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霸夫妻档:心向往之,行将必至

大学生通讯社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0-02


▲左为洪亮老师 右为张雪杉老师


洪亮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04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曾任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机车分公司总装车间技术员
2008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201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张雪杉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讲师
北京大学本、硕、博无缝连读
实现化学转向梵语的巨大跳跃
熟练掌握法语、德语、梵语、英语四种语言
成为中国纯粹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梵语语法的唯一一人


这个世界有一种缘,是你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各自的轨迹上踽踽独行,却同样为心之所向,奋不顾身地坚持、努力,摆脱了约定俗成的人生脚本,终在这看似没有交集的星轨之间遇见了彼此。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洪亮和张雪杉两位老师的相遇,就是这样一种缘分。


▌心向而往,千帆过后同君


学生时代的他们,虽素不相识,却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洪亮老师的本科专业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在许多人看来,本科毕业的他有众多到优秀单位任职的机会,他已拥有大好的前程。但洪亮老师依旧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就业一年后毅然辞掉了安稳的工作,决定考研。非科班出身的他深知选择跨专业考取文学研究生是件极具风险和挑战的事情,从决定考研到成功上岸他沉淀了三年时光。洪亮老师笑称,自己从2005年起就成了一名“考研专业户”,从第一年的344分到第二年的376分,每一年的辛苦付出似乎都在与国家线的差距里被付之一炬,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在第三年以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入学读研。


回首漫漫三年考研路,洪老师坦言,是自信支撑自己走过这段颇为艰辛的旅程:“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是配得上读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我相信这个决定是对的。”明己之不足,三年间,他用了几乎与世隔绝的方式,拼命读书。也正是这三年的积淀,为他后来升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读博及深入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彼时,张雪杉老师正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学士学位,出于兴趣,大二时选修了东方文化与哲学这门课,而正是这样一次选择,让她在大四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跨专业考研,自此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变化。她放下了从前种种光环与建树,专攻印度语言文学(梵语)专业。不同于普通学者学习梵语只是为了研究佛教或者古代印度文学,张老师主动选择了难度极大的梵语语法作为研究方向,果断地选择留在北大读完了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心向往之,行将必至。现在回想起来,两位老师仍然对当时执着地努力感到骄傲,而那段历程最好的馈赠,莫过于在途中遇见了彼此。


▌平分秋色,常伴云衢千里明


博士毕业之后,洪亮老师仰慕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佳名,不辞千里之远来到济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尚就职于济南某公司的张雪杉老师,不同于一见倾心的炽热,灵魂的契合必是源于长久的相处。当谈及两人是怎么决定在一起时,洪亮老师略显羞涩:“她说我是她相亲对象里唯一一个没有劝她换工作的人,因为当时我觉得对方只要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做什么工作是没有必要考虑的。”正是这种相互尊重和理解,筑牢了他们感情的基石。后来,张老师通过招聘,来到山师文学院做外国文学讲师。从此,两人便在山师携手同行,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堂。


最好的爱情,是你我平分秋色,而最好的默契,是讲授同样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两位老师对于对方的学术地位都是满怀崇敬的,洪老师甚至表示,如果有一天家庭和事业不能兼顾,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照顾家庭,让张老师留在学术领域继续研究梵语。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但洪亮和张雪杉在紧要关头,拒绝陷入这种麻木的境地,并在相伴而行的路途上不断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在人生的道路留下无怨无悔的足迹。





“洪老师是以一颗赤诚之心在学术里行走的,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张老师风趣幽默,还会在上课时给我们唱梵语歌。”

——洪老师和张老师的“迷弟迷妹”




▌严于治学,一心为文摈杂念


洪亮和张雪杉两位老师对待学术常以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著称。有一次张老师负责审阅学生作业,内容是摘抄外国文学作品,但很多同学只是用文字识别软件把找到的PDF转换成WORD格式,连起码的校对都没做,结果张老师一一找出了他们作业中因识别错误产生的错字、空格、奇怪符号等等。同学们感慨:“不愧和洪亮老师是一家的。”两位老师听闻此事笑言:“在要求严格这个风格上,我们很愿意被别人视为同类。”洪亮老师也表示自己任教的选修课上曾出现过五十多位同学同时不及格的“盛况”,并严正声明自己对本科学术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写本科论文的话最好祈祷不要被分给我指导。”洪老师如是说道。


秉持“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的理念,两位老师一起追寻着学术上的精进而对物质层面都不曾刻意追求。在文学上,他们本科专业和文学完全没有关联,在专业课之余如此博览群书,顶着巨大学业压力的同时也会迎接到周围同学不解的目光。面对这样孤军奋战的境地,两位老师依然坚守本心,跋涉过重重困难而最终成功攀向目标,这来之不易的结果也成就了他们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风格。


严谨与严格,来自他们对文学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爱与追求,他们同时也希望,那些即将面临考研的学子们能用属于自己的奋斗方式找到愿意用一生去追寻的美好,能在心弦紧绷之际寻得一片真心向往的青空,能从此一心一意、认真严肃,即使前路孤绝艰苦如凛冬寒夜,亦不放弃、不止步。


▌纵棹文海,携手同行守星河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在这庞杂荒芜滚滚红尘中不知有多少个世界,这些世界无论以哪种方式相交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与命运的巧合,他们的相遇、相知、相伴,用洪亮老师的话说:“这都是有安排的。”如果说相逢是机缘,那么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就是两个人携手共书的温馨画卷。



如果有同学两位老师的课都曾听过,也许会发现张雪杉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洪亮老师的风格有些相似。张老师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力求提升自己,既有此目标,自然不必舍近求远,去洪老师的课上旁听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她一点点吸取经验、总结方法,然后不断完善自己的讲解,于是有了风格上的相似。同时在课下,两位老师也会相互讨论彼此的备课,文学上的思想碰撞自然更不会少,思绪的火花时不时辉耀在二人侃侃而谈之间。不似治学上的严肃,他们的日常是像一杯入口回甘的清茶,平淡自然如这句诗,“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流水,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看似直白寡淡,实则潜藏着纯粹而又默契的深沉和真挚。


也曾饱受怀疑身浸书海不忘本心,也曾朝乾夕惕默默沉淀一鸣惊人。风雨无惧、他们不舍的是真正的梦想;历历春秋、他们不忘的是深深的敬畏。将最好的时间献给自己最爱的事业,是他们的追求,也是无数山师考研人的共同追求。流年似水,我们所有人都会随之离去,可是这承载着我们爱与梦想的地方,会永远留下属于每一个人的痕迹。


当年路上的沟壑与荆棘已是过往,现在的行进正是意气昂扬,未来的道路虽不可能永远坦荡,但他们的目光将永远注视着星辰闪耀的地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

你们

是否已备好行囊

准备前行


本作品版权归大学生通讯社所有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到任何平台

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精选


来了!“鼠”于你的新年祝福

“想念”有多少种味道?

叮咚!最全山师寒假留校指南已发送!


/ 山东师大党委宣传部 大学生通讯社 /

采访:李伊宁 刘子龙 侯祺瑞

文字:杨惠喻 赵一涵 刘羽婷

图片:宋肖璇 编辑:崔瑞

责编:邬娜 刘冠宇 杨丽欣 朱世晨审编:高伟 史家静终审:刘阳

在看点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