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专家把脉建言 “碳路”中原绿色发展

关注→ 河南科协 2024-03-07

院士专家把脉建言“碳路”中原绿色发展

首届中原“双碳”论坛在郑州召开




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地球就像套上沉重的“棉服”,不仅带来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一系列问题,全球气候、生态领域更是遭受持续影响。





4月15日,由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等指导,郑州大学、民建河南省委等主办的首届中原“双碳”论坛在郑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张远航,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法华等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商能源低碳转型、共谋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助力河南省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支撑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举行首届中原‘双碳’论坛,共同探讨河南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减污降碳发展路径,这对于构筑新时代河南创新发展战略优势,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洪军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科协持续加强对河南科技智库能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广泛汇聚高水平院士专家智慧,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政策研究,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平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河南应加快新型电力体系的构建


“现在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主要指的是光。”在当天的论坛上,发布了由杜祥琬院士主持撰写的《河南省能源革命战略研究摘要报告》。报告中指出,河南当前正处于能源转型的窗口期,高碳能源结构、高对外依存度、高清洁电力潜力已成为全省能源发展面临的“三高”挑战。



报告认为,结合河南省风、光资源和能源资源储量情况,“就地开发与消纳模式”将是全省未来电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到2050年,风机和光伏将成为河南省主力电源,火电电量被大幅压减。


河南日报2023年4月17日02要闻版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参考兰考模式,推进能源革命,这个是可行的。”结合河南省风、光资源和能源资源储量情况,杜祥琬表示,要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做好发电并发展灵活性改造。加快电力系统和电网的灵活性改造,提升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重视储能技术和储能产业发展,使风、光与之结合成高质量电源。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引导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河南省应加快新型电力体系的构建。”杜祥琬院士在报告中建议,河南省需要建设面向21世纪的智能电网以及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来集成高比例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提高能源脱碳、转化与利用过程的效率。


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结合欧洲能源转型,雷宪章介绍了其发展的三条路径,第一,以能效为核心,以节能为重点,以循环经济、流程再造为重要抓手的节能降碳之路。第二是以清洁能源为支撑,终端能源使用电气化。第三是以电氢耦合协调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雷宪章提出,发展清洁能源绕不开三大挑战,第一是风电和光伏在未来的消纳,将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第二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靠天吃饭,兼具间歇性、波动性,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第三是清洁能源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燃烧属性,大型的离网功能不可能通过电力替代。


“‘双碳’是一场能源革命,用新能源、零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中国将在这场能源革命中能够强占先机,抢夺话语权,在新的发展赛道中获得主导权。”雷宪章表示,减污降碳的核心是首先要依靠现有的能源系统,而不是把现在的能源系统彻底推翻。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依靠科技创新对化石能源进行低碳化和零碳化的改造,把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变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能源以后,这个时候退出化石能源、退出燃煤电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郑州碳达峰工作成效显著


当天,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作了《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机制探讨及郑州实施建议》的报告。



严刚介绍,2021年河南省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为66%;能源活动CO₂排放量约4.4亿吨,位居全国第九位;人均CO₂排放量约4.5吨/人,位居全国第26位。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5-2020年间的CO₂排放量和PM2.5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除周口、安阳、南阳、信阳、新乡外,其余城市的CO₂排放量均同比降低,周口CO₂排放量增加53%。


所有城市的PM2.5浓度均同比降低,郑州和新乡降幅最大,均超过40%。鹤壁降幅最小,仅为15%。12个城市的CO₂排放量和PM2.5浓度协同降低。郑州市在2015-2020年间实现了PM2.5浓度和CO₂排放量的协同降低,PM2.5浓度降幅居全省第一,但CO₂排放降幅位于全省中游,后续需要大力推进源头协同治理,进一步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度。



其中,郑州市CO₂排放量峰值时期为7442万吨。整体而言,郑州CO₂排放量在各省会城市中整体处于中游水平,低于重庆、武汉等处于相近发展阶段的中西部特大城市部分城市。


“根据环境规划院测算,郑州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早于重庆、南阳、杭州等城市。”严刚说,主城区煤炭清零、燃煤锅炉淘汰等政策对推进近年来郑州市碳排放降低有重要贡献。




为推动政府部门、学界、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商“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转型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创新路径,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本次论坛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来源:河南省科协

编辑:言琂

往期推荐

1.这节课,全民必修!

2.河南省首家县级老年科技大学成立!

3.全国科技志愿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河南兰考举办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在郑州举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院士专家把脉建言 “碳路”中原绿色发展

关注→ 河南科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