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cience井喷!2022年,这些高校实力最强!
近年来,中国高水平成果持续井喷。
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高被引、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二位。
今年以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继续高水平发展。据青塔整理,仅上半年,就有44所高校在Nature/Science国际顶刊上发表了88篇论文。
其中,7所高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刊发表论文,实现了校史级突破!
(以下统计数据来自Nature、Science及学校官网,不包含港澳台高校,仅统计通讯作者单位,多位通讯作者分开统计;文章类型为Reseserch Articles和Reports,手工整理,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44所高校,实力上榜
2022年至今(截6月30日),全国共有44所高校在Nature、Science官网上以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论文。
北京大学合计发表13篇,位列榜首;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表了11篇,实力领跑;清华大学也有9篇发表,表现优异。
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也在NS上分别发表了5篇以上论文,表现亮眼。
西湖大学合计发表2篇论文,从地方高校脱颖而出,其中一篇来自西湖大学最年轻的“90后”博导王睿团队;此外,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深圳大学和海南医学院也各有1篇论文上榜,实力相当不俗。
7所高校,打破校史
今年1月19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胥传来教授团队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了Nature论文,实现了校史上“0”的突破。
作为江南大学的王牌学科,食品科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处于全国顶尖水平。
胥传来教授团队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免疫分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这项研究解释了独特的受性材料作为免疫佐剂,为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2月17日,浙江工业大学发表了史上第一篇Science论文,通讯作者是国家优青陶新勇教授,他们首次将自组装单分子层表界面技术用于调控电解质氧化还原状态,是学校材料与工程学科的又一大突破。
3月18日,Science刊发了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韩晓东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这是北京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的首篇论文,标志着学校在晶界滑动塑性的原子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4月6日,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田禾院士研究团队和英国利物浦大学Andrew Cooper教授团队的合作提出了基于动态化学“重构共价有机框架(Reconstructed COF, RC-COF)”的全新概念,这也是该校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Nature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4月27日, Nature在线发表了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这是江西农业大学的“历史首篇”,也是整个中国畜牧学领域的首篇Nature研究长文,意义重大!
5月12日,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侯书国副教授研究成果在Nature刊出,这也是山东建筑大学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发文。该成果揭示了植物对病虫害、干旱等环境胁迫因素的应激机理。
5月27日,福州大学首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该论文是化学学院黄兴教授在“利用原位电镜直接观察金属和载体的动态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突破。这是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继2018年发表Nature论文之后的又一突破。
除了以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今年,还有很多高校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中国医科大学史上第一次《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研究长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强教授团队首次作为第一单位在Cell期刊发表了研究成果;贵州中医药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了该校历史上的首篇Nature论文;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王国桢教授8个月内在“数学四大刊”上发表2篇论文……
一方面,我国的优质科技成果正在进入国际视野,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选择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科睿唯安日前公布的期刊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有400余本期刊获得影响因子。
Cell Research一刊突破了40分大关,多本国产期刊影响因子大幅提升。这也证实,不少学者已经将高水平研究成果投稿至这类国内高质量期刊之上。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学者发表的高质量成果只会越来越多。
推荐阅读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塔Pro”
编辑:河南科协小编团
▲ 活动火热进行中▲
有益!有趣!答题赢红包、得证书……
扫码关注“河南科协”,点击“科普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