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献爱心”式的公益不科学? | 三一学者分享会

分享成果的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 2022-10-09

编者按:

2018年3月17日,三一基金会举办了第一次三一学者分享会。在会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的刘涵、聂景春老师以农村学生营养与健康为案例,分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公益方法,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胡丹老师进行点评。三一基金会为大家整理了两位老师的演讲,并全文分享。本文长度约7千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如何用科学公益的方法

发现社会问题?



演讲人:刘涵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在三一基金会分享科学公益的理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公益呢?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想先从什么是不科学的公益讲起。在我看来,“献爱心”式的公益就是不科学的公益。


我们大家可能都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而且很多人都会很委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么多的时间,却得不到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不客观,但它反映了公众的一些看法,那就是:公众确实看到有很多基金会,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是从受助对象出发,而是从自己出发

 

比如,现在很多基金会很重视筹钱的问题,把捐款人当作自己的客户,甚至公然说出“公益慈善就是一种消费”这样的话语。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如果你将捐赠人当作消费者,那么你服务的对象就变成了那些有钱的大佬,而不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那么谁来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呢?


现在大家经常说“不忘初心”,那么公益的初心是什么呢?我想,公益的初心就是社会问题。我们公益组织因社会问题而生,我们关注的是目标受助对象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所以,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围绕着两个字——“问题”出发。我们将以寄宿制学校的问题为案例,来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公益的道理,以及解决问题的原则。


目标问题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寄宿制学校是一个挺客观的问题。其实在2005年左右,国家认为,寄宿制学校太小了。这种小规模的学校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集中,也不利于教学效率,所以希望把这些小规模学校合并起来。如果学校离家太远,学生还可以在学校寄宿。

 

第二个原因呢,就是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人照顾他们,所以客观上他们也需要去寄宿。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照片(2007年 实地调查照片)。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学校合并以后被遗弃的、原来老破小的校园。但是问题在于,合并后新的校园就是更好的校园吗? 


接下来的三张照片展示的是合并后的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第一张照片其实是一个教室,教室前面是课桌,后面是什么呢?是一个大通铺。也就是说,这个学校其实没有足够的宿舍,所以只能把教室改装一下,让学生睡在后面。


第二张照片的右边是一个大通铺,十几个学生睡在这个破破的宿舍里。


下面这张照片是比较特殊的。这个小女孩在给另外一个小孩洗脚。这个小孩是她的弟弟,刚上小学一年级,自理能力很差。所以这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在给她的弟弟洗脚。 


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是食堂。食堂的问题是,很多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只能蹲在那儿吃饭。


照片里,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给学生发放凉皮儿。凉皮儿是很好吃的,但如果一天三顿都吃凉皮儿,其实营养很单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国家和社会都有很多关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解决宿舍的条件问题。社会也有很多关注。比如我们知道很多人对要不要办寄宿制学校有很大的争议,争议的声音很大,传播范围也很广,但这种争议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一直在说,“我认为”、“我觉得”……没有引用任何科学的数据。稍微有点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感性认识是很不靠谱的。比如你可能看到过一头三条腿的猪,但不能说所有的猪都有三条腿。


科学调查


其实,早在2007年,我们团队就对寄宿制学校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首先,我们希望我们调查的样本是有代表性的,能够全面地反映问题。所以我们在西部地区某省通过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了十个县33个乡的144所完全小学。



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我们调查的是每个乡所有的完全小学。我们知道,现在很多NGO在做教育项目的时候,都特别喜欢去中心学校。因为中心学校人多,一次能覆盖好多学生,而且交通也比较方便。

 

但我们知道,很有可能中心小学和非中心小学的样本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群体。一般来说,中心学的条件要好的很多,所以如果我们只调查中心小学,可能会忽视很多真正存在的问题。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调查了寄宿制小学,还调查了乡里所有非寄宿的小学。因为随着寄宿生范围的扩大,寄宿需求的增长,很有可能现有的非寄宿小学也会转变成寄宿小学。如果我们只调查现有的寄宿小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可能不够全面。 

 

接下来,我会介绍我们调查的所有144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情况。在144所学校中,中心小学占了26%,合并过的学校占比38%。我们的这个调查一共进行了两轮。第一轮中,我们对144个学校的校长发放问卷,询问了关于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只询问校长做问卷,有没有问题?肯定有问题。

 

因为,虽然校长可能对很多问有题深刻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很感性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项目时会发现,我们的受助对象本身可能对自己的问题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因为他们的视野有局限。所以我们希望在认识问题时,能有一些客观的指标,帮助我们对所有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认识。

 

在第二轮调查中,我们从144个学校中选取了十个样本学校,进行进一步的试点和研究,对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客观指标和生活内容的调查。

 

第二轮调查的内容取决于我们在前期调查时的一些发现。最初调查的时候,老师普遍反映存在学生营养不良、贫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安全问题、宿舍管理问题以及学生心理问题。

 

所以在第二轮调查中,我们的调查就着重关注了这些问题,我们今天的分享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调查结果


1.硬件条件


首先是学校的硬件问题。我们团队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的学者,所以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应该调查什么。后来,我们想到国家对中小学校舍规定了建设标准,所以我们参照这个标准进行了调查。


国家标准规定了寄宿制中小学校必须有宿舍、食堂、卫生间、浴室等,我们的调查也比照这些标准展开。

 

国家标准规定,每个宿舍居住不宜超过六人,每个学生占地面积不宜小于三平方米。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宿舍的人均使用面积低于三平米,且人均床位数不足1个。也就是说,有时候两个学生要共同使用一个床位。


 ▲人均宿舍面积    ▲人均床位数


我们知道,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但是在调查中,有取暖设备和电扇的学校非常少,宿舍的设备很差。

 

另外,学校的安全设施很不到位,只有20%的学校有灭火器。照片里这是一个土暖气,暖气管子就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让学生烫伤。 


关于厕所,宿舍区有厕所的学校不足60%,厕所与宿舍的距离也较远。宿舍有洗漱间的也非常少。

 

这张是学校食堂的照片,许多学生在食堂的水池那儿直接喝生水。


2.营养健康


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我们发现,在144所学校的77所有食堂的学校中,只有32%的食堂有就餐桌椅,其他人都蹲在那儿吃饭。

 

比如在这张照片中,这个小孩儿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无人照顾他,他只能跟着他的姐姐来到学校。我们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周围这些蹲着的小女孩——她姐姐和她的同学们,一人一口给他喂饭吃。


在了解了硬件问题之后,下一步我们应该调查什么呢?我们调查了吃什么的问题。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每天吃几顿饭。大家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完全不需要问,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天吃三顿饭。但是,其实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会有经验:在农村,很多人一天吃两顿饭。 

 

我们发现,提供早餐的学校数量要远小于提供午餐和晚餐的学校数量。我们知道。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是很多学校可能没有这种意识。提供早餐的学校只占有食堂的学校的31%。这可能说明,这些学校的营养健康意识比较落后。

 

我们还看到,只有20%的学校能在早餐中提供鸡蛋、牛奶和豆浆。也就是说,在我们调查的22所提供早餐的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能提供鸡蛋、牛奶、豆浆这些必备的蛋白质食品。

 

在供应午餐的学校中,提供荤菜的比例也非常低,平均每周只能供应两次左右。也就是说,孩子们基本上是吃不到肉的。晚餐也是的情类似况。 

 

根据调查,我们猜测,相关人员的营养知识匮乏可能很严重,所以我们接着对校长进行营养知识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只有13%的学校校长能够正确地回答相关的营养知识。 

 

那么家长的情况就更差了,因为他们许多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我们发现,甚至有15%的家长认为,西红柿鸡蛋面不如简装方便面有营养。

 

这里面还有一个“鸡蛋换方便面”的故事。有些家长会用自己攒下的鸡蛋为小孩换方便面吃,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方便面是更高级的东西,可能更有营养,他们愿意给孩子们吃。方便面是改善生活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给他们传播一些正确的营养知识,会不会有改善呢?答案是:否。其实,我们确实做了好几期的营养知识干预,教给他们正确的营养知识,但几乎都没有效果。

 

因为,观念是很难很难改变的。能不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和各人的受教育程度、心态的开放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大家可能都有经验,我们的父母老在朋友圈里传播一些错误的营养知识,我们劝都劝不过来。可以理解成这里的情况也类似。 

 

最后呢,我们调查了学生的饮食消费的情况。我们调查了这10所样本学校中约2300名学生。 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蛋白质摄入情况都很差,但非寄宿学生情况比寄宿学生要稍微好一些。在肉类蛋白摄入、蛋类蛋白摄入、植物蛋白质摄入、水果维生素的摄入、每天能吃上三顿饭的比例中,寄宿学生的情况都远比非寄宿学生要差。 

 

为什么呢?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当你过一段时间回到家里,你爸妈就会很心疼,说:哎呀,你又吃得不好了,又瘦了。他们会给你做好吃的。可是对寄宿的学生来说,学校食堂里有啥?每天不是萝卜炒白菜就是白菜炒萝卜。

 

我们知道,营养学中有一个说法,吃得杂就更有可能吃得好。但是学校食堂一般是比较单调的


这张画是学生画的图,意思是:老师上课时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心里头想着鸡腿、蛋糕啊,肚子特别饿。在晚上睡觉时,也感到很饥饿。

 ▲学生作品《上课时好饿啊!!》。据调查高达57%的寄宿学生在表示在上课时感觉到饿,非寄宿学生这一比例为34%

 

 ▲《这是月亮还是饼?》据调查,高达53%的寄宿学生在表示在晚上睡觉时感觉到饿,相应的非寄宿学生这一比例为26%。


3.身体发育


另外,我们也对2300名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体检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身高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发现在农村,寄宿学生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平均身高矮了九厘米,非寄宿学生矮了五厘米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世卫组织把比平均身高低两个标准差的孩子认为是明显的发育不良。在农村,非寄宿学生发育不良的比例为11%,寄宿学生发育不良的比例高达23%。可能城市的孩子都在发愁减肥的问题,但是在农村,有这么多孩子是营养不良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发育滞后是在累积的。寄宿学生身高的滞后由一年级的6厘米到三年级的7厘米,到四年级时滞后了10厘米。非寄宿学生的情况好一些,但也是发育滞后的。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发育滞后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因为并没有人来帮助他们改善,他们还维持着原来的营养水平,而发育滞后的情况是会累积的。


4.心理健康


那么,学生心理发育的状况又如何呢? 

 

心理状况调查需要一些标准的心理量表。其实我们团队的人都是学经济学出身的,对营养学、心理学也并不了解。但因为我们团队的目标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不论什么知识,只要能帮助我们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就会去学习。

 

所以,我们使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心理量表进行调查。

 

这些心理健康测试的量表包括学习焦虑、易怒、冲动、自卑、敏感等指标,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从结果可以看出,寄宿学生在多个维度上都比非寄宿学生要差。

 ▲左边为非寄宿学生,右边为寄宿学生


这是我们团队在2007年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之后,我们还进行了多次调查。在这么多次调查的总共3万多个样本里,寄宿学生在身体发育、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水平等的多项指标的情况,都远差于非寄宿学生。而且,寄宿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比非寄宿学生差。

 

最近,社会化抚养的话题很热门。大家在讨论,也许以后社会化抚养会成为一个趋势。但目前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呢?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希望,这些观点是基于全面客观的调查之上的,是基于目前的发展水平之上的。就社会化抚养的问题来说,目前的状况就是“步子别太大,小心扯到蛋”。


5.宿舍管理


最后一部分是宿舍管理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专职宿舍管理员的学校非常少,而且大部分宿舍管理员都是班主任兼任,他们所受到的相关培训和知识完全不能满足宿舍管理的需求。

 

这就导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2007年的65个住宿学校中,有23个学校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等现象。我们可以想象,其实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孩子们深层心理问题的反映。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管教和家长的关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行为。

 

很有可能,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解决了,那么他们外在行为的表现也会更好。或者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宿舍中给予他们更好的管教,那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得到解决。


解决方法


所以总结来说,寄宿制学校存在三个方面的大问题,一个是寄宿制管理的问题,一个是营养健康的问题,一个是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研究。 

 

比如,针对寄宿制管理的问题,我们对宿舍的生活老师进行了培训干预。针对吃饭问题,我们进行了营养健康方面的干预。针对心理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的干预。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宿舍问题和吃饭问题,哪个更需要关注? 

 

(观众答:吃饭)

 

为什么呢?因为直观感觉上,住的问题好像没有吃的问题那么重要,对吧?而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宿舍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还是一个基础设施问题。

 

直白地说,基础设施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其实,基建这个事情是最贵的。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也不可能筹到那么多钱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史耀疆老师经常说一句话:“种树的事儿我们不要做,种树的事由国家来做,我们要做的是浇水的事儿。”在这个问题里,基建就是种树的事儿。

 

基建问题须要国家从政策和财政的层面来解决。但是国家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管理的问题,所以我们NGO和基金会可以来解决一下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事实证明,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效果是很好的。我们的生活老师培训干预只做了一期,就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在感受、行为等多方面的状况。这个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完全可以推广。 

 

吃饭问题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视吃饭。最近,《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来,全国人民都不满意。但是呢,虽然我们重视吃饭问题,但因为营养知识不普及,会吃饭的人并不多。

 

所以我们想,营养问题可能是一个花小钱就能解决的大问题。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倡导的理念,希望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很好地推广,这样就能花小钱解决大问题

 

可能有人要问,那心理问题好解决吗?我坦率地讲,心理问题非常不好解决。我们做了很多期的项目,都很难见到明显的成效。所以接下来,我们团队的聂老师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营养和健康方面干预的成功经验。至于心理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要点小结


那么在最后,我想跟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几个要点,也是我们的干预中体现的科学公益的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不忘初心,从我们的问题出发。我们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对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在调查时要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这样我们的调查结果才是客观和公正的。其实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社会科学的方法,大家在大学可能都学过。但很多时候没想到要在公益的过程中应用这些相关的方法。 

 

第三个原则是,我们的调查要结合实际情况,有一些客观的指标。因为有时候,我们的受助对象也可能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比如刚才提到的例子,一个农村村小学的校长,他能接触到的孩子都是农村小学的,很可能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们在身高、体重上的发育滞后。 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些客观的、专业化和多学科的指标来说明问题。

 

最后一点,大家以前在大学里写论文,最先写的是什么?文献综述。我们要知道别人的先进经验是什么,别人遇到过什么坑儿,我们要跳过去,防止走弯路。 

 

其实这些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我们只须要把学过的东西、听过的道理,很好地应用到真正的公益实践中。这可能不那么容易。

 

这就像学生时代,我们既要听课,还要做题。做了错题没关系,我们改过来。或者我们这一次的项目中没有好好贯彻科学的理念,但是下一次,我们可以继续改进。只要我们秉持的是一个正确的、科学公益的理念,长此以往,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新书《原则》中的一句话,与我们今天的主题也很契合。他说:“不管我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主要原因不是我知道很多东西,而是我知道在我一无所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谢谢大家!

 


在下一期的分享中,三一基金会将为大家带来聂景春老师关于农村学生营养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国家卫计委卫生研究中心胡丹老师的点评。敬请关注!

▲三一学者成果分享会嘉宾和主持人(从左至右):胡丹、刘涵、聂景春、刘洋轩



*文章内图片来源于CEEE团队,活动现场照片来源于三一基金会。


三一学者项目简介:

为了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和价值验证的专业研究人才,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合作,于2017年发起“三一学者”项目,资助在农村发展、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进行研究的青年学者。


该项目将专注于发掘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发展的学术人才,从而培养出一批为公益行业探索科学发展路径的领军学者,进而推动科学公益的发展。




更多三一学者相关文章,请阅读:

“三一学者”发布会:实证研究为科学公益注入新力量

你的公益项目,真的将“公益”二字落到实处了吗?

他们的野心,是帮助中国数千万农村儿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前1000天健康成长

很多人问他们“你吃饭了吗?”,很少人关心他们“你吃得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