现在民间官方齐心协力防控疫情,参考SARS的前例,新冠肺炎最多影响中国经济两三个季度,不会改变中长期的趋势。


15、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盛松成

建议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稳定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


16、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谭浩俊

给湖北的居民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可以根据收入高低来确定减免范围,亦即月薪在1万元以内的,全额减免。


17、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从就业政策来看,疫情期间政府鼓励灵活的用工政策及薪酬管理,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提供专项奖励,缓解疫情造成的就业压力。


18、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梁建章

相信所有人都希望,整个社会最终能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好的疫情防治效果。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综合各类数据进行精准的统计和概率计算,帮助我们制定科学理性的控制疫情的政策。


19、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

疫情促进了很多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无接触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等行业以及视频直播等新兴行业。


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

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可能比人们的恐慌要小。


2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孙文凯

此次疫情影响全局,对企业业绩形成冲击之后会影响就业和全面经济生活,其代价应该全民共担,政府对企业直接补贴非常必要。


22、著名经济学家 张军

无论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看,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不会因为外部冲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


23、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彭文生

如果是着眼于一年以上的长期目标,疫情对于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4、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整体来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约在半年时间左右。预计到今年5月份,经济会缓慢恢复。


25、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通过加大减税和财政支出力度、适度降准降息等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稳增长稳就业。


26、财经作家 吴晓波

在未来三个月的危机期中,砍掉负现金流业务,保持主营业务的正常运营。这也是对核心业务的一次重要考验。


27、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马光远

中央财政可以发行应对本次疫情专项债,对医院、医务人员以及疫苗研发、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进行专项补助。


28、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李

2020年全年,决定股票市场表现仍然是经济基本面,维持前高后低判断,但市场回报期间推迟到3-4月。


29、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

要看到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不改,也一定要把资本市场稳定、改革与监管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机融合。


30、《比较》研究部主管 陈永伟

应当积极用好数字经济,帮助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应对疫情。


3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帆

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债务拖欠问题,各级政府应对延缓债务支付做出必要的安排,防止资金链的大规模断裂。


3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许光建

做好预判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毛寿龙

应尽快转移已经诊断并且适合转移的病人到有能力接收的外省市医院,让湖北精疲力尽的医护人员尽快进入有效的医护秩序。


3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宋晓梧

围绕雪中送炭考虑今年的经济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深改小组近期会议提出的“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的一方针。


3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张影

只有关注人心的政策,才能平衡情感和经济的两难选择,才能让我们的政策不但能战胜呼吸系统中的疫情,也战胜人们心中的疫情。


36、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良初

单纯依靠政府财政,不足以保证疫情防控资金需求,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扬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捐资捐物,确保疫情防控的医疗物资与资金需求。


37、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疫情冲击过后,在一年之中剩余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完全有望实现比疫情之前更高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一些在疫情冲击期间涌现出来的创新萌芽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参天大树。


3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刘晓光

可以考虑搭建针对农民工群体和弹性就业群体的网络招聘平台,通过线上磋商提早确定用工意向,进一步稳定就业基础。


3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尹志超

从企业层面来看,要推广非接触式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40、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黄益平

新经济可以发挥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疫情期间线下交易减少甚至中断,线上交易变得更加活跃,可以部分缓冲对线下消费的冲击。


41、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

在得当的政策应对之下,疫情的负面影响能够被局限在短期——我国经济增速在短期“蹲下”之后,将在疫情消退后“起跳”。


42、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 魏尚进

短期内消费、投资的下降在较大程度上会被疫情控制后的反弹抵消。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会冲掉余下来的大部分负面影响。


43、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张斌

短期内对经济带来显著负面影响,随着时间拉长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下经济也会反弹。


44、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委针对疫情防控的政策组合拳下,受灾企业恢复及重建的能力正在提升。疫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不会长久,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韧性。


45、望正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 刘陈杰

2020年在流动性并不实质性收紧、财政政策更为积极的背景下,权益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的机会,疫情的影响将是一时的,短暂的,非决定性的。


46、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锋

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后,投资者恐慌情绪大为缓和。金融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是波动性加大,但波动性将随着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不断释放而缓解。


47、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宅经济,促使传统产业焕新的变革活力。


48、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徐奇渊

此次疫情主要影响是供给冲击,应对症下药,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衔接工作。


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盘和林

对于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可依靠电商和物流的扶持解决燃眉之急,长期来看,农户及涉农企业可借此机会丰富线上销售场景。


50、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

建议停工期间,对于不裁员、不关闭的企业,由企业自主决定停业期间的职工待遇。


51、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教授 彭波

一场大的疫情,更像是一次全民医疗健康公开课。疫情过后,全社会健康意识普遍提升。医疗、健康、健身、养身、保健、教育、培训等领域网络应用市场陡然放大,并将持续红火。


52、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商总会浙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王婴

申请开行外地复工人员专列。同时对所有乘车的外地复工人员做好“健康码”的审核,组织符合健康要求的员工佩戴口罩进站乘车。


53、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潘向东

政策的放松,流动性的充裕,可以提升市场的估值。再加之国家政策的呵护,未来的股市和债市应该都会有不错的表现,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特别是那些受益于疫情的线上行业和没有受损的行业。


54、中山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李湛

虽然疫情对信用债市场的冲击大小仍需观察疫情的后续进展,但多项举措的施行下预计疫情对整个信用债市场的冲击整体可控。


55、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 李峰

减免或者递延职工五险一金的缴纳,给予小微企业更灵活的员工雇佣条款。尤其对于疫情影响期间没有裁员的公司,在经核准后发放一定财政补贴。


56、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税收系教授 刘穷志

在国家政策之外,应该给予湖北采取更为优惠的财税政策迫在眉睫。


5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亚光

资源共享,权力共享,无论对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下一步可以探索的方向。


58、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

年后两个交易日北上资金抢筹,就充分表明外资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和中国经济前景。


59、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虽然短期面临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前景可期,存在较多市场机遇。


60、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管涛

要关注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无营业收入、有刚性支出、无银行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方案。


61、如是金融研究院副总裁,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 张奥平

此次疫情也必然会加速线下商业生态的进化,未来线下的生态,体验式、重服务、沉浸式的多元化商业生态会逐渐成为主流。


62、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陈文

整体而言,尽管这场中小微保卫战开启得比较仓促,但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的相关政策极具现实针对性,在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方面已经起到了实际作用。


63、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 王洪章

从长期看,考虑到生产资料依然存在,生产设备、技术并没有损失,生产力的基础未受影响,所以随着疫情的好转,居民、企业生产力都将恢复。


64、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

必须抓住此次社保降费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刀阔斧地对现有社会保障资源进行制度整合与顶层设计改革。


65、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席酉民

危机往往是孕育创新和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机会。所以,当下也是企业面对危机和新形势,大胆创新和部署未来变革的难得机遇。


66、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 王方华

把危看成机,企业上下同心,突围转型;把机转为势,重新调整经营方针,创新发展;把势变成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永续经营。


67、南京大学商学院原院长 赵曙明

在非常时期,鼓励员工远程办公,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全面的激励与考核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8、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 徐飞

企业家还要利用这个非常时间窗口,思考平时尚未深度思考的诸如线上业务,特别是如何迎接5G全面商用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给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等重大问题。


69、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李维安

应建立协作成本社会分担机制,对于参与应急处置的利益相关方的成本支出及额外损失进行合理补偿,以利于整合社会中多渠道救援力量,妥善化解公共安全危机。


70、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张新民

勇于面对信息透明化、善于研究信息透明化传播规律、有效管控企业自身信息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7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李垣

企业家要组织力量,认真研判和分析,把帮助政府解决问题与加快自身创新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合理方式,积极影响政府。


72、中国人民大学 杨杜

真正的领导者是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建设好了危机管理机制!好的危机管理机制是每经过一次危机就能迭代进步的机制。


7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 杨百寅

中国企业面临危机,应该保持“正心、慎思、笃行”。


74、复旦大学 芮明杰

企业需要认真研判疫情对经济与产业的直接影响,研判资本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进出口状况等情境,进行适当的战略决策、生产经营调整、人力资源应对、资本策略等危机应对,消除或降低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先生存后发展。


75、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维

对于金融机构,现金需求在时空分布上将有所不同,并对回笼现金可能有特殊处理的操作(如消毒),进而对流动性管理产生影响。


76、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毛基业

开源节流并举,包括积极在疫情中寻找新的商机、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内部挖潜节流、有条件的尽量在家办公等,来降低疫情的影响。


77、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魏江

别让中小微企业自己承担非法定假期停业期间的员工全额工资。


78、南开大学商学院原院长 张玉利

疫情期间要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与员工沟通共度难关,努力探索在家工作的各种办法,数字经济时代要用员工的脑袋而不只是身体。


79、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 吴照云

企业经营者如何提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掌控能力,加强不确定性环境及极端事件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是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命题。


80、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陈劲

从短期面来看,创业者必须加大资金的自我筹措或对外融资,要加强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争取在应付款或应收款上有协调的余地,力保资金处于相对充足的状态,这是危机时期中小企业最关键的行为。


81、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苏勇

做好最坏的准备,但尽全力往最好处努力。危中寻机,在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有利位置。


82、同济大学管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梁建

作为一家之主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应该先要打倒“心理的大敌”,积聚员工信心和智慧,才能最终带领企业走出这段阴霾。


83、华东师范大学 金润圭

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恐慌,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或者一把手自己的信心十分重要。


84、华中科技大学 田志龙

公司和高管人员要建立与社会的广泛关联,从而使我们能够掌握一些重大事件发展初期的蛛丝马迹。


85、中国行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 高松

前应当抓住以下关键事项:稳业务,控成本,聚人心。


86、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宏民

中小企业应把这次危机当作一次转机,一方面向内努力压缩成本,向外用足政府优惠政策,企业之间加强协作,抱团取暖。


87、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 李新春

应尽早设立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牵头的“企业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向员工和客户、供应商等发出信号,积极沟通,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企业上下同心合力。


88、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赵向阳

采用灵活用工的办法。给员工说明企业难处,在保证大部分员工就业的情况下,减员降薪,相信绝大部分员工会共克时艰的。


89、同济大学 尤建新

创新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拓展商业机会,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90、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井润田

善于引导员工的负面情绪,好的危机处理策略反而可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


91、南开大学商学院 王全喜

认真研究制订现金流计划,充分利用最近出台的银行信贷、社保基金等一切疫期优惠,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回收现金,把现金掌握在手中。


9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原院长 魏农建

在目前不确定的困境中,企业更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强化内部治理,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维护,要避免任何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发生。


93、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中国经济、民企的很多问题并不是这次疫情造成的,很多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这次疫情让有些问题更突出。疫情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我们切忌过度紧张。


94、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取消住房公积金)不管这一建议是否能够实现,我认为这是一条有益的建议,是解除企业负担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前提是也要能够保护好员工的利益。


95、分众传媒创始人 江南春

所谓“危机”,危险之中有时也蕴含着“机遇”。




——END——

你怎么看?




➤  往期精彩回顾


  

  孙建波:很遗憾,黄奇帆这4条建议,我一条也不同意,包括公积金。

  2009年,一个足疗店服务员质问可口可乐总裁

  各地甘露润楼市 房企百亿抢地忙

  号外|坐地起价:火山口上的长租公寓

  我曹(德旺),无情?

  清流|疯狂的假口罩:药店也售假 募捐给武汉医院的物资现三无产品

  ◆清流|武汉红十会争议银行转账背后:合作基金会购买口罩疑作假 ,供货商称 ”从未卖口罩给基金会”

  ◆号外|西贝危急餐饮业海啸滔天

  ◆徐峥把《囧妈》6.3亿卖给了网站 赚不到钱的电影院扬言要封杀他

  ◆山争哥哥可不是山炮,免费看《囧妈》背后是熟练的商人技巧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